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淮海劉瑞龍

《轉戰淮海劉瑞龍》以淮海戰役為背景,比較全面地記述了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劉瑞龍,轉戰淮海的革命業績。史料翔實,事跡感人,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本好書。細細研讀,慢慢品味,會受到不少感悟和啟迪。

基本介紹

  • 書名:轉戰淮海劉瑞龍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280頁
  • 開本:16
  • 作者:陳民 史文敏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43838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轉戰淮海劉瑞龍》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陳民,1955年10月17日出生於安徽省宿州市。先後任宿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主席、市委副秘書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市人大常委會人選工委主任、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宿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多年來,作者筆耕不輟,創作發表了一批較有影響的文史作品和理論文章。主持編寫的《話說宿州》、《宿州書畫》分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民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陳毅

圖書目錄

第一章戰前受命
第二章緊急應對
第三章靠前指揮
第四章蕭縣借糧
第五章四山子會議
第六章蔡凹籌謀
第七章心繫災民
第八章力保渡江
第九章重返淮海
人民全力支前,保證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回憶淮海戰役中華東野戰軍的後勤工作
兵民是勝利之本——憶山東人民對淮海戰役的支援
華中人民支援淮海戰役
一切為了前線的江淮兒女
豫皖蘇人民全力支前
豫皖蘇三分區人民支前紀實
眾志成城——皖北軍民支援淮海戰役
回憶在劉瑞龍同志領導下的若干工作片斷——為紀念劉瑞龍誕辰一百周年而作
後記

後記

劉瑞龍是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從土地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轉戰淮海,在宿州地區留下不少遺址遺蹟。為此,宿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對劉瑞龍的革命業績進行調查了解。2004年底,按照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的要求,組織力量,為劉瑞龍作傳,2008年1月,被編入《安徽省新四軍人物》一書。為紀念劉瑞龍誕辰100周年,我們以淮海戰役為背景,撰寫了《淮海決戰中的華野後勤部長劉瑞龍》等文稿,分別被《拂曉報》、《鐵軍》、《黨史縱覽》、《雲嶺》、《劉瑞龍紀念文集》等書報刊採用。
在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檔案中,我們按照上級要求和許多幹部民眾的意見,在原有史料的基礎上,對劉瑞龍在宿州地區革命的遺址遺蹟深入調查研究,參照《淮海戰役》第三冊、《淮海戰役資料選》、《人民支前壯軍威》、《劉瑞龍回憶錄》、劉瑞龍《我的日記》、《中國共產黨宿州史》和各縣、區黨史等有關資料,加工整理成《轉戰淮海劉瑞龍》一書。
在該書編纂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原政委周克玉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意見,並題寫了書名。中國軍事科學院編審室副主任李久勝(新四軍9旅宣傳科長、19軍副政委),戰史部第3研究室主任姚傑(副軍級研究員、淮海戰役時任華野指揮部參謀),副軍級研究員張劍(新四軍四師參謀、淮海戰役時任華野指揮部參謀),正師級研究員袁仲仁(淮海戰役時華野指揮部參謀),秦叔瑾(淮海戰役時任華野作戰股長)、劉瑞龍的長女劉延淮等提供了寶貴資料,親歷淮海戰役的老幹部陳碩峰、單勁之、鄭英保、錢亦山、孟繁孝、郝長順、趙子凱、宋光華、李文駟、吳孝桐、王大勤、高傑、李勝田等許多同志都提供了不少資料;中共踴橋區委黨史研究室,蕭縣、靈璧縣委黨史研究室和符離鎮、丁里鎮、蔡凹村、四山子村等地幹部民眾也提供了許多史料。在書稿撰寫和修改過程中,徐春華、王傳厚、陳信瓊、劉以順、朱貴平、周平、吳汶、黃銳鋒、朱建國、劉芳、郭衛東等專家學者的指導幫助,都為本書成稿作出了貢獻,為此,深感謝意。
中共宿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關心支持本書的編輯出版。市委書記李宏鳴從書稿的撰寫,修改、定稿都給予關注,並為本書作序;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曙光、市委副書記史翔,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冬雲,市委常委、秘書長孫勇,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何志中等領導同志在史料徵集、書稿審定、科研經費等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加上市委黨史研究室新老幹部共同努力,歷時13年,不斷調查研究,反覆修改補充,終成其稿。但由於我們思想水平和寫作能力有限,加上市級研究室史料不全,書中難免有些問題和不足,敬請有關領導和讀者批評指正。

序言

《轉戰淮海劉瑞龍》,以淮海戰役為背景,比較全面地記述了中國共產黨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劉瑞龍,轉戰淮海的革命業績。史料翔實,事跡感人,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本好書。細細研讀,慢慢品味,會受到不少感悟和啟迪。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古老的淮海大地到處留下老革命家劉瑞龍的足跡。1931年7月,劉瑞龍奉中共江蘇省委之命,擔任徐(州)海(州)蚌(埠)地區巡視員,面對淮海各地農民起義相繼失敗,到處白色恐怖的困境,他秘密深入蚌埠、宿縣、泗縣、徐州、蕭縣、淮陰、宿遷、東海縣等地巡視,指導幫助各級黨委恢復組織,發展黨員,開展革命活動;1939年9月,劉瑞龍隨原局和淮北區黨委的領導下,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堅持統一戰線,放手發動民眾,壯大地方武裝,努力發展生產,改善民眾生活,為建立和鞏固淮北抗日民主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放戰爭開始後,劉瑞龍擔任蘇皖邊區政府第一副主席、華中北線後勤司令部政委、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後勤司令等職,直接組織了華中、魯南、豫東、萊蕪、孟良崮等重大戰役的後勤支前工作;特別是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劉瑞龍在中央軍委和海海戰役總前委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了宣傳民眾、組織民眾的才能,同有關黨政軍領導同志一起,團結帶領廣大後勤官兵,組織發動500多萬民工,開展了大規模的人民民眾支前運動,不僅保障了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也為奪取渡江戰役勝利準備了充分的物資條件;建國後,劉瑞龍長期負責農業和農村建設工作,任中共中央華中局農委書記、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兼黨組副書記等職,始終關注淮海地區的建設和發展。
宿州,地處淮海,是淮海決戰的主戰場。在蕭縣蔡窪“淮海戰役總前委會議暨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舊址”,在橋區符離鎮四山子“華東野戰軍後勤部舊址”,在蒿溝、三八鄉等地,到處傳頌著劉瑞龍老書記、老主任、老部長關心民眾、愛護民眾,團結帶領民眾開展革命活動的佳話。他忠於黨、忠於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同人民民眾生死與共的高尚品德,創造性開拓局面創新工作的領導藝術,發動依靠民眾的組織才能,連同他創造的歷史功績,將永遠銘刻在宿州人民心中,成為宿州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
《轉戰淮海劉瑞龍》一書的出版,豐富了宿州革命歷史的寶庫,是一本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好教材。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歷史節點上,我們要繼承發揚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相信民眾,依靠民眾,關心民眾生活,改進工作方式,團結帶領民眾繼續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創造出無愧於先輩,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新業績,把宿州建設的更加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