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少亭(1902-1965),字明禮,安徽鳳台縣人。生於一九零二年十月,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曾讀私塾四年,高小二年,後因家貧失學。一九一七年投軍,加入廣東國民革命軍。一九四八年開始籌備起義,起義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一軍副軍長。轉業後,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湖北省政協常務委員,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少亭
- 別名:字明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鳳台縣
- 出生日期:1902年10月
- 逝世日期:1965年10月29日
- 畢業院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了平漢路抗戰和正定保衛戰
抗日生涯,起義投共,
抗日生涯
一九一七年投軍,入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學兵連,當學兵(師長鈕永建,團長方振武)。一九一八年由學兵連選調到孫中山先生廣州大元帥府海軍陸戰隊,任付班長,班長,排長等職,並集體加入國民黨,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護法運動。一九二零年,參加了討伐桂系地方軍閥莫永星,同年入廣州大元帥府大本營韶關講武堂,畢業後回廣東粵軍第一師第一團任排長,連長。一九二二年第一次北伐途中,因陳炯明叛變,經福建,潮州返回廣東討伐陳炯明,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戰役。
一九二六年七月,參加二次北伐,攻占南昌,九江,安慶,南京等地,消滅了軍閥孫傳芳的主力。後隨方振武到西北,任國民軍第五軍營長,九月參加“五原誓師“。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八十八師二六四團,任團長,繼續討伐軍閥張宗昌,孫傳芳。北伐完成後,方振武調任安徽省主席,部隊改編為四十四師(師長阮玄武,後為肖之楚)任一二九旅旅長。一九三零年,參加隴海中原大戰,馮玉祥失敗後,被鮑剛所約,任新編第二師副師長(師長鮑剛),駐山西介休。
“九一八“事變爆發,一九三二年十月,方振武到介休商議成立抗日救國軍,十二月在介休舉行了抗日救國軍誓師大會,次年五月,由方振武領導到張家口,參加了馮玉祥,吉鴻昌發起組織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失敗後改為閻錫山部國民黨獨立第四十六旅,任副旅長(旅長鮑剛)。一九三四年,調南京中央軍校高教班第四期(即黃埔軍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學習,一九三六年畢業後回原部隊。
一九三七年參加蘆溝橋抗戰,任第二十集團軍獨立四十六旅副旅長(兼七三六團團長),旅長,參加了著名的平漢路抗戰和正定保衛戰。一九三八年一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一一零師第三二八旅少將旅長,參加了台兒莊會戰,受到國民政府軍令部嘉獎,被譽為“運動戰第一“,並記了戰功。台兒莊戰役後,因傷亡過重,部隊調河南唐河整訓,後參加了瑞(昌)武(昌)公路保衛戰,江西南昌樟樹抗戰及武漢會戰和隨棗戰役,後任一九三師副師長,河南汜北指揮官,代理河南第二行政專員兼游擊第三縱隊司令,駐河南鹿邑。一九四四年以游擊第三縱隊改編為二十九師,歸九十七軍建制,任九十七軍副軍長兼二十九師少將師長。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部隊奉命北上,開赴徐州接收日軍投降。後九十七軍縮編為五十二師,任副師長。
一九四七年,調國民政府國防部任少將部員,一九四八年接張軫(時任河南省主席兼第五綏靖區司令官)電催,到信陽擔任第五綏靖區副司令兼城防司令。
起義投共
同年開始籌備起義工作。同年,經國防部批准,國民黨第十九兵團成立,任第十九兵團第一二八軍軍長。經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劉鄧首長聯繫,鄧子恢副政委指示,於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五日隨張軫在武漢以南金口,賀勝橋起義,起義部隊有第十九兵團一二七軍一個師,一二八軍三個師,共二萬七千餘人。起義後,四野鄧子恢副政委來電慰問,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亦來電錶示歡迎。
一九四九年八月一日,經中共中央軍委決定,辛少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一軍副軍長。後任湖北軍區參議室主任。一九五五年轉業後,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湖北省政協常務委員,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辛少亭同志逝世後,湖北省人民政府,省政協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