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藝術:帝王書法家那些事兒》精選中國歷代具有代表性的十二位帝王書法家,這十位歷代帝王在統治國家的同時,在書法藝術上也有相當高的造詣,《輕鬆讀藝術:帝王書法家那些事兒》用現代語言,客觀評述了他們在書法藝術上的卓越成就和逸聞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勝,具有可讀性。能使廣大讀者從新的角度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國書法藝術。
基本介紹
- 書名:輕鬆讀藝術:帝王書法家那些事兒
- 出版社:河南美術出版社
- 頁數:139頁
- 開本:16
- 品牌:河南美術出版社
- 作者:楊宏鵬 孟夢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12764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輕鬆讀藝術:帝王書法家那些事兒》楊宏鵬等著。皇帝自稱“孤”“寡”,這些如此悲涼的字眼在這些冷冷的帝王身上如此契合。居高臨下無一人能交付真心,後宮佳麗三千無一人能體會真愛,坐擁山川江河千萬里無一處是歸宿。自由永遠是相對的,即使萬萬人之上的帝王也是如此。然而在藝術的世界裡他們都是自由的,揮灑潑墨、酣暢淋漓、孤芳自賞。如果有一片海是寧靜的,那么應該是在這裡。
圖書目錄
序言
指點江山翰墨間
曹操(155年—220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蕭衍(464年—549年)
不過是嫖客相爭
李世民(599年—649年)
獨領風騷
武則天(624年—705年)
女性有沒有主義
李隆基(685年—762年)
你是我永生不會再遇的海
李煜(937年—978年)
只願你能找到一片海棲息
趙佶(1082年—1135年)
一個特立獨行的文藝青年
趙構(1107年—1187年)
人間多少事實不等於真相
趙昚(1127年—1197年)
孤軍作戰,潦草離散
朱由檢(1610年—1644年)
思
康熙(1654年—1722年)
勞模皇帝
雍正(1678年—1735年)
做個好孩子
乾隆(1711年—1799年)
走到哪兒寫到哪兒的皇帝
指點江山翰墨間
曹操(155年—220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蕭衍(464年—549年)
不過是嫖客相爭
李世民(599年—649年)
獨領風騷
武則天(624年—705年)
女性有沒有主義
李隆基(685年—762年)
你是我永生不會再遇的海
李煜(937年—978年)
只願你能找到一片海棲息
趙佶(1082年—1135年)
一個特立獨行的文藝青年
趙構(1107年—1187年)
人間多少事實不等於真相
趙昚(1127年—1197年)
孤軍作戰,潦草離散
朱由檢(1610年—1644年)
思
康熙(1654年—1722年)
勞模皇帝
雍正(1678年—1735年)
做個好孩子
乾隆(1711年—1799年)
走到哪兒寫到哪兒的皇帝
序言
指點江山翰墨問
吾皇萬歲萬萬歲。是為了這一聲振聾發聵的頂禮膜拜嗎?
後宮佳麗三千人。是為了坐擁天下美人閱遍沉魚落雁之美嗎?
大好河山千萬里。是為了讓這片土地的子民臣服自己嗎?
九五之尊,佳麗環繞,率土為王的皇帝,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呢?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么黃金龍椅之上的帝王,他的成就是以多少枯骨堆積的高度呢?然而存在就必然有價值與必然性,歷史的進步需要犧牲,朝代的更迭與政權的爭奪帶來了殺戮,也帶來了文明的進步。
如果皇帝是一種職業的話,最多不過是高貴了那么一點點吧,更何況現在已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職業已然不分貴賤。只是跟所有的行業一樣,有些人做得好,有些人做得不好。
如果說要評選“歷史上最不稱職的皇帝”,趙佶肯定是要入圍的,即使不能拔得頭籌,最差也不會跌出前三名吧。但是這樣的人自然也有他的閃光點——寫得一手好字。趙佶的瘦金書可謂無人不知,點畫撇捺,可圈可點。
皇帝的身份實在是太亮眼了,像是一直閃爍的閃光燈,簡直閃瞎了世人的眼,在這樣令人暈眩看不清的狀況下,人云亦云假裝自己最清醒,如同醉漢嚷嚷著沒有醉。
想要巴結皇帝的人太多了,這種尊貴的地位也沒有人敢跟他說狠話,以至於後人會疑惑到底是皇帝真的好呢,還是沒人敢說不好呢?但就書法來說,寫得好的人並不在少數。人云亦云是件可怕的事,它會讓人變得懶惰,失去自己的思想。對於歷代皇帝書法作品的評價,一般都是帝王寫罷,當時的書法評論家乃至一些雜七雜八的人寫點東西誇讚一下,說這個字多么多么好啊,就算這個字寫得不好也要夸,反正不能說不好。高高在上的帝王怎么能有人敢說不好呢?當然沒有!可是後世的人即便已經對前朝的帝王不再恐懼或尊崇,也已經被這種評價洗腦,盲目地認為它好。
這種極端的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將一般的作品誇得如同神品,又比如對世人的心理造成影響,認為帝王的書法都是吹出來的,從而湮沒了一些優秀的書法作品。既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么皇帝這一行業,也可以出書法專業的“狀元”。
皇帝日理萬機,按理說沒太多時間專注於書法,那么他們是如何走上書法藝術的高峰呢?我們可以簡要進行分析。
首先,皇帝家財萬貫,不只是錢財,也包括前朝各代的藝術珍品,其中不乏大量優秀的書法作品。
藝術史上大名鼎鼎的張彥遠(815年-907年),他是唐代畫家、理論家。張彥遠出身宰相世家,曾任舒州刺史、左僕射補闕、祠部員外郎、大理寺卿。張彥遠的高祖張嘉貞、曾祖張延賞、祖父張弘靖,曾先後做過宰相,對於繪畫和書法都有濃厚的興趣,張家的世交李勉父子也是身居顯職,而且愛好書畫。他們和當時的皇室及其他貴族一樣,承繼了南朝重鑑賞收藏的傳統,家藏法書名畫甚豐,這樣的社會條件培養了張彥遠對繪畫和書法的研究興趣,他精於鑑賞,擅長書畫,無作品傳世。著《歷代名畫記》《法書要錄》《彩箋詩集》等。
三代宰相累積下的殷實家底讓張彥遠有了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以此上推,皇宮的藏品想必更是浩瀚。
《尚書故事》說: ”唐太宗酷愛書法,有大王真跡三千六百紙,率以一丈二尺為一軸,內行書五十八卷,褚遂良評以《蘭亭》為第一。太宗寶惜者獨此書為最,置於座側,朝夕觀覽。嘗一日附耳語高宗日:吾千秋萬歲後,與吾《蘭亭》將去也。及奉諱之日,用玉匣貯之,藏於昭陵。”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曾藏在唐太宗手裡,日夜觀摩真跡想必能領略一二,總是要比摹本來得直觀一些吧。唐太宗藏有《蘭亭序》這也只是皇宮若干藏品的滄海一粟,有如此眾多的作品薰陶,至少會沾染一些“藝術氣息”吧。
其次,皇帝從小具有良好的師資力量輔導。貴族以及貴族子弟總是以經濟為基礎占用更多的資源,太子從小被教育去學習詩書畫印、四書五經、治國之道以及其他的種種。尊貴的太子自然不會與平民子弟一樣坐在昏暗的私塾,他當然有自己的老師,成群結隊的老師見了他甚至還要行禮。
李世民的老師虞世南,字伯施,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剛柔並重,骨力道勁。虞世南的書法得二王傳統,頗得唐太宗看重,後來太宗引為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還經常臨摹他的書法。《宣和書譜》說太宗“以書師虞世南”,李世民常與虞世南討論書法,並說: ”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
名師出高徒,有這樣的書法名家坐鎮,即使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至少書法成就也不會太差。
字寫得好的人很多,但是皇帝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有些人圖名,有些人求利。鑑賞者受到政治地位或者其他的影響崇拜名人,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在書法評價上導致很多作品難以給予客觀的評價。
其實不止書法界,所有的行當自然會崇拜一些聲名大的前輩。聲名鵲起的明星會有大批的冬粉,三流明星的冬粉就少一點,有時候還需要花錢僱傭一些“冬粉”來製造煙霧彈。“見賢思齊”是好事,然而盲目崇拜便過之,顛倒是非黑白、不分盲目地誇讚名人的字畫,孫過庭早在《書譜》中就做過批評:“吾嘗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輒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既昧所見,尤喻所聞。或以年職自高,輕致陵誚。余乃假之以湘縹,題之以古目:則賢者改觀,愚夫繼生,競賞毫末之奇,罕議峰端之失;猶惠侯知好偽,似葉公之懼真。是知伯子之息流波,蓋有由矣。”
蘇東坡的字寫得也挺好,他的論述亦有道理: ”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知人論世,書法的評論總是聯繫書法家的生平與人品,一個人的思想境界與他的心胸會影響到作品的境界,但不是全部。有些書法家字寫得不錯,但是人品不行便受到不公正的批評,優秀的藝術沒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是一件挺遺憾的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 ”境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藝術的境界是一個美的世界,要多美有多美,書法的境界是關乎天地自然萬物的映象,感悟宇宙的內在秩序,體會節奏與韻律,參悟玄機,追求人生境界的更高層。
見微知著,書法作品的方寸之間蘊含了無限的世界。
誠然,這本書還有不盡完善之處,期待讀者朋友們提出批評指正,讓我們在共同進步中期待藝術更繁榮的明天。、
吾皇萬歲萬萬歲。是為了這一聲振聾發聵的頂禮膜拜嗎?
後宮佳麗三千人。是為了坐擁天下美人閱遍沉魚落雁之美嗎?
大好河山千萬里。是為了讓這片土地的子民臣服自己嗎?
九五之尊,佳麗環繞,率土為王的皇帝,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呢?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么黃金龍椅之上的帝王,他的成就是以多少枯骨堆積的高度呢?然而存在就必然有價值與必然性,歷史的進步需要犧牲,朝代的更迭與政權的爭奪帶來了殺戮,也帶來了文明的進步。
如果皇帝是一種職業的話,最多不過是高貴了那么一點點吧,更何況現在已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職業已然不分貴賤。只是跟所有的行業一樣,有些人做得好,有些人做得不好。
如果說要評選“歷史上最不稱職的皇帝”,趙佶肯定是要入圍的,即使不能拔得頭籌,最差也不會跌出前三名吧。但是這樣的人自然也有他的閃光點——寫得一手好字。趙佶的瘦金書可謂無人不知,點畫撇捺,可圈可點。
皇帝的身份實在是太亮眼了,像是一直閃爍的閃光燈,簡直閃瞎了世人的眼,在這樣令人暈眩看不清的狀況下,人云亦云假裝自己最清醒,如同醉漢嚷嚷著沒有醉。
想要巴結皇帝的人太多了,這種尊貴的地位也沒有人敢跟他說狠話,以至於後人會疑惑到底是皇帝真的好呢,還是沒人敢說不好呢?但就書法來說,寫得好的人並不在少數。人云亦云是件可怕的事,它會讓人變得懶惰,失去自己的思想。對於歷代皇帝書法作品的評價,一般都是帝王寫罷,當時的書法評論家乃至一些雜七雜八的人寫點東西誇讚一下,說這個字多么多么好啊,就算這個字寫得不好也要夸,反正不能說不好。高高在上的帝王怎么能有人敢說不好呢?當然沒有!可是後世的人即便已經對前朝的帝王不再恐懼或尊崇,也已經被這種評價洗腦,盲目地認為它好。
這種極端的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將一般的作品誇得如同神品,又比如對世人的心理造成影響,認為帝王的書法都是吹出來的,從而湮沒了一些優秀的書法作品。既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那么皇帝這一行業,也可以出書法專業的“狀元”。
皇帝日理萬機,按理說沒太多時間專注於書法,那么他們是如何走上書法藝術的高峰呢?我們可以簡要進行分析。
首先,皇帝家財萬貫,不只是錢財,也包括前朝各代的藝術珍品,其中不乏大量優秀的書法作品。
藝術史上大名鼎鼎的張彥遠(815年-907年),他是唐代畫家、理論家。張彥遠出身宰相世家,曾任舒州刺史、左僕射補闕、祠部員外郎、大理寺卿。張彥遠的高祖張嘉貞、曾祖張延賞、祖父張弘靖,曾先後做過宰相,對於繪畫和書法都有濃厚的興趣,張家的世交李勉父子也是身居顯職,而且愛好書畫。他們和當時的皇室及其他貴族一樣,承繼了南朝重鑑賞收藏的傳統,家藏法書名畫甚豐,這樣的社會條件培養了張彥遠對繪畫和書法的研究興趣,他精於鑑賞,擅長書畫,無作品傳世。著《歷代名畫記》《法書要錄》《彩箋詩集》等。
三代宰相累積下的殷實家底讓張彥遠有了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以此上推,皇宮的藏品想必更是浩瀚。
《尚書故事》說: ”唐太宗酷愛書法,有大王真跡三千六百紙,率以一丈二尺為一軸,內行書五十八卷,褚遂良評以《蘭亭》為第一。太宗寶惜者獨此書為最,置於座側,朝夕觀覽。嘗一日附耳語高宗日:吾千秋萬歲後,與吾《蘭亭》將去也。及奉諱之日,用玉匣貯之,藏於昭陵。”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曾藏在唐太宗手裡,日夜觀摩真跡想必能領略一二,總是要比摹本來得直觀一些吧。唐太宗藏有《蘭亭序》這也只是皇宮若干藏品的滄海一粟,有如此眾多的作品薰陶,至少會沾染一些“藝術氣息”吧。
其次,皇帝從小具有良好的師資力量輔導。貴族以及貴族子弟總是以經濟為基礎占用更多的資源,太子從小被教育去學習詩書畫印、四書五經、治國之道以及其他的種種。尊貴的太子自然不會與平民子弟一樣坐在昏暗的私塾,他當然有自己的老師,成群結隊的老師見了他甚至還要行禮。
李世民的老師虞世南,字伯施,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剛柔並重,骨力道勁。虞世南的書法得二王傳統,頗得唐太宗看重,後來太宗引為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還經常臨摹他的書法。《宣和書譜》說太宗“以書師虞世南”,李世民常與虞世南討論書法,並說: ”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唯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
名師出高徒,有這樣的書法名家坐鎮,即使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至少書法成就也不會太差。
字寫得好的人很多,但是皇帝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有些人圖名,有些人求利。鑑賞者受到政治地位或者其他的影響崇拜名人,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在書法評價上導致很多作品難以給予客觀的評價。
其實不止書法界,所有的行當自然會崇拜一些聲名大的前輩。聲名鵲起的明星會有大批的冬粉,三流明星的冬粉就少一點,有時候還需要花錢僱傭一些“冬粉”來製造煙霧彈。“見賢思齊”是好事,然而盲目崇拜便過之,顛倒是非黑白、不分盲目地誇讚名人的字畫,孫過庭早在《書譜》中就做過批評:“吾嘗盡思作書,謂為甚合,時稱識者,輒以引示:其中巧麗,曾不留目;或有誤失,翻被嗟賞。既昧所見,尤喻所聞。或以年職自高,輕致陵誚。余乃假之以湘縹,題之以古目:則賢者改觀,愚夫繼生,競賞毫末之奇,罕議峰端之失;猶惠侯知好偽,似葉公之懼真。是知伯子之息流波,蓋有由矣。”
蘇東坡的字寫得也挺好,他的論述亦有道理: ”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知人論世,書法的評論總是聯繫書法家的生平與人品,一個人的思想境界與他的心胸會影響到作品的境界,但不是全部。有些書法家字寫得不錯,但是人品不行便受到不公正的批評,優秀的藝術沒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是一件挺遺憾的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 ”境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藝術的境界是一個美的世界,要多美有多美,書法的境界是關乎天地自然萬物的映象,感悟宇宙的內在秩序,體會節奏與韻律,參悟玄機,追求人生境界的更高層。
見微知著,書法作品的方寸之間蘊含了無限的世界。
誠然,這本書還有不盡完善之處,期待讀者朋友們提出批評指正,讓我們在共同進步中期待藝術更繁榮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