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導系統

維管束及其類型:維管束是由幾個不同的組織聯合在一起組成的束狀結構,在植物體中構成複雜的輸導系統。從蕨類植物開始出現維管束。維管束主要由韌皮部與木質部構成。韌皮部主要由篩管伴胞、韌皮薄壁細胞與韌皮纖維組成,這部分質較柔韌,故稱韌皮部,木質部主要由導管、管胞、木薄壁細胞與木纖維組成,這部分木質堅硬,故稱木質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輸導系統
  • 分類:有限外韌維管束,無限外韌維管
  • 最早出現蕨類植物
  • 組成:主要由韌皮部與木質部構成
維管束及其類型,中柱及其類型,原生中柱,管伏中柱,真中柱,散生中柱,

維管束及其類型

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根和莖的維管束,在韌皮部和木質部之間有形成層存在,能繼續增生長大,所以稱為無限維管束(開放性維管束)。單子葉植物和蕨類植物根和莖的維管束沒有形成層,不能增生長大,所以稱為有限維管束。根椐維管束中韌皮部和木質部相與互間排列方式的不同,以及形成層的有無,維管束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
1.有限外韌維管束:韌皮部位於外側,木質部位於內側,兩者並行排列,中間無形成層如單子葉植物莖的維管束。
2.無限外韌維管束:與有限外韌維管束的不同點是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有形成層。如裸子植物和雙子葉植物莖中的維管束。
3.雙韌維管束:木質部的內外兩側都有韌皮部。常見於茄科、葫蘆科、桃金孃科等植物的莖中。如顛茄、南瓜莖的維管束。
4.周韌維管束:木質部在中間,韌皮部圍繞在木質部的四周。常見於蕨類某些植物的莖、葉中。如貫眾。
5.周木維管束:韌皮部在中間,木質部圍繞在韌皮部的四周。常見於百合科(輪葉王孫屬)、鳶尾科、天南星科(菖蒲屬)、莎草科、仙茅科等某些植物莖中。
6.輻射維管束:韌皮部和木質部互動間隔排列,呈輻射狀。存於某被子植物根的初生構造中。

中柱及其類型

中柱是維管束植物住狀器官(莖、根)皮層以內的部分,包括中柱鞘、維管束和髓(如存在時)。中柱鞘位於中柱最外層,由一至數層薄壁或厚壁細胞組成,中柱鞘的薄壁細胞在一定時期可恢復分生能力,產生側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層等。由於植物及器官不同,中柱鞘有的明顯,有的不明顯。中柱中的維管束類型和維管束排列方式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類型的中柱。這些類型在根和莖類中草藥鑑定上有一定意義。

原生中柱

原生中柱是中柱內的維管系統形成一個實心柱,中心無髓部,中央是木質部,周邊是韌皮部。
(1)典型原生中柱:木質部呈圓柱形實心柱,韌皮部圍繞其周圍。在蕨類植物如海金沙的根莖中可以見到。
(2)星狀中柱:木質部呈星狀(輻射狀)的實心柱,韌皮部位於木質部的星角之間。如星木屬(Asteroxylon)植物的中柱屬這種類型。
(3)編織中柱:木質部在橫切面呈片狀或分枝狀,韌皮部分布在它們之間,形成相互交錯、編織排列、“海綿狀”的實心柱,中心無髓,如石松莖。

管伏中柱

管狀中柱是木質部和韌皮部均呈圓管狀,內外相套,中心有髓。又分為雙韌管狀中柱和外韌管狀中往兩類。
(1)雙韌管狀中柱:是在管狀木質部的內外兩方均有一圈韌皮部。管狀中柱常因有維管束由莖進入葉中而發生分離,在中柱上留下分離的間隙,稱為葉隙。葉隙的存在,使管狀中柱形成許多網眼。
網狀中柱:是由雙韌管狀中柱演變而來,在橫切面上見有環狀徘列的周韌維管束,一般在各維管束外都有維管束鞘和內皮層,而縱面觀則呈網狀。多數真蕨類植物具有這種網狀中柱,如貫眾。
(2)外韌管狀中柱:是只在管狀木質部的外方有一圈韌皮部,如陰地蕨。有的外韌管狀中柱的韌皮部仍連成環,但木質部開始分散成束(在系統發育上可看成是典型管狀中柱和真中柱的過渡類型),如紫箕。

真中柱

真中柱是外韌管狀中柱由於葉隙和髓射線割裂成束而形成的。橫切面為一圈環狀排列的無限外韌維管束,有射線間隔;縱面觀呈網狀。為一般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所具有。

散生中柱

散生中柱是有限外韌維管束或周木維管束,散生於基本組織中。為一般單子葉植物的莖或根莖所具有。如玉蜀黍莖、射干根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