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工程實驗教程
·頁碼:240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111266419
·開本:16
·叢書名:高等院校計算機課程案例教程系列
內容簡介
《軟體工程實驗教程》包括軟體文檔規範與標準、軟體分析與建模、軟體測試和軟體項目管理四個部分,共設計了15個實驗,包含了軟體繪圖工具Microsoft Visio、數據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面向對象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功能測試工具WinRunnero、壓力測試工具LoadRunner、軟體代碼測試工具PurifyPlus、軟體配置管理工具Visual SourceSafe和軟體項目管理工具Project 8個流行的軟體工程工具。每個實驗都包括:背景知識介紹、實驗內容和方法及實驗報告要求等。軟體工程學將計算機科學理論與現代工程方法論相結合,著重研究軟體過程模型、設計方法、工程開發技術和工具,是指導軟體生產和管理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的套用科學。
《軟體工程實驗教程》既可作為高等院校軟體工程課程的實驗輔助教材,也可以作為單獨開設軟體工程學實驗課程的教材。
編輯推薦
《軟體工程實驗教程》為高等院校計算機課程案例教程系列之一。內容詳盡,編寫有特色,套用指導性強,幫助讀者加興對軟體工程課程中涉及概念的理解,並掌握一些主流軟體工程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每個實驗給出了大量的相關背景知識介紹、實驗工具的特點、功能和基本概念與使用方法。
《軟體工程實驗教程》涵蓋軟體生存周期的各個階段所用到的CASE工具,把軟體工程的概念和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當中,更深入理解軟體開發中各個階段的技術、方法和工具基本使用方法。《軟體工程實驗教程》包括軟體文檔規範與標準、軟體分析與建模、軟體測試和軟體項目管理四個部分,共設計了15個實驗。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軟體工程環境、工具和文檔規範與標準
實驗1 軟體工程CASE工具
1.1 背景知識
1.1.1 軟體工程基本概念
1.2 實驗內容與方法
1.3 實驗報告
1.4 實驗評價
實驗2 軟體工程標準化文檔
2.1 背景知識
2.1.1 軟體工程過程概述
2.1.2 軟體工程國家標準
2.1.3 軟體工程文檔分類
2.2.1 實驗目的與要
2.2.2 實驗方法與步驟
2.3 實驗報告
2.4 實驗評價
第二部分 軟體分析與建模工具
實驗3 軟體開發繪圖工具MicrosoftVisio的基本套用
3.1 背景知識
3.1.1 程式流程圖
3.1.2 數據流圖
3.1.3 狀態圖
3.1.4 實體一關係圖
3.1.5 軟體結構圖
3.2 軟體開發繪圖工具MicrosoftVisio
3.2.1 Visio概述
3.2.2 Visio繪圖初步
3.3 實驗內容與方法
3.3.1 使用MicrosoftVisio繪製程式流程圖
3.3.2 使用MicrosoftVisio繪製數據流圖
3.3.3 使用MicrosoftVisio繪製狀態圖
3.3.4 使用MicrosohVisio繪製實體關係圖
3.3.5 使用MicrosoVisio繪製Jackson圖
3.4 實驗報告
3.5 實驗評價
實驗4 數據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的基本套用——分析建模
4.1 背景知識
4.1.1 PowelDesigner模組
4.1.2 PowerDesigner能特色
4.1.3 PowerDesigner支持的模型
4.1.4 PowerDesigner主界面’
4.1.5 PowerDesigner基本操作步驟
4.2 實驗內容與方法
4.2.1 PowerDesigner概念數據模型建立
4.2.2 PowerDesigner業務處理模型
4.2.3.PowerDesigner物理數據模型
4.3 實驗報告
4.4 實驗評價
實驗5 數據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的高級套用——面向對象建模
5.1 背景知識
5.1.1 面向對象建模
5.1.2 UML基本視圖
5.1.3 PowerDesigner面向對象模型簡介
5.2 實驗方法與步驟
5.2.1 用例模型視圖設計
5.2.2 類模型視圖設計
5.3 實驗報告
5.4 實驗評價
實驗6 面向對象建模工具RationalRose的基本套用
6.1 背景知識
6.1.1 面向對象范型概述
6.1.2 LIML語言
6.1.3 RationalRose概述
6.1.4 RationalRose工具的使用
6.1.5 RationalRose操作基礎
6.2 實驗方法
6.2.1 業務分析建模
6.2.2 業務設計建模
6.3 實驗報告
6.4 實驗評價
實驗7 面向對象建模工具RagalRose的高級套用
7.1 背景知識
7.1.1 資料庫建模
7.1.2 雙向工程
7.2 實驗方法
7.2.1 資料庫建模
7.2.2 正向工程
7.2.3 逆向工程
7.3 實驗報告
7.4 實驗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