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一心

辛一心

辛一心,造船學家和教育家。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的創建者之一,當代中國船舶設計和科學研究機構的創始人,創建了中國第一座船模試驗池,交通大學造船系的創始人之一,為中國造船和航運界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他對船舶流體力學和結構力學均有很深造詣。為開創當代中國的船舶設計、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一心
  • 出生日期:1912年11月21日
  • 畢業院校:國立交通大學
  • 祖籍:錫山區八士鎮
辛一心,簡介,個人履歷,人物生平,求學時期,科研階段,任教時期,抗戰勝利後,新中國成立後,英年早逝,後世影響,主要論著,主要貢獻,

辛一心

簡介

1934年在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院電訊系畢業,任上海公用局技士、襄理工程師。1936年公費留學英國紐卡斯爾杜倫大學皇家學院攻讀造船工程,2年後畢業獲碩士學位。後轉入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攻讀造艦工程。1940年學成回國,受聘為西北工學院教授。2年後兼任該院機械系主任。1944年受聘去重慶,歷任招商局工程師兼工程課長、船務處副處長兼機器廠廠長、船務處處長。同年任交通大學造船系教授並代管系務。同年和1948年分別當選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和第五屆常務理事兼總幹事,主持會務工作,創辦《中國造船》會刊。
解放後,在上海招商局組織打撈和修船工作,歷任航運處修理打撈委員會主任、人民輪船公司總工程師、船舶建造委員會船舶建造處處長等職。1950年6月任重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設計處處長、船舶試驗所籌備處主任。1952年任船舶產品設計處處長,並被選為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上海分會副理事長。1955年改任船舶產品設計處第二產品設計室主任兼總工程師。1956年兼任造船科學研究所所長,並被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籌委會副主任,一直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教授、代系主任。1957年12月16日病逝。
辛一心一生著述甚豐,出版有《船之阻力》、《船體強度》、《船舶構造力學》、《船舶流體力學》、《船舶振動學》等。

個人履歷

1912年11月21日 生於江蘇省無錫縣。
1930年 畢業於江蘇省立南京中學高中部。
1934年 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院電訊系。
1936-1938年 考取第四屆庚款留英,入英國杜倫大學皇家學院攻讀造船工程。
1938-1940年 在杜倫大學獲造船工程碩士學位。
又入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攻讀造艦工程。並加入英國造船工程師學會為副會員。
1940-1944年 任陝西城固西北工學院教授。
1942-1944年 兼任西北工學院機械系主任。
1944-1946年 任國營招商局正工程師兼工程課長,船務處副處長兼招商局機器廠廠長。
1946-1949年 任招商局船務處處長兼總工程師
1948年 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總幹事,創辦學會會刊《中國造船》,任主編。
1949-1950年 任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航運處修理打撈委員會主任委員,人民輪船公司總工程師,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華東地區船舶建造委員會船舶建造處處長。
1950-1951年 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設計處處長兼船舶試驗所籌備處主任。
1951-1953年 任船舶工業局技術處處長。
1951-1957年 任中國造船工業學會上海分會副理事長。
1953-1955年 任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管理局船舶產品設計處處長。
1954-1956年 兼任船舶試驗所主任。
1955-1957年 任船舶工業管理局產品設計二室主任兼總工程師。
1956-1957年 任一機部造船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57年12月16日 病逝於上海華東醫院。

人物生平

求學時期

辛一心,號予彩,1912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縣。父親辛柏森早年任無錫東林學校校長。辛一心童年時代隨父親去無錫城中讀書,家教甚為嚴格。1926年就讀於江蘇省立南京中學,1931年畢業,成績名列第一。江蘇省教育廳保送他進中央大學,他自動放棄入學機會,決定報考當時全國錄取最嚴的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專業。在學期間,每當空餘總是喜歡朗讀文史名篇。1934年大學畢業時,名列前茅,加上他的國文基礎雄厚,使他文理兼備、學貫中西。

科研階段

大學畢業後辛一心應聘任上海公用局技士、襄理工程師兼播音組長。1936年考取中英庚款第四屆公費留英。1936-1938年於英國杜倫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王家學院(King′s College)(1937年前稱臂強學院Armstrong College)攻讀造船工程,獲碩士學位。1938-1940年又在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攻讀造艦工程。該校功課繁重,除造艦課程外,大部分課程是數學、力學,著名力學教授海格(Haig)、海夫洛克(Havelock)、湯姆遜(Thompson)等均在該校任教,為他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他幾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深入理解數學、力學的概念和解算大批難題上面。事實證明,這兩年的學習為辛一心日後成為造船學家,特別是船舶力學家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既精通船舶流體力學,又擅長船舶結構力學。該校海格博士在1940年英國東北海岸造船學會所發表的論文中曾兩次提到他的名字並引用他的研究成果。他在該校曾先後進行“航空母艦的甲板煙漫”、“彈性限度以外的研究”和“16000噸重巡洋艦的設計”等課題的研究。

任教時期

1940年回到半壁江山淪陷於日本侵略者之手的祖國,受聘為陝西城固西北工學院正教授。兩年後兼任機械系主任。1944年同時受重慶國立交通大學和招商局之聘,來到重慶。在招商局先後任正工程師兼工程課長、船務處副處長兼招商局機器廠廠長;同時為交通大學造船系專任教授,並代管系務。從此開始了一邊工作,一邊教書的生涯。

抗戰勝利後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他到了上海,仍在招商局和交通大學兩處任職,並升任招商局船務處處長兼總工程師。不久,他倡議恢復抗戰期間在重慶成立的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被選為常務理事和總幹事。1948年9月創辦中國造船工程學會會刊《中國造船》,任主編。為挽回中國的船舶檢驗權,他大聲疾呼:中國必須組織自己的驗船機構。之後,就籌建“中國驗船學會”,任秘書長。上海解放前夕,招商局曾拉攏他去台灣,但他在中共地下黨的影響下,招商局和造船界一大批有才識的工程師決定不去台灣。後來這批工程師成為建設當代中國船舶工業的技術骨幹和領導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航運處修理打撈委員會主任委員。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船舶工業局於上海成立,他歷任設計處處長、技術處處長兼副總工程師,並任船模試驗所籌備處主任。1952年,船舶工業局隸屬一機部,改名船舶工業管理局,他任船舶設計處處長兼局技術處處長。1955年,船舶工業管理局遷京,設計處留滬,分設產品一室和二室,他任產品二室(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院前身)主任兼總工程師。1956年,船模試驗所改稱造船科學研究所(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前身),他兼任所長。他是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的創始人之一,也是上海分會的副理事長,1956年在北京成立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籌備委員會,他被選為副主任委員。

英年早逝

1956年,他奉派赴蘇聯出席漁船技術會議,並考察蘇聯的船舶科學研究工作。同年,被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1957 年4月他同一批著名科學家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1957年10月,作為一機部代表參加國務院組織的訪英經濟技術考察團,考察英國的造船工業和科學技術,不幸於考察期間患癌症,即由英國飛抵莫斯科,確診後返滬,在住院期間及彌留之際仍關心祖國的造船事業,由於病情惡化,1957年12月16 日凌晨與世長辭,時年僅45歲。

後世影響

主要論著

1 辛一心.Mathematical Analysis on Wave Resistance of Ships(興波阻力的數學分析).交大造船,1946(1).
2 辛一心.軸之迴轉.交大造船,1947(2).
3 辛一心.船之阻力.上海: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叢刊之一),1948.
4 辛一心.船體強度(附水波).上海: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叢刊之 二),1948.
5 辛一心.Notes on Coefficients of Fineness and Parallel MiddleBody(肥瘠係數與平行中體).中國造船1948.9,(1).
6 辛一心,船用電焊接合.中國造船1948.9,(1).
7 楊俊生,辛一心.朱天秉等.中國鋼船規範草案.中國造船,1950.3,1951.6,(4-8).
8 辛一心.談驗船問題.中國造船,1950.8,(5).
9 辛一心.船舶靜力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8.
10 辛一心.鋼板的強力計算和在船體設計中的套用.中國造船,1953.6-1953.9,(13,14).
11 辛一心.船體振動.中國造船,1953.12-1954.3,(15,16).
12 辛一心.船舶構造力學.上海:上海科技衛生出版社,1958.
13 辛一心.摩擦阻力的基礎理論.中國造船,1954.9,(19).
14 辛一心.船舶振動頻率計算法.中國造船,1954.11,(20).
15 辛一心.表面粗糙度和船體摩擦阻力.中國造船,1955.5,(22).
16 辛一心.論造船科學.中國造船,1957.12,(35).
17 辛一心.船舶流體力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
18 辛一心.船舶振動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

主要貢獻

1944年,辛一心受招商局的聘請,負責全局船舶技術改造和技術管理工作,上任後,即組建和改造船舶修造廠和電台,規劃招商局6大江輪的大修工程,重新繪製並建立船舶技術圖紙、技術資料檔案和船籍證書。6大江輪“江順”、“江安”、“江新”、“江漢”、“江華”、“江建”是抗日戰爭時冒險駛入川江的。在中國航運史上還未曾有過三四千噸大船駛過宜昌以上的。“江華”、“江建”兩輪受日本侵略軍的轟炸,“江華”全船焚毀,“江建”被炸沉,後被撈起。當時由招商局承辦的6大江輪的修理工作,是重慶國民政府的重大工程之一,這6大江輪要負擔最早一批的復員接收工作,必須在1945年枯水季節前修竣下駛,工作異常緊張。全部工程由辛一心主持。每星期他由重慶趕赴遠郊唐家沱工場,在船上吃住、辦公,與老船員相處十分融洽。1945 年8月抗戰勝利,他加緊了修船任務。10月中旬,6大江輪陸續修竣下駛,他乘最後一艘江輪“江建”號偕交通大學造船系師生直抵上海。6大江輪的及時修復,為抗戰勝利復員東歸作出了貢獻。
1945年後,招商局接管了一大批美國剩餘船舶,約40萬噸,種類繁雜,最大的是萬噸級自由輪。因此,招商局內造船任務很少,修船任務繁忙。局內原有負責修船的工程委員會撤消,全部修船任務交由當時已升任招商局船務處處長兼總工程師的辛一心負責。辛一心憑藉修理6大江輪的經驗,建立了一套修船制度,修船工作迅速走上了正軌。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在他擔任修理打撈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共打撈、修復黃浦江沉船67艘,其中有40艘立即投入航運,以解當時重要物資運輸的燃眉之急。他在就任船舶修造處處長的一年時間內,組織48家船廠和65家機器廠建造內河拖船72艘,計14000馬力,連同機帆船和木駁在內,共建造了190艘船舶,計18000餘噸,創抗戰以來造船新記錄。
1950年船舶工業局成立時,局內設計人員只有18名,一年後增加到80名。到1953年辛一心組建船舶產品設計處時已有100名,1954年增至460多名。以往他在招商局難以開展的船舶設計工作,而今不論造船、造機,人才齊備。自他擔任船舶產品設計處處長直到逝世的5年中,船舶設計工作取得較大進展。由他領導設計、建造的“民主十號”沿海小港客貨船,載客500位,載貨500噸,船長80米,吃水4.27 米,排水量2600噸,採用焊接結構,利用由舊船上拆下來的往復式蒸汽機作主機。這是當時第一艘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較大海船。該船建成後,他榮獲一機部產品設計特等獎獎狀。通過該型船舶的設計建造,鍛鍊了一大批設計和建造人員,揭開了中國建造海洋運輸船舶的帷幕。之後又設計建造了甬—定—沈(寧波—定海—沈家門)短途坐席客貨船。由他領導設計的還有5000噸級的沿海客貨船、貨船和油船以及川江客貨船、挖泥船、拖網漁船、沿海拖船等。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的目標是設計建造萬噸輪,他向上級機關打了報告,不久獲得一機部的批准,可他卻不幸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