轢芻,拼音lì chú,漢語詞語,意思是踩踏草料,比喻欺凌百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轢芻
- 拼音:lì chú
- 解釋:踩踏草料,比喻欺凌百姓
- 出處:《<衡陽縣誌>序》
解釋,出處,
解釋
踩踏草料,比喻欺凌百姓。
出處
王闓運《序》:明明煌煌,詔戒浮加,民疑官吏,官吏咨嗟。前代之法,是曰轢芻。略采近例,以待訪求。
轢芻,拼音lì chú,漢語詞語,意思是踩踏草料,比喻欺凌百姓。
祭祀既訖,則芻狗為車所轢,故中夢當墮車折腳也。芻狗既車轢之後,必載以為樵,故後夢憂失火也。”宣之敘夢,凡此類也。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其餘效故不次列。明帝末卒。作品賞析 《老子》第五章 這一章從反對“...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五章。有人理解是:老天並不仁慈,只把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然而聯繫上下文,這種理解有失偏頗。另一種理解則是認為老子想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
又如:轢芻(踩踏草料。比喻欺凌百姓);轢蹙(欺凌);轢蹸(欺凌踐踏)超過 [surpass]。如:轢古(超越古人)經歷 [undergo]。如:轢歷(經歷);轢四代(經歷四代)刮;撞擊 [scrape;strike]。如:轢釜待炊(刮鍋有聲,等待燒火做飯。形容生活...
轢芻 轢芻,拼音lì chú,漢語詞語,意思是踩踏草料,比喻欺凌百姓。解釋 踩踏草料,比喻欺凌百姓。出處 王闓運《序》:明明煌煌,詔戒浮加,民疑官吏,官吏咨嗟。前代之法,是曰轢芻。略采近例,以待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