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有一種叫硬筆書法。毛筆和軟筆是兩種不同的筆
毛筆寫字的時候可能要你的腕力 臂力其拿握的姿勢不一.
硬筆可以整體的去練比毛筆相對容易
毛筆想練好就要從筆畫一筆一筆的練
近代誕生了硬筆書法,相對而言,我們稱古代的為毛筆書法,嚴格地講,並沒有所謂的軟筆書法,再者書法的靈魂是相通的,不在於硬筆還是毛筆。
有了學習毛筆書法的興趣並克服了前期的腕力不足後,具體練習的步驟有三修:修眼、修手、修境界,簡單地講,要多看名貼、多依法臨摹、多自我創新。
好處
一、練習書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審美素養是一個人人文素質的重要內容。著名美學家
宗白華先生說書法“像中國畫,更像音樂,像舞蹈,像優美的建築。”練習、創作、欣賞書法作品的過程就是感悟美、創造美和醞釀美的過程。因此,開展書法藝術教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好途徑、好方法。
二、練習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學習書法,要從一筆一畫做起,有規有矩,如起筆、行筆、收筆都十分講究,這好像做事,起筆像做事的開端,行筆恰似做事的過程,收筆如做事的結尾。通過練習書法,可以鍛鍊一個人做事認真、沉穩、有始有終的品格。日復一日,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便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
三、練習書法可以強身健體。
書法不僅僅是一門藝術,而且還是一種養生之道。書法可以調節情緒,陶冶情操。過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恐傷腎,思傷脾。而練習、創作和欣賞書法,其心態安穩,寧神息慮,修心養性,神定志安,即我們平常所說的“心理平衡”,從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壽從筆中來”就是指這個道理。
四、練習書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書法作品看似簡單,但真要寫好,卻並非易事,除書法的字內功(諸如筆法、墨法、章法等)外,更要修練研習“字外功”。“字外功”對書法藝術來說非常重要,要想在書法上有成就,就必須字外求字,書外求書。“字外功”就是向“姐妹藝術”學習。如,從繪畫中學布白,從音樂中悟節奏、韻律,從詩詞中找意境,等等。藝術是相通的,“姐妹藝術”往往能觸發書法創作的靈感。在追求提升書法藝術的過程中,人的綜合素質也就得到發展。
另外,書法還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招聘單位的招工表、履歷表都要求手寫,可見書寫也是測試的重要內容。廣州某人才市場需招聘3000名畢業生,報名達3萬人,第一項內容就是“填表和寫簡歷”,僅通過寫字,就淘汰了1/3。
總之,在學生中開展書法藝術的教育活動,有利於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相關文章
鋼筆書法與毛筆書法
2004-03-27 23:27:23
李文采/中國硬筆書法線上
幾年前,人們一直以為鋼筆所書只能是鋼筆字,而不能有書法藝術。在鋼筆書法熱潮中,《
中國鋼筆書法》、《中國鋼筆書法藝術》相繼誕生了。它們與毛筆的《書法》雜誌遙相呼應,似乎書法的天地正一分為二——鋼筆書法;毛筆書法。
然而,只有在鋼筆書法的天地里才有“鋼筆書法”和“毛筆書法”的稱謂,在毛筆書法的天地里,對自己只稱書法就行了,對對方呢,客氣的稱“鋼筆書法”,否則就直呼“鋼筆字”,可見毛筆書法在書壇上仍然處於獨尊地位。論者即使承認鋼筆書法的存在,卻又認為必須“依附”於毛筆
書法。鋼筆書法的這種窘境如何才能解脫呢?解脫的辦法是有的——世上各式各樣的理由根據各人的需要,歷來都是滿山遍野地生長著,正等待著人們去受用,就看你有沒有本事尋找。
鋼筆書論家首先推出“硬筆”和“軟筆”的概念,然後,讓鋼筆作為
硬筆家族中的一員,而將毛筆納入軟筆範疇,於是就有了鋼筆書法勝於毛筆書法的理由:
一、古代書法多賴金石以流傳,而鑄金的范是“硬”的,鐫石的鑿是“硬筆”,可見歷代碑帖都是姓“硬”不姓“軟”。碑帖雖然不是鋼筆書法,卻屬於硬筆家族中的遺產。又因為這遺產是當今書法所不可缺少的糧食,於是毛筆書法必須到硬筆家裡去吃飯了——毛筆書法依附於鋼筆書法,正如兒子離不開
老子。
二、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所用的是“硬筆”,六千多年前西安半坡彩陶上原始文字的孑遺所用的也是“硬筆”,因此,原先被認為是毛筆書法的老祖宗,一變而成為鋼筆書法的老祖宗了。如果沿“硬”這條線再追溯上去,還會有更大的收穫。學者認為文字萌芽於動物的足跡,又認為書法與文字是同時產生的,因此就可以這樣說:狼能沿著鹿所提供的鹿蹄“硬筆書法”去追捕,可見硬筆書法遠在人類之前就萌芽了。這樣一來,軟的毛筆書法一向自持歷史悠久的優勢就進一步被剝奪了。雖然軟筆能“奇怪生焉”,但在輩份上卻硬不過硬筆了。
然而,“軟”的毛筆書法要反駁,也是很容易找到理由的:
一、古代書家一般只寫不刻。按照書家的書跡一刀一刀地將每個點畫刻成,乃是一種技術性工作。這與“雙鉤廓填”一樣,都不是書法藝術創作。因此碑帖與硬筆書法並不相干。看來碑帖這份遺產還是姓“軟”不姓“硬”。
二、鹿固然能留下鹿蹄“硬筆書法”讓狼來追捕,而狼無硬蹄,不也可以留下“軟筆書法”讓鹿遠遠避開嗎!況且地球上的生命是先有軟,再有硬的——軟的生命在更軟的環境中爬行,也能留下“軟筆書法”。即使西安半坡彩陶上的文字孑遺算是硬筆書法,但是,誰能保證在此之前我們的祖先沒有用手指軟筆蘸著水在石頭上寫過萌芽的文字!(先人生活勞苦,想必手指上屬於硬筆部分的指甲都已磨平。)這樣看來,稱得上歷史悠久的,還是軟筆書法。
其實,“硬”、“軟”兩家孰先孰後,書法遺產應屬於哪一家,這些問題對於古代書家來說,已不可能再關心了,雙方爭論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活著的書家在書壇上的先后座次。然而我認為,“硬”、“軟”兩家的子孫光誇耀自己的祖宗及其遺產——只論家庭出身,不重本人表現,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既然雙方都是書法,就應該從各自筆下的“書法”來比高低。
什麼叫書法?
趙孟頫能說出它的真諦。他說:“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筆法”是指點畫本身的藝術形象,它有一個從初級到高級的歷史進步過程,即從篆、隸筆法到真、行、草書必須共同遵守的“八法”。八法之後直到如今,再也沒有聽說有人能創新出其他筆法了,因此趙孟?又說“用筆千古不易”。“字形”是點畫組織的藝術形象。字形之外,還有“行”和“章”這些更大的點畫組織藝術形象,因此我以為,與其用“字形”兩字,還不如用“結體”兩字更能說明問題的全面。
我在書寫實踐中體會到(請參看本刊第1輯中我以蘸水鋼筆所臨的《
蘭亭序》),鋼筆和毛筆的本身,在“結體”方面的表現力是沒有區別的,在“筆法”——筆畫方面的表現力卻有差異。“筆法”所造成的無窮無盡的點畫藝術形象,歸根結底是形和態兩方面的變化。相同的形有直立、傾斜、平躺等變化,這是點畫“態”的變化;相同的態有長短、曲直、方圓、肥瘦等變化,這是點畫“形”的變化。鋼筆和毛筆本身,在點畫“態”方面的表現力是沒有區別的,在點畫“形”方面就有差異了。在點畫長短、曲直的“形”方面,鋼筆和毛筆本身的表現力也是沒有區別的;在點畫方圓、肥瘦的“形”方面,鋼筆的執使者如果不能使時屈時伸地“軟”起來,那么其表現力就比不上書法家手中的毛筆了。如果將筆法與結體,以及筆法諸方面都看成同等重要的話,那么根據以上分析,即使書者不能使鋼筆“軟”,鋼筆的表現力也僅僅在八分之一方面不及毛筆,因此我們就沒有什麼理由懷疑鋼筆能產生“書法藝術”了。何況鋼筆其實也是可以“軟”的,蘸水鋼筆尤其如此。書家
王介南先生尤善此道,因此在他手下的鋼筆書法與毛筆書法即使在點畫方圓、肥瘦方面也幾乎沒有區別。
造成點畫方圓形象的原因很多,方折、圓轉的運筆動作是其中之一。由於毛筆在方折、圓轉的同時有較大幅度的上下提按動作相配合,所以轉折能較多地隱藏在點畫之中而成為方圓的點畫形象。我用鋼筆轉折時,如果用力提按尚不能有理想的方圓效果,就讓因方折、圓轉所造成的形象暴露一些在點畫的兩端——點畫的方圓形象也就轉化為曲直形象了。
宋徽宗的瘦金書其實就是這種東西,筆意也頗濃。或以為在點畫上由於轉折而形成的這種小曲折並無必要,我卻認為這是不可少的,因為古人說過,點畫應該“無處不曲”。或又以為,要表現這些小曲折太費工夫了,我則不以為然,因為藝術本來就不是以求快為目的。一個小小的舞台,演員要走大半天,速度真是慢極了,因為走的太曲折,然而,演員走得曲折才有戲可做,書家筆下能曲折才有筆意可觀。在書法中,若是希望寫得快,辦法不是拋棄這些曲折,而是去寫點畫和轉折都簡省了的草書。
造成點畫肥瘦的原因是上下提按的運筆動作。由於鋼筆硬,點畫肥瘦的變化幅度就不如毛筆,彌補的辦法是:一、多墊幾張紙——筆既不能“軟”,就讓紙“軟”。二、用力按——區區的鋼筆頭如何“硬”得過我們的手?於是硬筆也“軟”了。鋼筆書法是真正需要“筆力”的。有一次,
沙孟海先生吩咐我為他譽抄一份他將在蘭亭書會上發言的發言稿。接著他說:“我寫毛筆字,即使時間長手也不會痛,寫鋼筆字卻要痛。”於是我就想:寫毛筆字手不會痛,可見
王羲之能有“入木三分”的筆力,其實並非如蔡中郎所說的“下筆用力”;寫鋼筆字手要痛,這是因為先生已習慣於毛筆的提按動作,於是用力太猛的緣故。以硬筆提按,必然下筆用力,下筆用力,必然執筆用力,因此,這枝鋼筆如果讓王羲之來執使,手也同樣要痛——鋼筆確實需要作者用點“筆力”。或以為鋼筆書法應發揮鋼筆的優點,用不著追求毛筆的提按,我以為這是甘願讓鋼筆書法落後於毛筆書法的一種論調。王介南先生已經研製出能作大幅度提按因而能寫出如毛筆書法效果的鋼筆,我認為他的這一努力,才是真正去發揮鋼筆的優點。
鋼筆本身的表現力與毛筆是十分接近的,問題在於書者願意不願意、能夠不能夠將它充分發揮。有人擔心鋼筆書法若向毛筆書法看齊,就難免有“依附”之嫌而喪失自己的存在意義,我卻認為這種見賢思齊的好風尚只會使鋼筆書法存在得更有意義。毛筆書法是輝煌的,值得鋼筆書法去“依附”,然而,所依附的是毛筆筆下的書法,而不是所有的毛筆執使者。沒有書法的毛筆字不僅不值得鋼筆書法去依附,而且鋼筆書法還有理由勸其退出書法舞台。硬筆因為“硬”,掌握起來必然比軟筆容易,因為“力”越是微妙,要求手的靈敏度也就越高——操硬筆,猶如醫生直接切脈;操軟筆,猶如醫生通過一根線為公主切脈。在相同的書寫效果前提下,人們必然避難就易,因而鋼筆書法必然比毛筆書法擁有更多的民眾;如果鋼筆書法拋開書法的真諦而固步自封,那么在優劣不同的書寫效果前提下,真正的書家必然知難而進,離開所謂的鋼筆書法而努力於毛筆書法。
毛筆的表現力是極為豐富的,然而,毛筆的執使者如果不了解書法的真諦因而不願或不能充分發揮其表現力,那么毛筆書法的點畫就成了一般鋼筆書法的點畫。這種情況其實為數很不少,被認為格調很高的八大山人和
弘一法師的作品,其實就是如此!
鋼筆書法與毛筆書法幾乎是同一回事,因此,我希望有更多的毛筆書法家能夠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己同時又是鋼筆書法家;對於以“篆籀筆意”為至高的書家來說,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書家能夠承認自己其實是如今一般的鋼筆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