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具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標誌著我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終結,同時對我國近代民主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形態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是研究我國近代史必不可少的事件課題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 外文名: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偉大歷史功績,是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使學生明確由於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勾結破壞,以及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重點分析
一是全國革命形勢發展的結果;
二是四川的保路運動發展成為武裝鬥爭,為武昌起義的爆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是革命黨人在湖北新軍中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武昌起義之所以成功發動,充分體現出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創精神。因為在臨近起義的時刻,起義的領導機關被破壞,起義風聲泄漏,全城戒嚴,反動派大肆搜捕,起義領導人或在監獄,或被迫逃亡,有些還不幸被捕,甚至英勇就義。當時如果畏縮退卻,延緩起義,則等於束手待斃。湖北革命黨人果斷地決定:立即發動起義。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創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革命領導機關被破壞的損失,他們主動相互聯絡,在1911年10月10日晚發動了舉世聞名的武昌起義。經過奮戰,終於贏得了起義的光輝勝利。
2.中華民國的成立
中國在歷經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之後,終於迎來了“民國”的建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在孫中山的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頒布了許多有利於發展經濟、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
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對辛亥革命的偉大的歷史功績的掌握是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作為重點的主要內容: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且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難點分析
對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的理解的難點主要在於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性: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次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也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後來無論是袁世凱復辟帝制,還是張勛復辟,都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沒有逃出失敗的下場。
然而,從本質上講,它又是一次失敗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更為重要的是,這場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2.南京臨時政府對待帝國主義的政策和態度
限於認識能力,學生不易理解該政權的對外政策及其與辛亥革命的反帝性質之間的關係。作為資產階級的革命政權,南京臨時政府在對外政策方面表現得十分軟弱。它不敢正面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甚至還不惜以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和保護列強在華的各種權利、利益等為條件,尋求帝國主義的承認與支持。儘管如此,由於革命黨人致力於推翻“洋人的朝廷”,所以,南京臨時政策仍不失為一個資產階級的革命政權,辛亥革命不失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南京臨時政府的上述對外政策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軟弱性、妥協性的典型表現,也是由當時的客觀條件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