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逆境為喜悅:與恐懼共處的智慧》就現代人普遍經驗的恐懼和困境,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看清真相,了解無常、苦、無我的基本人生事實,覺察身心變化,做到有勇氣面對進而安住當下,讓友愛、慈悲、喜悅自然發生。
基本介紹
- 外文名:The Places That Scare You a Guide to Fearlessness in Difficult Times
- 書名:轉逆境為喜悅:與恐懼共處的智慧
- 作者:佩瑪•丘卓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095118
- 譯者:胡因夢
- 出版社: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 頁數:178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轉逆境為喜悅:與恐懼共處的智慧》作者閱歷豐富,語言風趣平實,在行文中結合自身經歷、親身體晤,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將心理過程的細緻剖析和培養勇氣、轉逆境為喜悅的方法,娓娓道來。閱讀《轉逆境為喜悅:與恐懼共處的智慧》,如同行路有亦師亦友的同道相攜相伴,溫暖而踏實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佩瑪·丘卓 譯者:胡因夢
佩瑪·丘卓,創巴仁波切最傑出的大弟子之一,西藏金剛乘比丘尼,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長。經歷過先生外遇、離婚等痛苦的洗禮後她開始接觸佛法,這使她對佛法的體悟和詮釋非常生活化,非常貼近現代人的需求。自從1974年持戒以來,佩瑪·丘卓常常在歐洲、澳洲、北美講演,主持工作室。著有《當生命陷落時》《與無常共處》《生命不再等待》《不逃避的智慧》等書。
胡因夢,著名演員,作家,譯者,現從事身心靈的整合研究和治療。著有《生命的不可思議》《茵夢湖》等,譯有《克里希那穆提傳》《心的對話》《點亮自性之光》《鑽石途徑系列》《當代占星研究》《一味》《當生命陷落時》《與無常共處》等頗有影響力的著作。
佩瑪·丘卓,創巴仁波切最傑出的大弟子之一,西藏金剛乘比丘尼,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長。經歷過先生外遇、離婚等痛苦的洗禮後她開始接觸佛法,這使她對佛法的體悟和詮釋非常生活化,非常貼近現代人的需求。自從1974年持戒以來,佩瑪·丘卓常常在歐洲、澳洲、北美講演,主持工作室。著有《當生命陷落時》《與無常共處》《生命不再等待》《不逃避的智慧》等書。
胡因夢,著名演員,作家,譯者,現從事身心靈的整合研究和治療。著有《生命的不可思議》《茵夢湖》等,譯有《克里希那穆提傳》《心的對話》《點亮自性之光》《鑽石途徑系列》《當代占星研究》《一味》《當生命陷落時》《與無常共處》等頗有影響力的著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菩提心的特質
第二章探入泉源
第三章人生基本的事實
第四章學習安住
第五章精神勇士的口訣
第六章發四無量心
第七章友愛
第八章慈悲心
第九章 自他交換法
第十章發歡喜心
第十一章加強歡喜心的訓練
第十二章擴大心量
第十三章與敵人相逢
第十四章重新開始
第十五章五力
第十六章三種惰性
第十七章菩薩的行動
第十八章無依無恃
第十九章強化的神經官能症
第二十章 當情況變得困難時
第二十一章道友
第二十二章過渡期
發願回向文
附錄相關練習
第二章探入泉源
第三章人生基本的事實
第四章學習安住
第五章精神勇士的口訣
第六章發四無量心
第七章友愛
第八章慈悲心
第九章 自他交換法
第十章發歡喜心
第十一章加強歡喜心的訓練
第十二章擴大心量
第十三章與敵人相逢
第十四章重新開始
第十五章五力
第十六章三種惰性
第十七章菩薩的行動
第十八章無依無恃
第十九章強化的神經官能症
第二十章 當情況變得困難時
第二十一章道友
第二十二章過渡期
發願回向文
附錄相關練習
序言
圓滿的情緒療愈
(台灣)慧炬出版社社長
鄭振煌
人生充滿苦痛,苦痛的來源有二:一是自己的身心,二是外在的世界。因此,解除苦痛的途徑就有兩個,一是圓滿自己的身心,二是圓滿外在的世界。人類的進化都是沿著這兩條路線。圓滿的個體身心和整體世界,在現實人生中幾乎是不可得的,於是出現宗教的理想世界,成為古往今來人類的終極目標。
在眾多宗教之中,佛教是最貼近人生、最人本的。佛教唯識宗認為“一切唯心造,萬法唯識觀”,外在世界皆系個人心識所顯現;如來藏思想更認為一切萬法都源自“本來清淨、本來具足、本來圓滿”的佛性。因此,佛教解決痛苦的根本之道,便是“止息妄心,證悟真心”。
妄心受到無明和煩惱的薰習,暴起如四十里流,因而覆蓋真心,輪迴不已。佛教八萬四千法門,無不在力求“止息妄心,證悟真心”。大乘佛教倡導踐行菩薩道,內涵包括四無量心、六波羅密、四弘誓願、菩提心。歷來詮釋菩薩道的論點甚多,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是藏傳佛教最常引用者。
寂天是8世紀南印度的一位王子,在那爛陀寺出家,以中觀應成派的自性空宗義撰述《學集論》、《經集論》和《入菩薩行論》,前二論批註大乘經典,《入菩薩行論》則發揚菩提心和六波羅密,自阿底峽、宗喀巴以下藏傳佛教諸大師講釋者不計其數。
本書以寂天的《入菩薩行論》和阿底峽的《修心七要》為基礎,配合現代情境詳述如何透過自利利他解除痛苦,進而圓滿佛道。該書緊扣現實人生,不啻為現代人最佳療愈手冊。您不必是佛教徒,本書不是為佛教徒而寫的,而是為一切尚有苦痛的眾生和世間而作的。
全書譯筆流暢生動,堪稱佳作,對於擅長方便說法的西藏大師,有如虎添翼之功,使曲高的菩提心和六波羅密更能和眾,誠乃眾生之福。
(台灣)慧炬出版社社長
鄭振煌
人生充滿苦痛,苦痛的來源有二:一是自己的身心,二是外在的世界。因此,解除苦痛的途徑就有兩個,一是圓滿自己的身心,二是圓滿外在的世界。人類的進化都是沿著這兩條路線。圓滿的個體身心和整體世界,在現實人生中幾乎是不可得的,於是出現宗教的理想世界,成為古往今來人類的終極目標。
在眾多宗教之中,佛教是最貼近人生、最人本的。佛教唯識宗認為“一切唯心造,萬法唯識觀”,外在世界皆系個人心識所顯現;如來藏思想更認為一切萬法都源自“本來清淨、本來具足、本來圓滿”的佛性。因此,佛教解決痛苦的根本之道,便是“止息妄心,證悟真心”。
妄心受到無明和煩惱的薰習,暴起如四十里流,因而覆蓋真心,輪迴不已。佛教八萬四千法門,無不在力求“止息妄心,證悟真心”。大乘佛教倡導踐行菩薩道,內涵包括四無量心、六波羅密、四弘誓願、菩提心。歷來詮釋菩薩道的論點甚多,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是藏傳佛教最常引用者。
寂天是8世紀南印度的一位王子,在那爛陀寺出家,以中觀應成派的自性空宗義撰述《學集論》、《經集論》和《入菩薩行論》,前二論批註大乘經典,《入菩薩行論》則發揚菩提心和六波羅密,自阿底峽、宗喀巴以下藏傳佛教諸大師講釋者不計其數。
本書以寂天的《入菩薩行論》和阿底峽的《修心七要》為基礎,配合現代情境詳述如何透過自利利他解除痛苦,進而圓滿佛道。該書緊扣現實人生,不啻為現代人最佳療愈手冊。您不必是佛教徒,本書不是為佛教徒而寫的,而是為一切尚有苦痛的眾生和世間而作的。
全書譯筆流暢生動,堪稱佳作,對於擅長方便說法的西藏大師,有如虎添翼之功,使曲高的菩提心和六波羅密更能和眾,誠乃眾生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