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與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研究

轉型與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研究

《轉型與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研究》是2017年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型與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研究
  • 作者:黃建雄
  • 類別:文化事業
  • 出版社: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6228055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理論上探討了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的基本內涵和判斷標準,對比、分析了美、英、日等已開發國家高校教師隊伍結構的主要特點、變遷狀況和形成原因,總結、剖析了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和問題成因,在借鑑國際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最佳化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對策與建議。

作者簡介

黃建雄,男,1967年11月生,廣西上思人。201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百色學院教學質量評估中心和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副研究員。公開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江蘇高教》等CSSCI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主持或參與 “我國高等教育決策研究模型的突破研究”、“廣西區市共建高校與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基於‘套用型、有特色、高水平’辦學定位的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轉型發展研究”等國家、省部級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項目10餘項。

圖書目錄

章導論
節研究的背景與問題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問題
第二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第三節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節研究的設計與框架
一、研究設計
二、研究架構
第五節研究的現狀及其述評
一、國外研究現狀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三、研究現狀述評
第二章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的基本理論
節相關概念的內涵界定
一、結構和功能
二、最佳化和失衡
三、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
第二節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的標準及意義
一、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的基本內涵
二、關於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標準的討論
三、最佳化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現實意義
第三節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的理論基礎
一、結構功能理論
二、系統最佳化理論
三、互利共生理論
四、社會資本理論
第四節影響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的主要因素
一、影響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校外因素
二、影響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校內因素
三、影響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本體因素
第三章已開發國家高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基本狀況及最佳化經驗
節主要已開發國家高等教育體系概況
一、美國高等教育體系概況
二、英國高等教育體系概況
三、日本高等教育體系概況
第二節已開發國家高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基本狀況
一、中年教師的比例占優,成熟穩定型的年齡結構
二、博士教師的數量多,倒金字塔型的學位結構
三、正副教授各占約三成,高職務為主的職稱結構
四、回應需求,交叉滲透,特色較鮮明的學科結構
五、類別多樣,遠緣雜交,層次性較高的學緣結構
六、流動型教師比例較大,優勢互補的專兼職結構
七、行業背景較為豐富,協調兼顧的知行素質結構
八、平台多樣,平等自主,方式靈活,互動較緊密的聯結結構
第三節已開發國家高校調整教師隊伍結構的主要做法
一、尊重職業特點,注重發揮餘力,最佳化年齡結構
二、實行標準,重視師資儲備,最佳化學歷結構
三、健全評審制度,激發公平競爭,最佳化職稱結構
四、突出學科特色,搭建交融平台,最佳化學科結構
五、堅持近親迴避,延攬四海名門,最佳化學緣結構
六、合理聘用兼職,支持外出兼職,最佳化專兼職結構
七、匯聚行業英才,深化校企合作,最佳化素質結構
八、營造氛圍,拓寬渠道,創造機會,最佳化聯結結構
第四章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現狀分析
節調查研究的組織與實施
一、實地調查
二、文獻調查
三、個案調查
第二節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基本狀況和主要問題
一、年輕教師比例過大,中老齡教師比例偏小的年齡結構
二、博士教師配備偏少,本科學歷教師還較多的學歷結構
三、教授職稱比例偏低,中低職稱比例仍過高的職稱結構
四、趨同求全,重分化輕綜合,特色不夠鮮明的學科結構
五、類別欠豐富,來源空間窄,高層學緣較少的學緣結構
六、進出兼職不充分,互促性低,參差不齊的專兼職結構
七、職業閱歷比較單一,實踐型師資偏弱的知行素質結構
八、交往意願低,互動欠緊密,互補互促偏低的聯結結構
第三節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個案分析
一、年輕化的年齡結構
二、低層次的學歷結構
三、弱層級的職稱結構
四、資源較分散,特色欠明顯,適應性偏弱的學科結構
五、本地化較高,類別性偏少,層次性偏低的學緣結構
六、數量仍偏小,總質量偏低,外出兼職少的兼職結構
七、來源渠道窄,閱歷欠豐富,實踐力偏弱的素質結構
八、連線較鬆散,互動欠深入,互益不充分的聯結結構
第四節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一、招聘取向偏頗,引人渠道狹窄,退休制度不完善,制約年齡結構最佳化
二、學歷標準偏低,師資儲備滯後,歷史包袱較重,制約學歷結構最佳化
三、評審制度失當,評價標準趨同,素質能力偏弱,制約職稱結構最佳化
四、過於求大求全,趨同傾向明顯,過度強調分化,制約學科結構最佳化
五、近親定勢較強,攬才能力有限,學緣再造較少,制約學緣結構最佳化
六、資源挖掘不力,進出標準有別,管理培訓缺失,制約專兼職結構最佳化
七、輕術觀念較重,教師來源單一,校企合作不深,制約素質結構最佳化
八、環境氛圍欠佳,自主交往偏少,交流平台不多,制約聯結結構最佳化
九、巨觀調控不力,社會支持有限,辦學經費不足,制約隊伍結構最佳化
第五章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最佳化的對策思考
節最佳化教師隊伍年齡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做好教師隊伍流動預測和應對規劃
二、注重招錄有多年職業經歷人才入伍
三、合理延長退休年限和返聘資深教師
第二節最佳化教師隊伍學歷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適度提高教師聘用的學歷標準
二、合理擴大教師外出進修的比例
三、實施攻讀學位的特殊合作政策
四、大力發展博士研究生師範教育
第三節最佳化教師隊伍職稱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制定多元合理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
二、加強旨在提升教師能力的團隊建設
三、實施助推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改革
四、建立教師職稱申報的精準幫扶機制
第四節最佳化教師隊伍學科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建設特色學科師資團隊,打造學科特色優勢
二、強化學科師資集群布局,形成學科群落生態
三、搭建教師互動交流平台,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四、提高新興學科的敏銳度,推進學科前沿發展
第五節最佳化教師隊伍學緣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豐富教師學緣來源機構的多樣性
二、擴展教師學緣來源地域的廣闊性
三、提升教師學緣來源大學的層次性
第六節最佳化教師隊伍專兼職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充分認識兼職教師的重要作用
二、適度提高兼職教師的構成比例
三、主動挖掘各行業兼職教師資源
四、不斷提升兼職隊伍管理和服務水平
第七節最佳化教師隊伍知行素質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多方引入實踐型專家到校從教
二、開發豐富多樣的素質培訓項目
三、完善校企人員的交流鍛鍊機制
第八節最佳化教師隊伍聯結結構的對策建議
一、著力營造良好的合作交往文化生態
二、大力搭建合理的合作交往平台體系
三、精心構建促進合作交往的體制機制
第九節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的其他對策建議
一、轉變觀念,理清最佳化結構的總體思路
二、強化調控,發揮各級政府的引導作用
三、重視協調,實現四個主體的協作聯動
四、加大投入,保障最佳化結構的資源支持
第六章結論與展望
節主要結論
一、關於高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內涵解析
二、關於高校教師隊伍結構變遷的影響因素
三、關於已開發國家高校教師隊伍結構的總體狀況
四、關於已開發國家高校調整教師隊伍結構的基本經驗
五、關於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存在問題及主要原因
六、關於最佳化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構的對策建議
第二節可能的創新
一、教師隊伍結構概念內涵的新探索
二、教師隊伍學緣結構概念的新解讀
三、克服近親繁殖消極影響的新總結
四、考察教師隊伍聯結結構的新思路
第三節主要不足
一、結構最佳化標準的理論探討比較粗淺
二、國外調整結構的歷史經驗有待凝練
三、國內研究的樣本範圍有待擴展
四、各子結構之間的研究深度不相平衡
第四節研究展望
一、過渡時期異域高校教師隊伍結構調整研究
二、套用技術大學教師隊伍評價標準體系研究
三、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結構變遷的社會學分析
附錄1高校教師學術交往狀況調查問卷
附錄2高校教師隊伍學緣結構調查表
附錄3高校教師隊伍結構調查訪談提綱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