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軌多點接觸及車輛-道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

輪軌多點接觸及車輛-道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

《輪軌多點接觸及車輛-道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是2014年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尊松。

基本介紹

  • 書名:輪軌多點接觸及車輛-道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
  • 作者:任尊松
  • 類別:理論專著/套用技術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2月
  • 頁數:291 頁
  • 定價:108 元
  • 開本:B5
  • 裝幀:精裝
  • ISBN:978-7-03-039813-0
  • 語種:中文
  • 版本:第一版
  • 責任編輯:魏英傑
  • 字數:388千字
  • 讀者對象: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
  • 編輯部: 工程技術分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了作者提出的輪軌多點接觸計算方法、車輛一道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理論及套用。全書分九章,主要包括輪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概論、輪軌多點接觸幾何關係、車輛系統動力學模型、道岔區輪軌接觸幾何關係、道岔系統動力學模型、輪岔系統安全性指標及數值計算系統、車輛一道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道岔區輪軌低動力作用、道岔區軌道板振動及疲勞壽命分析等內容。 本書理論性強,工程適用性好,內容完善,適合鐵道機車車輛和鐵路軌道專業的科研、設計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作為高校和研究院所車輛工程、載運工具運輸工程以及軌道工程等相關專業和方向博士和碩士研究牛的學習用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輪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概論
1.1 車輛一道岔動態相互作用研究意義
1.2 道岔特點及主要功能
1.2.1 道岔主要功能
1.2.2 道岔工作特點
1.3 國內外高速道岔發展概況
1.3.1 國內高速道岔發展
1.3.2 國外高速道岔發展
1.4 輪軌動力學發展概況
1.4.1 車輛動力學研究
1.4.2 軌道動力學研究
1.4.3 車輛一軌道耦合動力學研究
1.4.4 輪軌接觸研究
1.5 車輛一道岔系統動力學發展概況
參考文獻
第2章 輪軌多點接觸幾何關係
2.1 輪軌接觸狀態及參數
2.1.1 車輪踏面及鋼軌頂面外形
2.1.2 輪軌接觸狀態
2.1.3 輪軌接觸幾何問題提出
2.2 影響輪軌接觸主要因素
2.2.1 輪軌接觸幾何主要參數
2.2.2 不考慮鋼軌振動時影響因素
2.2.3 考慮鋼軌振動時影響因素
2.3 輪軌多點接觸判斷及計算
2.3.1 輪軌接觸幾何關係研究發展過程
2.3.2 跡線法輪軌接觸點求解
2.3.3 輪軌多點接觸判定
2.4 輪軌多點接觸靜態驗證
2.4.1 LMA踏面新輪新軌接觸狀態
2.4.2 LMA踏面磨耗後輪軌接觸狀態
2.4.3 S1002/UIC60輪軌接觸狀態
2.5 輪軌多點接觸動態驗證
2.5.1 輪軌法向力求解
2.5.2 動態曲線通過輪軌接觸關係
2.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車輛系統動力學模型
3.1 車輛系統動力學建模基本方法
3.2 車輛系統作用力描述
3.2.1 無間隙彈簧阻尼力描述
3.2.2 分段線性作用力描述
3.2.3 阻尼力離散點描述
3.3 車輛系統垂向動力學模型
3.3.1 三自由度垂向振動模型
3.3.2 十自由度垂向振動模型
3.4 車輛系統橫向垂向動力學模型
3.4.1 系統坐標變換關係
3.4.2 輪軌法向力求解
3.4.3 車輛系統模型
3.5 彈性車體模型
3.5.1 振型函式
3.5.2 振動方程
3.6 輪對多點接觸振動模型
3.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道岔區輪軌接觸幾何關係
4.1 道岔區關鍵截面鋼軌軌頭外形離散
4.1.1 基本軌離散
4.1.2 42號道岔關鍵截面離散
4.1.3 38號道岔關鍵截面離散
4.2 道岔區關鍵截面軌頂截面生成
4.2.1 關鍵截面軌頂截面生成
4.2.2 關鍵截面軌頂連續變化
4.2.3 非關鍵截面軌頂截面插值生成
4.3 道岔區輪軌多點接觸處理
4.3.1 轉轍區和心軌區輪岔接觸關係
4.3.2 輪緣槽位置輪軌多點接觸關係
4.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道岔系統動力學模型
5.1 道岔區主要部件處理方式
5.2 道岔區空間動力學模型
5.2.1 軌道模型
5.2.2 岔枕模型
5.2.3 道床模型
5.2.4 頂鐵和間隔鐵模型
5.2.5 相鄰鋼軌密貼處理方式
5.2.6 墊板處理方式
5.2.7 鋼岔枕參振質量及抗彎剛度
5.2.8 道岔區岔枕橫向結構
5.3 輪岔系統有限元模型
5.3.1 轍叉區模型
5.3.2 輪岔模型格線
5.4 道岔區輪軌力轉移與分配
5.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輪岔系統安全性指標及數值計算系統
6.1 車輛運行安全性及評價標準
6.1.1 脫軌係數
6.2 軌道結構動力作用評價標準
6.2.1 防止鋼軌側翻標準
6.2.2 軌距擴大標準
6.2.3 輪軌力限制標準
6.3 車輛系統參數選取和軌道模態參數選取
6.4 道岔系統參數選取和軌道模態參數選取
6.4.1 道岔系統參數選取
6.4.2 軌道模態參數選取
6.5 系統數值方法及程式結構和流程
6.5.1 數值積分方法
6.5.2 系統程式和流程
6.6 車輛一軌道動態相互作用模型驗證
6.7 車輛一道岔動態相互作用模型校驗
6.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車輛一道岔系統動態相互作用
7.1 42號道岔輪軌動力作用
7.1.1 側向通過
7.1.2 直向通過
7.2 38號道岔輪軌動力作用
7.2.1 側向通過
7.2.2 直向通過
7.3 12號提速道岔輪軌動態相互作用
7.3.1 側向通過
7.3.2 直向通過
7.4 38號道岔岔心區有限元法輪軌動力分析
7.4.1 高速輪岔動態分析
7.4.2 影響輪岔動力因素分析
7.5 道岔病害對輪岔系統影響
7.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道岔區輪軌低動力作用
8.1 軌頂高度低動力設計
8.1.1 38號道岔低動力軌頂高度最佳化
8.1 I 2 12號提速道岔低動力軌頂高度最佳化
8.2 緩和曲線合理線型及低動力作用
8.2.1 高速道岔與緩和曲線
8.2.2 緩和曲線理論分析
8.2.3 曲線通過計算結果與分析
8.2.4 道岔曲線通過計算結果與分析
8.2.5 合理線型選取
8.3 軌下墊層剛度低動力設計
8.3.1 道岔區彈性不平順
8.3.2 道岔區固有不平順
8.3.3 軌下墊層剛度匹配
8.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道岔區軌道板振動及疲勞壽命分析
9.1 軌道板疲勞壽命分析方法
9.1.1 軌道板疲勞壽命研究發展
9.1.2 軌道板疲勞壽命研究方法
9.2 軌道板載荷
9.2.1 京津線路譜激擾作用下載荷
9.2.2 42號道岔激擾作用下載荷
9.3 軌道板疲勞分析模型
9.3.1 區間線路軌道板疲勞分析模型
9.3.2 42號道岔軌道板疲勞分析模型
9.4 疲勞結果與分析
9.4.1 疲勞載荷及工況
9.4.2 材料疲勞特性
9.4.3 京津線軌道板疲勞壽命分析
9.4.4 道岔區道岔板疲勞壽命分析
9.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