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晴量雨:中國古代對雨水的認識及影響-以熙寧七年和雨量器為中心的討論

中國古代從秦漢起就有地方官向朝廷上報降雨量的制度。宋朝有了標準的雨量器的概念,天池盆是中國古代最早的雨量器。到明代時又出現了入土深度的雨量標準。然而,雨量器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是因為:認為雨水是一種自然現象;雨水是天對人的一種遣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較晴量雨:中國古代對雨水的認識及影響-以熙寧七年和雨量器為中心的討論
  • 主講人:曾雄生
  • 講座地點: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 講座時間:2006.11.18
關鍵字
雨水 古代 雨量器
講座類別
自然科學
講座時長
120 分鐘
組織單位
善本特藏部
主講人簡介
1962年11月生於江西新乾。1983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獲史學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今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獲農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中國農業歷史和中國古代科學史研究。
內容摘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