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龍藏位於包頭市東河區東門外劉寶窯子河(古稱博托河)出口處的右岸,內蒙包頭療養院南約百米的山坳里,這裡古木參天,奇山異水,環境幽雅,景致宜人,是市區重要的名勝風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轉龍藏
- 地理位置:包頭市
- 景點級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龍泉寺
地理位置,由來,轉龍藏傳說,龍泉寺,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1964年這裡被列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中這處文物古蹟受到嚴重破壞,近幾年,部分建築已修飾一新,成為包頭重要的旅遊參觀點之一。
由來
轉龍藏地名的由來,可追溯到清朝前期。雍正初年,有土默特部喇嘛阿爾萬曲力木自西藏進修回來,沿陰山雲遊,雍正四年(1726年)來到博托河右岸,見樹木蒼鬱、泉水淙淙,環境幽雅,景致宜人,遂“掛錫”於此,建廟供佛,焚香誦經,將此地命名為“轉龍藏”。“轉龍藏”之意,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所立《轉龍藏碑記》作了如下解釋:“……包鎮之有轉龍藏,水泉出也。其水旋轉之勢,曲折蜿蜒,有似乎龍;而澤灌千畦,並豢萬家,寶藏與焉。古之命名,意在斯矣。”包頭轉龍藏之名,實因水泉而得之。另有一種說法,認為“轉龍藏”應為“轉輪藏”,來自佛教語。
雍(正)乾(隆)之世,內地農商除自晉北代、忻、崞、朔、河曲、五台、保德等州縣陸續遷來,又有陝西府谷、神木人的移居,居民的累增,使佛教在內蒙古西部的傳播有了廣泛的基礎。因此,寺廟林立,轉龍藏這一幽雅的風景之地也於道光二十九年在原龍王小廟的基礎上,創建了龍泉寺。
轉龍藏傳說
相傳當年成吉思汗西征,途經九峰山一帶時,大軍正在行進中,忽聽前方傳來呦呦鹿鳴,舉目遠眺,只見一隻梅花鹿正在對面山坡上與大軍相視對望。這隻梅花鹿個兒大體壯,身上的花斑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那一對犄角也大的出奇,就像兩棵無葉的山榆。成吉思汗對身邊的大將木合黎說,我見過許多鹿,也獵過很多鹿,卻從未見過如此彪悍的梅花鹿。木合黎心領神會,急命隨從取來弓箭,遞於大汗,成吉思汗張弓搭箭,“嗖”地向梅花鹿射去,卻沒有射中。箭落在梅花鹿的腳下,而梅花鹿不驚不咋,紋絲不動,似乎根本沒有看見有箭射來。成吉思汗又射,依然如故,再射,箭落原地,而梅花鹿仍然昂首靜觀,巋然不動。成吉思汗很是奇怪,暗想,我打仗百戰百勝,我射箭百發百中,今天怎么就射不中一隻不算遠的梅花鹿呢?於是策馬揚鞭,向鹿奔去。當追到近前,正欲張弓搭箭時,那梅花鹿卻又迅急逃離原地,向西飛奔,過一會兒就停在不遠的地方回頭張望,只要大汗搭箭欲射就跑,這樣跑跑停停,若即若離,就像在故意戲弄大汗,如此幾經轉合,總也不能追上。成吉思汗更加奇怪,心想以我身經百戰的神馬“薩日勒”,尚且追不到一隻梅花鹿,莫非這是一隻神鹿?
再說成吉思汗的坐騎,那是一匹千里挑一的寶馬良駒,蒙古人管它叫神馬“薩日勒”,這匹馬跟隨主人身經百戰,可以說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今日卻追不上一隻梅花鹿,此刻,它比主人還著急,不等揚鞭,便已揚鬃奮蹄。
轉過一道山彎,追到一處台地,就是今天包頭市東河區轉龍藏一帶,那隻梅花鹿跑進了一片樹林中。成吉思汗立馬觀察,只見此處蒼松翠柏,草高林密,好似人間仙境。成吉思汗心想,梅花鹿竟跑到這等仙境般的地方,必是一隻神鹿了,我一定要抓住它。便命隨從收起弓箭,圍住樹林,向林中搜尋,準備活捉這隻梅花鹿。那隻梅花鹿在林中忽隱忽現,轉過一棵大樹就不見了。大汗令隨從將士在密林中仔細搜尋,可搜遍整個密林也未見梅花鹿的蹤影,只是聽見呦呦鹿鳴聲在林中迴蕩。成吉思汗想,難道這神鹿鑽進那裸大樹底下不曾?回頭望去,發覺那裸大樹枝葉繁茂,樹幹粗壯,幾人合抱不攏。再定睛細看時,陽光從大樹斑駁的枝椏透過來,發現那樹的形態竟活脫脫地似一隻躍蹄飛騰的鹿!大汗甚為震驚,但找鹿的心意已決,遂急命士兵將此樹連根刨起。一聲令下,眾將士立即開挖,不一會兒,大樹轟然倒地,但未見梅花鹿,撥去泥土,卻見一塊方方正正、熠熠閃光的青石板埋在樹下,一隻梅花鹿的圖案赫然顯現在青石板上,和追捕的那隻梅花鹿別無二致,紋路清晰,花斑耀眼,活靈活現。士兵急報大汗,大汗心中驚嘆:確為神鹿也!脫口而出:“包克圖、包克圖……”
成吉思汗感慨萬千,朗聲長嘆:“這是天意,神鹿顯靈了,此處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啊!”
龍泉寺
位於東河區東門外東北行里許的小山坡上。該廟盛時,穿越叢林,為一廣場,有戲台1座,再往北是山門,兩側配以鐘、鼓樓,山門懸匾“龍泉寺”。進入山門,林蔭下一泉直徑丈余,深約2丈,用石牆圍砌。繞石泉拾級而上,有一座牌樓式的院門。廟院有正殿5間,兩廂配殿禪房共16間,西側殿三間。廟院外東山脊上築玉皇閣一座,總占地面積約10畝。廟院外突出的岩角上築有亭一座,憑亭欄遠眺,可望見黃河如帶,故名“望河亭”。寺內又有山泉下泄,泉水由龍嘴處噴出,更為寺廟增添了怡趣,為包頭地區少見的景觀。
轉龍藏早在20年代,這裡就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物。
地圖信息
地址:東門外劉寶窯子河(古稱博托河)出口處的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