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迷信地認為新娘結婚時腳踏地會沖犯鬼神,引來無妄之災。所以在迎娶時,須由娘家近親背負新娘上轎;下轎時則在所經之地一路轉移接鋪蓆子,稱轉席。也有用氈代替席的,稱轉氈;或用布袋、麻袋代替席的,稱轉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席
- 注音:Zhuǎn Xí
- 釋義:為避免新娘下轎後腳接觸地鋪蓆子
- 記載:《知新錄》
基本信息,典源,宛如約詞話,
基本信息
詞目:轉席
注音:Zhuǎn Xí
釋義:我國古人在舉行婚禮時,為避免新娘下轎後腳接觸地而鋪的蓆子。
典源
在唐代,婚禮中“轉席”和“轉氈”之俗已風行於士庶之間。到了宋代,普通百姓沿用了轉席之俗。到清代,新娘足不踏地的習俗被美稱為“傳代”。
王棠在《知新錄》中認為,古人用氈是重其事,近人用袋是尚其名。百姓凡事必求吉祥,婚姻大事更是如此,因為傳宗接代是結婚的最大目的。傳代既有袋遞相傳之說,又有袋代諧音之妙,取其吉祥之兆,期望實現結婚的最高願望。
宛如約詞話
第十六回,司空約與趙女成親時寫道:“將到趙府門前,三聲炮響,李公子引著一班儐相,將司空約接到大廳上站立,然後請二位小姐出閣。不一時,早見晏小姐引著一隊眾侍女僕婦,攙扶著兩位小姐走出廳來。此時廳上廳下,燈燭輝煌,異香繞室,簇擁著兩位小姐。司空約居中,趙如子居右,宛子居左,共立紅氈。一時李公子與儐相贊禮,晏小姐與眾侍女攙扶,先拜了天地,又拜了聖恩……拜完,送司空約夫妻三人同入洞房,共飲合卺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