甘藍類灰霉病

結球甘藍、球莖甘藍、抱子甘藍和芥藍等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苗期染病,幼苗呈水漬狀腐爛,上生灰色霉層。成株期染病多從距地面較近的葉片始發,初為水浸狀,濕度大時,病部迅速擴大,呈褐色至紅褐色,病株莖基部腐爛後,引致上部莖葉凋萎,且從下向上擴展,或從外葉延至內層葉,致結球葉片腐爛,其上常產生黑色小菌核。貯藏期易染病,引起水浸狀軟腐,病部遍生灰霉,後產生小的近圓形黑色菌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藍類灰霉病
  • 外文名:Cabbage gray mold
  • 病原:灰葡萄孢
  • 為害部位:莖、葉
基本信息,病原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化學防治,農業防治,

基本信息

作物病害學名 甘藍類灰霉病
拉丁學名 Botrytis cinerea Pers.
病原所屬分類 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原特徵

病菌的孢子梗數根叢生,褐色,頂端具1~2次分枝,分枝頂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細胞,近無色,大小5.5~16×5.0~9.25微米,孢子梗811.8~1772.1×11.8~19.8微米。除甘藍外,還侵染黃瓜番茄茄子菜豆萵苣辣椒等多種蔬菜。

傳播途徑

病菌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春環境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菌絲,菌絲上長出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和農事傳播,產出芽管侵入寄主為害,又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當遇到惡劣條件時,又產生菌核越冬或越夏。

發病條件

在自然條件下,分生孢子經138天仍具萌發能力,在溫暖的南方可以安全越冬。該菌530均可萌發,發病的適溫為20~25℃,適宜濕度90%以上。高濕條件下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

(1)棚、室栽培甘藍類蔬菜於發病初期採用煙霧法或粉塵法防治,施用10%速克靈煙霧劑,每畝次200~250克。或噴撒10%滅克粉塵劑,每畝次1公斤。
(2)發病初可用50%克菌靈1000倍液;50%速克靈1000倍液;50%撲海因100O倍液;50%農利靈1000倍液;50%多霉靈1500倍液,45%多·菌核可濕性粉劑50~65克/畝,65%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克得靈)45~70克/畝,40%嘧霉胺可濕性粉劑(施灰樂)60~95克/畝,20%百·腐可濕性粉劑185~250克/畝,20%百·菌核可濕性粉劑125~150克/畝,20%百·霉威可濕性粉劑175~200克/畝,上述藥之一,每5~6天噴1次,連噴2~3次。

農業防治

高畦栽培,覆蓋地膜,降低田間濕度。合理灌水,忌大水漫灌,忌陰天、傍晚灌水。灌水後及時通風排濕。保護地適當提高溫度,促進健壯生長發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