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轤季刊》1934年5月創刊於湖北漢口(武漢),季刊,由武漢轆轤季刊社發行,社址位於漢口沈家廟萬順二巷第二號。羅曼擔任主編,陳忍庵任發行人,屬於文學類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轆轤季刊
- 創刊時間:1934年5月
- 出版周期:季刊
- 出版地:漢口
欄目方向,辦刊宗旨,
欄目方向
該刊設定欄目有論著、創作、詩詞、譯述、散文、隨筆等。主要撰稿人有陳光子、甌月、盲影、陳麟等。其中“論著”欄刊登文藝創作的文章,介紹文學研究的路徑和文學創作的理論,載文有羅曼的《從中國文學的梗概說到目前所需要的文學》、陳光子的《談小說的研究與創作》。“創作”欄中刊登散文作品,文字樸實,文筆流暢,細節刻畫生動,如盲影的《劫》一文,以主角玲兒為對象,記載了他寒假回到故村的生活場景,如“他到了故村,門前幾隻黃狗狂吠著,似乎是表示歡迎。一進門他看見母親底頭髮比前更是蒼白,父親底顯容越發憔悴“等等。“詩詞”欄中,主要刊登該刊編者的詩詞創作,或用詞牌名進行填詞,“浪淘沙”、“憶江南”等;或借景抒懷,表達思念與感懷之情,如《落花》、《秋思》等;或撰寫自己的旅行經歷,如《登黃鶴樓》。“譯述”欄中,以海外名作家的作品為原本,進行翻譯,如法國莫泊桑的《婚夜》、日本菊池寬的《戀愛病患者》等。“散文”欄記載生活時事,將生活中的隻言片語、所思所想及生活感懷記錄下來,使刊物的內容更貼實際。
《轆轤季刊》僅保留一期,內容較為豐富。作為一份文學類刊物,刊載的內容一方面服務於讀者群體,一方面則關注新舊文學之間的轉變。在文學體裁上,該刊刊載了詩歌、散文、創作及小說,用樸實的文字記錄當時的社會,反映20世紀30年代的武漢文壇及社會,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辦刊宗旨
該刊力圖站在時代的最前端,來探求人生的新途徑,旨在重新估價與整理舊文學,努力於文藝創作,介紹世界文學,建設文學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