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采,湖南省永順縣人,土家族, 中國科學院院士,鋼鐵冶金學家 。 193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冶金工業部北京鋼鐵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 1949年後,參加上海區的重工業企業的接管工作,整頓上海各鋼鐵廠,組成了上海國營鋼鐵公司。還規劃了滬、杭、寧的電力網工程。 他是中國金屬學會理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在鋼鐵研究院45年中,兢兢業業為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努力工作。他長期從事鋼鐵冶金研究和科研組織工作,成果顯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文采
- 國籍:中國
- 民族:土家族
- 出生地:湖南省永順縣
- 出生日期:1906年9月9日
- 逝世日期:2000年3月1日
- 職業:中國科學院院士,鋼鐵冶金學家
- 畢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 籍貫:湖南永順人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1906年9月9日生於永順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李燭塵是中國現代著名愛國實業家,自幼承父教,立志科學救國。
193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現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在父親的支持下,赴湘鄂西蘇區電台從事技術工作,在湘鄂西紅軍艱苦轉戰中,他掉了隊,和電台失去了聯繫。
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建立以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輕工業部重慶工業試驗所所長。
1949年以後,參加上海及華東重工業企業的接管工業,整頓上海各鋼鐵廠,建立上海國營鋼鐵公司,規劃滬、杭、寧電力網工程。
1954年專事鋼鐵冶金研究工作,到冶金部鋼鐵綜合研究所任所長。在全國鋼鐵工業發展的形勢下,他有機會熟悉鋼鐵冶金流程,並學習、推廣蘇聯氧氣轉爐、鋼水真空處理、連續鑄鏡等新工藝,歷任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
1954-1958年期間,配合各大鋼鐵聯合企業的礦石、煤焦、耐火材料檢驗等方面的基本建設工程的需要,組織領導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工作。
1955年當選為第一批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
1998年被國務院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稱號。
2000年3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主要成就
50年代中後期組織大量的鋼鐵冶金試驗項目,首次在中國半噸轉爐試驗了純氧頂吹,煉成合格鋼水一百餘爐;進行了真空下鑄鋼和連續鑄鍵試驗;完成型焦實驗和太原鋼鐵廠等型焦半工業性試驗;在首鋼、包鋼等廠進行熔融鐵礦用炭還原製取鐵水的試驗,都獲得了預期的結果,有力地支持了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
70年代以後他把工作重點放到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技術創新、國產化方面,為使中國鋼材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能力,努力開發自己的鋼鐵冶金生產新工藝,提出“最佳化、連線化、自動化和防止公害”的三化一防標準,以改進現有工藝。
80年代以後他和博士研究生們提出了一系列改進煉鐵、煉鋼、精煉、連鑄等工藝的意見,在綜合利用中國礦產資源和鋼鐵工業技術更新改造方面,向政府和有關部門進言。他主張中國在新建、擴建鋼鐵企業之前,應儘快開發由各種新工藝組成的系列生產線,即A線:熔融還原煉鐵、吹氧煉鋼、精煉、連鑄、連軋、後處理;B線:負責鐵礦預還原、廢鋼準備、電爐煉鋼、連鑄、連軋、後處理。A線、B線都達到最最佳化的工藝,爭取鋼鐵冶煉生產的更大效益,成為投資少、生產周期短、成本低、品種多、質量高和能夠提供巨大經濟效益的先進鋼鐵生產線,使中國鋼鐵生產能夠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獲得更好的發展。撰有《中國中小鋼鐵廠的技術改造》、《中國鋼鐵生產工藝的改造》、《用煤煉鐵半工業試驗》等科研論文,對中國鋼鐵科研和生產具有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