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量(1996年文獻歷史影片)

《較量》影片以大量生動確鑿的事實和鮮為人知的史料,其中不乏彌足珍貴的戰場紀實鏡頭,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各次戰役的全過程,表現了雙方統帥部及高級將領運籌帷幄、戰場上的激烈廝殺以及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唇槍舌戰等。影劇院片是一曲中朝人民並肩作戰的戰爭凱歌,是一首大長中華兒女志氣,揚我軍威,國威的恢宏壯闊的戰爭史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較量
  • 出品公司:八一廠
  • 發行公司:北京輝煌年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導演王金鐸
  • 編劇:支紹曾 鮑明榮 曲愛國
  • 製片人:張弘 王玫
  • 類型:文獻歷史-抗美援朝戰爭
  • 上映時間:1996年
  • 對白語言:國語
基本信息,介紹,推薦理由,影評,

基本信息

電影《較量》
編劇:支紹曾 鮑明榮 曲愛國
導演:王金鐸
攝影:李 萍王珠珠
這是中國第一部全面敘述抗美援朝戰爭過程的文獻歷史影片。是一部系統記載抗美援朝戰爭的形象戰史。《較量》展現的是多軍種、多兵種交鋒的現代化戰爭,片中戰爭場面是攝影師冒著槍林彈雨實拍的。本片首次在銀幕上將極機密軍事檔案解密,披露韓戰為何會爆發之真相,歷史場面異常真實、壯觀、慘烈。

介紹

《較量》影片以大量生動確鑿的事實和鮮為人知的史料,其中不乏彌足珍貴的戰場紀實鏡頭,反映了抗美援朝戰爭各次戰役的全過程,表現了雙方統帥部及高級將領運籌帷幄、戰場上的激烈廝殺以及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唇槍舌戰等。影劇院片是一曲中朝人民並肩作戰的戰爭凱歌,是一首大長中華兒女志氣,揚我軍威,國威的恢宏壯闊的戰爭史詩
1996年最轟動的內地影片不是《秦頌》,而是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歷史的紀錄片《較量》。這部影片使得各影院門前很難得地又出現了倒票者,人們紛紛走進影院,是緬懷難忘的歷史,還是對如今故事片現狀的不滿或無奈,這一耐人尋味的現象相信夠內地的電影人回味好幾年的了。
這是一段凝重的歷史,它記載著一場人們難以忘卻的戰爭。本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侵略朝鮮,並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應朝鮮黨政府的請求,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南韓軍隊,展開了一場震撼世界的大較量,並贏得了舉世公認的勝利。這就是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
長白山松常青,鴨綠江水長流。“聯合國軍”總司令、美軍上將克拉克說:“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籤字的司令官。”彭德懷說:“西方列強百年來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所建立的豐功偉績,爭輝日月,萬古流芳!本片榮獲’95中國電影政府獎大獎。

推薦理由

1996年由八一廠攝製的反映中朝軍民在戰場上擊敗美國侵略軍的大型紀錄片《較量》在當時取得了轟動效應,如在廣州,它擊敗了進口大片,票房超過了當時的美國大片《恐怖地帶》、《亡命天涯》、《生死時速》、《獅子王》,成為廣州近十幾年來第一部賣座的紀錄片。
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中朝人民經過與侵略者一番驚心動魄的較量,戰勝頭號強國。
而恰恰是這部紀錄片中的較量對手,今天又是中國影人如骨梗喉的新的“闖入者”。
歷史同樣疊印著一種巧合,就是,四十多年前的較量,再次以膠片的較量贏得了勝利。
這部影片之所以受到觀眾的歡迎,恐怕恰恰在於影片昂揚的主題、無畏的民族精神和純真的時代激情。
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這些影片中的中國人不是那種孱弱、怪僻、醜陋的形象,而是體現出一種鮮活、尊嚴、勇敢的光彩。
中國人不是這樣是非不明、愛憎丟失、呈瘋瘋顛顛狀的。《較量》中的中國人,不是有很出色的表現嗎?熱愛《較量》的中國人不是以他們熱烈的共鳴在闡述著中國影人們要拿出一個大寫的中國人,而不是炮製禽獸樣的讓人感到與“”等級的一類,不然的話,我們當年就沒有必要砸碎“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輕蔑和侮辱了。

影評

五十年代初,朝鮮半島上演出一場殊死的較量,主要角色是中國和美國。趾高氣揚的美軍統帥大叫:“三個月拿下整個朝鮮!”麥克阿瑟有理由自信,因為在太平洋打日本時他是常勝將軍。奇怪的是這位戰神不靈了。一敗二敗五六敗之後,美軍代表不得不乖乖地在停戰協定上籤字。“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美軍參謀頭子說,不過不是耀武揚威,而是垂頭喪氣了。錯誤的根由何在,此人不說,也說不出。一向偏袒美國白人的上帝也不曾給予任何啟示。哀哉!
感謝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較量》。影片真實地、客觀地、簡明暢達地、熱情澎湃地表現了當年的較量。每一寸膠片都是無價之寶,不但應當珍藏在片庫里,更應當珍藏在億萬中國人的心裡。這是兩個世界、兩種思想體系、兩種價值觀的較量。一邊是為化名為人道民主自由的大資本而戰,另一邊是為國際主義、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而戰。武戲演過了,文戲早已上場,較量仍在繼續。當年毛澤東主席說過:“打一百年也奉陪到底。”
說《較量》的紀錄是真實的和客觀的,一是因為沒有低估敵方的優勢:軍事裝備,後勤供應,資本大國的支持等等;二是沒有隱諱我方的劣勢:建國伊始,百廢待興,裝備落後,補給困難等等。優勢和劣勢的變化,而且是迅速的轉化,究竟是怎么回事?正義之戰必勝,人民戰爭必勝。身穿臃腫棉襖的毛澤東彭德懷打敗軍服筆挺的西點軍校高材生們,正是因為這兩條。中華英雄兒女不懼強敵的沖天氣概,對於高過自己百倍的現代武裝,包括細菌彈在內的蔑視,也正是因為這兩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