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即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是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簡稱軟科)發布的年度中國大學排名,首次發布於2015年。排名依託軟科自主研發的高等教育評價專利技術和“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的數據支持,設定十個評價模組,細分30個評價維度,使用百餘項評價指標,涉及數百個評價變數。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將1205所高校劃分為綜合性大學、7類單科性大學、3類非公辦大學,採用差異化的指標體系分別排名,設定了1個主榜(綜合性大學排名)、6個單科性大學排名、3個非公辦大學排名,以及藝術類高校名單。
軟科創始人程瑩介紹,“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導向是反映當前中國高校的核心使命,回應外部群體對大學的價值期待,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突出強調服務國家是軟科排名指標體系的兩個最重要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 外文名:Best Chinese Universities Ranking
- 別名: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
- 首次發布時間:2015年
- 發布周期:年度發布
- 發布單位:上海軟科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
社會影響
排名起源
排名評價體系
排名榜單
排名 | 學校名稱 | 省市 | 總得分 |
1 | 清華大學 | 北京 | 852.5 |
2 | 北京大學 | 北京 | 746.7 |
3 | 浙江大學 | 浙江 | 649.2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625.9 |
5 | 南京大學 | 江蘇 | 566.1 |
6 | 復旦大學 | 上海 | 556.7 |
7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526.4 |
8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497.7 |
9 | 武漢大學 | 湖北 | 488.0 |
10 | 中山大學 | 廣東 | 457.2 |
11 | 西安交通大學 | 陝西 | 452.5 |
1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450.2 |
1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445.1 |
14 | 北京師範大學 | 北京 | 440.9 |
15 | 同濟大學 | 上海 | 439.0 |
16 | 四川大學 | 四川 | 435.7 |
17 | 東南大學 | 江蘇 | 432.7 |
18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409.7 |
19 | 南開大學 | 天津 | 402.1 |
20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395.6 |
排名 | 全國參考排名 | 學校名稱 | 省市 | 總得分 |
1 | 23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北京 | 283.6 |
2 | 46 | 首都醫科大學 | 北京 | 206.7 |
3 | 47 | 南京醫科大學 | 江蘇 | 205.8 |
4 | 59 | 中國醫科大學 | 遼寧 | 189.9 |
5 | 62 | 天津醫科大學 | 天津 | 187.7 |
6 | 75 | 南方醫科大學 | 廣東 | 178.7 |
7 | 78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黑龍江 | 174.9 |
8 | 87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 | 169.7 |
9 | 93 | 中國藥科大學 | 江蘇 | 163.9 |
10 | 104 | 重慶醫科大學 | 重慶 | 154.9 |
排名 | 全國參考排名 | 學校名稱 | 省市 | 總得分 |
1 | 30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 | 266.1 |
2 | 36 | 中央財經大學 | 北京 | 244.3 |
3 | 41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 | 239.6 |
4 | 52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北 | 227.0 |
5 | 67 | 西南財經大學 | 四川 | 210.8 |
6 | 70 | 東北財經大學 | 遼寧 | 208.0 |
7 | 109 | 江西財經大學 | 江西 | 178.8 |
8 | 114 | 浙江工商大學 | 浙江 | 176.5 |
9 | 117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 | 175.6 |
10 | 157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上海 | 156.2 |
排名 | 全國參考排名 | 學校名稱 | 省市 | 總得分 |
1 | 70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北京 | 196.3 |
2 | 78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192.3 |
3 | 87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 | 189.2 |
4 | 107 | 外交學院 | 北京 | 175.0 |
5 | 132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廣東 | 163.1 |
6 | 137 | 北京語言大學 | 北京 | 161.8 |
7 | 195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北京 | 139.7 |
8 | 244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天津 | 124.2 |
9 | 260 | 大連外國語大學 | 遼寧 | 120.8 |
10 | 267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重慶 | 119.2 |
排名 | 全國參考排名 | 學校名稱 | 省市 | 總得分 |
1 | 55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 | 210.1 |
2 | 130 | 華東政法大學 | 上海 | 163.8 |
3 | 150 | 西南政法大學 | 重慶 | 156.0 |
4 | 256 | 上海政法學院 | 上海 | 121.6 |
5 | 275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北京 | 118.1 |
6 | 297 | 西北政法大學 | 陝西 | 114.6 |
7 | 384 |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 遼寧 | 102.2 |
8 | 420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 北京 | 97.0 |
9 | 448 | 江蘇警官學院 | 江蘇 | 92.6 |
10 | 518 | 甘肅政法大學 | 甘肅 | 84.2 |
排名 | 全國參考排名 | 學校名稱 | 省市 | 總得分 |
1 | 91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166.4 |
2 | 192 | 中南民族大學 | 湖北 | 124.6 |
3 | 252 | 西南民族大學 | 四川 | 108.8 |
4 | 307 | 廣西民族大學 | 廣西 | 99.4 |
5 | 356 | 雲南民族大學 | 雲南 | 94.0 |
6 | 373 | 大連民族大學 | 遼寧 | 91.7 |
7 | 376 | 貴州民族大學 | 貴州 | 91.1 |
8 | 412 | 西北民族大學 | 甘肅 | 86.5 |
9 | 447 | 西藏民族大學 | 陝西 | 83.2 |
10 | 457 | 湖北民族大學 | 湖北 | 82.0 |
排名 | 全國參考排名 | 學校名稱 | 省市 | 總得分 |
1 | 143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 | 93.9 |
2 | 188 | 北京體育大學 | 北京 | 82.2 |
3 | 357 | 天津體育學院 | 天津 | 55.9 |
4 | 391 | 首都體育學院 | 北京 | 52.9 |
5 | 410 | 武漢體育學院 | 湖北 | 50.7 |
6 | 419 | 成都體育學院 | 四川 | 49.4 |
7 | 421 | 南京體育學院 | 江蘇 | 49.0 |
8 | 425 | 瀋陽體育學院 | 遼寧 | 48.8 |
9 | 480 | 廣州體育學院 | 廣東 | 44.8 |
10 | 508 | 山東體育學院 | 山東 | 42.2 |
排名方法
排名對象
排名分類 | 排名對象 | 數量 | 備註 |
主榜 (綜合性大學排名) | 公辦綜合類、理工類、師範類、農業類、林業類高校 | 567所 | |
醫藥類大學排名 | 公辦醫藥類高校 | 79所 | 計算全國參考排名 |
財經類大學排名 | 公辦財經類高校 | 51所 | 計算全國參考排名 |
語言類大學排名 | 公辦語言類高校 | 16所 | 計算全國參考排名 |
政法類大學排名 | 公辦政法類高校 | 33所 | 計算全國參考排名 |
民族類大學排名 | 公辦民族類高校 | 12所 | 計算全國參考排名 |
體育類大學排名 | 公辦體育類高校 | 14所 | 計算全國參考排名 |
合作辦學大學排名 | 中外合作辦學及內地與港澳台地區合作辦學高校 | 6所 | 計算全國參考排名 |
獨立學院排名 | 獨立學院(不含藝術類) | 234所 | |
民辦高校排名 | 民辦高校(不含藝術類) | 144所 | |
藝術類高校名單 | 藝術類高校 | 49所 | 只呈現關鍵數據,不計算得分和排名 |
計分方式&指標權重
- 師生比的最大值上限設定為0.1,超過上限的大學得滿分;
- 留學生比例最大值上限設定為10%,超過上限的大學得滿分;
- 國際合作論文比例最大值上限設定為50%,超過上限的大學得滿分;
- 國際期刊論文質量(FWCI)指標的最大值上限設定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該指標的最大值,超過上限的大學得滿分;
- 技術轉讓收入(總額)的最大值上限設定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該指標的最大值,超過上限的大學得滿分;
- 技術轉讓收入(師均)的最大值上限設定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該指標的最大值,超過上限的大學得滿分。
模組 | 維度 | 指標名稱 | 權重 |
模組一: 辦學層次 | 辦學層次 | 研本比 | 20 |
本專比 | 20 | ||
模組二: 學科水平 | 學科規模 | 碩士點數 | 10 |
博士點數 | 10 | ||
學科水平 | 國內頂尖學科Ⅰ | 5 | |
國內頂尖學科Ⅱ | 5 | ||
國內一流學科Ⅰ | 5 | ||
國內一流學科Ⅱ | 5 | ||
國內優勢學科Ⅰ | 5 | ||
國內優勢學科Ⅱ | 5 | ||
學科精度 | 頂尖學科Ⅰ精度 | 5 | |
頂尖學科Ⅱ精度 | 5 | ||
一流學科Ⅰ精度 | 5 | ||
一流學科Ⅱ精度 | 5 | ||
優勢學科Ⅰ精度 | 5 | ||
優勢學科Ⅱ精度 | 5 | ||
模組三: 辦學資源 | 收入水平 | 學校收入(總額) | 20 |
學校收入(生均) | 20 | ||
捐贈收入 | 社會捐贈收入(總額) | 10 | |
模組四: 師資規模與結構 | 師資規模 | 教師規模 | 10 |
師生比 | 10 | ||
師資結構 | 教師學歷結構 | 20 | |
教師職稱結構 | 20 | ||
模組五: 人才培養 | 新生質量 | 生源質量 | 80 |
培養條件 | 國家一流專業(總數) | 10 | |
國家一流專業(生均) | 10 | ||
國家精品線上課程(總數) | 10 | ||
國家精品線上課程(生均) | 10 | ||
國家教學名師(總數) | 10 | ||
國家教學名師(生均) | 10 | ||
教授授課率 | 10 | ||
授課教授比例 | 10 | ||
培養改革 | 國家教學成果獎(總數) | 10 | |
國家教學成果獎(師均) | 10 | ||
學生科創 | 科創競賽獎(總數) | 20 | |
科創競賽獎(生均) | 20 | ||
培養結果 | 本科畢業生就業率 | 20 | |
本科畢業生深造率 | 20 | ||
傑出校友 | 造就學術人才(總數) | 40 | |
模組六: 科學研究 | 科研人力 | 科研人員規模 | 10 |
科研經費 | 科研經費(總額) | 10 | |
科研經費(師均) | 10 | ||
科研項目 | 自科面上青年項目 | 5 | |
社科一般青年項目 | 5 | ||
國家科研項目(總數) | 10 | ||
國家科研項目(師均) | 20 | ||
科研論文 | 國際期刊論文(總數) | 10 | |
國際期刊論文(師均) | 10 | ||
中文期刊論文(總數) | 10 | ||
中文期刊論文(師均) | 10 | ||
模組七: 服務社會 | 科技服務 | 企業科研經費(總額) | 20 |
企業科研經費(師均) | 20 | ||
成果轉化 | 技術轉讓收入(總額) | 5 | |
技術轉讓收入(師均) | 5 | ||
模組八: 高端人才 | 資深學術權威 | 資深學術權威(總數) | 5 |
資深學術權威(師均) | 5 | ||
中年領軍專家 | 中年領軍專家(總數) | 5 | |
中年領軍專家(師均) | 5 | ||
青年拔尖英才 | 青年拔尖英才(總數) | 5 | |
青年拔尖英才(師均) | 5 | ||
國際知名學者 | 國際知名學者(總數) | 5 | |
國際知名學者(師均) | 5 | ||
各類高端人才 | 高端人才(總數) | 20 | |
高端人才(師均) | 20 | ||
模組九: 重大項目與成果 | 重大項目 | 自科重大項目(總額) | 5 |
自科重大項目(師均) | 5 | ||
社科重大項目(總數) | 5 | ||
社科重大項目(師均) | 5 | ||
國家重大項目(總數) | 10 | ||
國家重大項目(師均) | 10 | ||
重大成果 | 國家重大獎勵(總數) | 30 | |
國家重大獎勵(師均) | 30 | ||
教育部科學技術獎 | 5 | ||
教育部人文社科獎 | 5 | ||
教育部獎勵(總數) | 10 | ||
教育部獎勵(師均) | 20 | ||
模組十: 國際競爭力 | 國際化程度 | 留學生比例 | 5 |
國際合作論文比例 | 5 | ||
國際影響力 | 國際期刊論文質量 | 10 | |
國際期刊頂尖論文 | 10 | ||
論文被引總次數 | 10 | ||
世界一流標誌 | 校友獲國際權威獎 | 10 | |
高被引科學家 | 20 | ||
Nature和Science論文 | 20 |
模組 | 維度 | 指標名稱 | 醫藥類 大學 | 財經類 大學 | 語言類 大學 | 政法類 大學 | 民族類 大學 | 體育類 大學 |
辦學層次 | 辦學層次 | 研本比 | 20 | 20 | 20 | 20 | ||
本專比 | 20 | 20 | 20 | 20 | ||||
學科水平 | 學科規模 | 碩士點數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博士點數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學科水平 | 國內頂尖學科Ⅰ | 5 | ||||||
國內頂尖學科Ⅱ | 5 | |||||||
國內一流學科Ⅰ | 5 | 5 | 5 | 5 | 5 | 5 | ||
國內一流學科Ⅱ | 5 | 5 | 5 | 5 | 5 | 5 | ||
國內優勢學科Ⅰ | 5 | 5 | 5 | 5 | 5 | 5 | ||
國內優勢學科Ⅱ | 5 | 5 | 5 | 5 | 5 | 5 | ||
學科精度 | 頂尖學科Ⅰ精度 | 5 | ||||||
頂尖學科Ⅱ精度 | 5 | |||||||
一流學科Ⅰ精度 | 5 | 5 | 5 | 5 | 5 | 5 | ||
一流學科Ⅱ精度 | 5 | 5 | 5 | 5 | 5 | 5 | ||
優勢學科Ⅰ精度 | 5 | 5 | 5 | 5 | 5 | 5 | ||
優勢學科Ⅱ精度 | 5 | 5 | 5 | 5 | 5 | 5 | ||
師資規模與結構 | 師資規模 | 教師規模 | 10 | 10 | 10 | 10 | 10 | |
師生比 | 10 | 10 | 10 | 10 | 10 | |||
師資結構 | 教師學歷結構 | 20 | 20 | 20 | 20 | 20 | 10 | |
教師職稱結構 | 20 | 20 | 20 | 20 | 20 | 10 | ||
人才培養 | 新生質量 | 生源質量 | 80 | 80 | 80 | 80 | 40 | 40 |
培養條件 | 國家一流專業(總數)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國家一流專業(生均)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國家精品線上課程(總數)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國家精品線上課程(生均)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培養改革 | 國家教學成果獎(總數)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國家教學成果獎(師均)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學生科創 | 科創競賽獎(總數)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科創競賽獎(生均)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培養結果 | 本科畢業生就業率 | 10 | 20 | 20 | 20 | 20 | 20 | |
本科畢業生深造率 | 10 | 20 | 20 | 20 | 20 | 20 | ||
傑出校友 | 造就學術人才(總數) | 40 | ||||||
造就醫學人才(總數) | 40 | |||||||
造就財經人才(總數) | 40 | |||||||
科學研究 | 科研人力 | 科研人員規模 | 10 | 10 | 10 | 10 | 10 | |
科研項目 | 自科面上青年項目 | 5 | 5 | |||||
社科一般青年項目 | 5 | 5 | ||||||
國家科研項目(總數) | 20 | 10 | 20 | 20 | 10 | 20 | ||
國家科研項目(師均)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科研論文 | 國際期刊論文(總數) | 10 | 10 | 10 | 10 | |||
國際期刊論文(師均) | 10 | 10 | 10 | 10 | ||||
中文期刊論文(總數) | 10 | 10 | 10 | 10 | 10 | |||
中文期刊論文(師均) | 10 | 10 | 10 | 10 | 10 | |||
高端人才 | 高端人才 | 高端人才(總數) | 40 | 20 | ||||
高端人才(師均) | 40 | 20 | ||||||
重大項目與成果 | 重大項目 | 國家重大項目(總數)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國家重大項目(師均)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重大成果 | 國家重大獎勵(總數) | 30 | ||||||
國家重大獎勵(師均) | 30 | |||||||
教育部獎勵(總數)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教育部獎勵(師均)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
國際競爭力 | 國際化程度 | 留學生比例 | 5 | |||||
國際合作論文比例 | 5 | |||||||
國際影響力 | 國際期刊論文質量 | 10 | ||||||
國際期刊頂尖論文 | 10 | |||||||
論文被引總次數 | 10 | |||||||
世界一流標誌 | 高被引科學家 | 20 | ||||||
Nature和Science論文 | 20 |
模組 | 維度 | 指標名稱 | 合作 辦學大學 | 獨立學院 | 民辦高校 |
師資規模與結構 | 師資規模 | 教師規模 | 10 | 10 | 10 |
師生比 | 10 | 10 | 10 | ||
師資結構 | 教師學歷結構 | 10 | 10 | 10 | |
教師職稱結構 | 10 | 10 | 10 | ||
人才培養 | 新生質量 | 生源質量 | 80 | 40 | 40 |
培養條件 | 國家一流專業(總數) | 10 | 10 | 10 | |
國家一流專業(生均) | 10 | 10 | 10 | ||
學生科創 | 科創競賽獎(總數) | 10 | 10 | ||
科創競賽獎(生均) | 10 | 10 | |||
培養結果 | 本科畢業生就業率 | 20 | 20 | 20 | |
本科畢業生深造率 | 20 | 20 | 20 | ||
國際競爭力 | 國際化程度 | 留學生比例 | 5 |
指標定義&數據來源
模組 | 維度 | 指標名稱 | 指標定義 | 數據來源 |
模組一:辦學層次 | 辦學層次 | 研本比 | 指學校2018年度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全日制在校生中,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學生所占的比例。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本專比 | 指學校2018年度攻讀專科和學士學位的全日制在校生中,攻讀學士學位的學生所占的比例。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模組二:學科水平 | 學科規模 | 碩士點數 | 指學校設定的學術型碩士點學科數(截至2019年12月)。 | 教育部網站或學校發布;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博士點數 | 指學校設定的學術型博士點(含一級、二級)覆蓋的一級學科數(截至2019年12月)。 | 教育部網站或學校發布;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學科水平 | 國內頂尖學科Ⅰ | 指學校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7年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評估結果為A+類的學科數。 |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 |
國內頂尖學科Ⅱ | 指學校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於前2%(或前2名)的學科數。 | 軟科最好大學網 | ||
國內一流學科Ⅰ | 指學校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7年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評估結果為A類(包括A+、A、A-)的學科數。 |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 ||
國內一流學科Ⅱ | 指學校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於前10%的學科數。 | 軟科最好大學網 | ||
國內優勢學科Ⅰ | 指學校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7年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上榜的學科數。 |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 ||
國內優勢學科Ⅱ | 指學校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上榜的學科數。 | 軟科最好大學網 | ||
學科精度 | 頂尖學科Ⅰ精度 | 指學校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7年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評估結果為A+類的學科數占學校在建學術型學科點(碩士點)的比例。 |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 |
頂尖學科Ⅱ精度 | 指學校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於前2%(或前2名)的學科數占學校在建學術型學科點(碩士點)的比例。 | 軟科最好大學網 | ||
一流學科Ⅰ精度 | 指學校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7年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評估結果為A類(包括A+、A、A-)的學科數占學校在建學術型學科點(碩士點)的比例。 |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 ||
一流學科Ⅱ精度 | 指學校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於前10%的學科數占學校在建學術型學科點(碩士點)的比例。 | 軟科最好大學網 | ||
優勢學科Ⅰ精度 | 指學校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7年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上榜的學科數占學校在建學術型學科點(碩士點)的比例。 |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 ||
優勢學科Ⅱ精度 | 指學校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上榜的學科數占學校在建學術型學科點(碩士點)的比例。 | 軟科最好大學網 | ||
模組三:辦學資源 | 收入水平 | 學校收入(總額) | 指學校2018年度各項收入的總和,不統計上年結餘。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學校收入(生均) | 指學校2018年度各項收入總和與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學歷留學生)的比值。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捐贈收入 | 社會捐贈收入(總額) | 指學校2018年度教育發展基金會的年度社會捐贈收入。 | CFC基金會中心網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模組四:師資規模與結構 | 師資規模 | 教師規模 | 指學校2018年度具有教師資格,專職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員數量。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師生比 | 指學校2018年度專任教師數與學校全日制在校生(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學歷留學生)的比值。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師資結構 | 教師學歷結構 | 指學校2018年度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占學校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教師職稱結構 | 指學校2018年度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占學校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模組五:人才培養 | 新生質量 | 生源質量 | 指學校2018年度錄取的文史類、理工類、不分文理類本科新生的高考成績。首先計算一所學校在各省招生的錄取最低分與相應省份本科批次控制分數線之差,即錄取線差,再計算該校錄取線差與相應省份錄取線差中的最大值的比值得到該校在各省的標準化得分。最後,將該校在各省的標準化得分分別乘以該校在相應省份的錄取人數,累加後再除以該校在全國錄取學生總數得到該校的新生高考成績得分。 | 各省市招生/教育考試院; 陽光高考網;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培養條件 | 國家一流專業(總數) | 指學校獲教育部認定的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數量(截至2019年12月)。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家一流專業(生均) | 指學校獲教育部認定的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數量(截至2019年12月)與學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比值。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家精品線上課程(總數) | 指學校2012-2018年度獲認定的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數量,僅統計本科類。 | 教育部網站 | ||
國家精品線上課程(生均) | 指學校2012-2018年度獲認定的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數量(僅統計本科類)與學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比值。 | 教育部網站 | ||
國家教學名師(總數) | 指目前第一工作單位在學校的獲頒“國家教學名師獎”和獲選“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的人數(截至2019年12月)。 | 教育部網站 | ||
國家教學名師(生均) | 指學校擁有的國家教學名師(截至2019年12月)與學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比值。 | 教育部網站 | ||
教授授課率 | 指學校2018年度正教授主講本科課程門次數占本科課程總門次數的比例。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授課教授比例 | 指學校2018年度主講本科課程的正教授占正教授總數的比例。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培養改革 | 國家教學成果獎(總數) | 指學校2014-2018年獲頒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折合數。在該指標計算中,特等獎賦予24倍權重、一等獎賦予6倍權重、二等獎賦予2倍權重。 |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家教學成果獎(師均) | 指學校2014-2018年獲頒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折合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學生科創 | 科創競賽獎(總數) | 指學校2015-2019年獲頒的“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獎項折合數。在該指標計算中,“挑戰杯”競賽特等獎賦予15倍權重、一等獎賦予10倍權重、二等獎賦予6倍權重、三等獎賦予3倍權重;“創青春”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金獎賦予10倍權重、銀獎賦予7倍權重、銅獎賦予3倍權重,“創青春”創業實踐挑戰賽金獎賦予12倍權重、銀獎賦予9倍權重、銅獎賦予5倍權重,“創青春”公益創業賽金獎賦予10倍權重、銀獎賦予7倍權重、銅獎賦予3倍權重;“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冠亞季軍賦予20倍權重、金獎數賦予10倍權重、銀獎賦予7倍權重、銅獎賦予3倍權重。 | “挑戰杯”官方網站; “創青春”官方網站;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科創競賽獎(生均) | 指學校2015-2019年獲頒的各類全國大學生科創競賽獎項折合數與學校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學歷留學生)的比值。 | “挑戰杯”官方網站; “創青春”官方網站;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培養結果 | 本科畢業生就業率 | 指學校2018屆本科畢業生中落實就業單位的比例,包括簽訂就業協定和勞動契約、考取研究生、出國留學及出國工作、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本科畢業生深造率 | 指學校2018屆本科畢業生中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的比例。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傑出校友 | 造就學術人才(總數) | 指學校的本科、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中,在1991年至2019年底期間,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G20國家院士(阿根廷國家科學院、阿根廷國家工程院、澳大利亞科學院、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巴西科學院、德國國家科學院、德國國家工程院、俄羅斯國家科學院、法蘭西科學院、韓國國家科學院、韓國國家工程院、加拿大皇家科學院、加拿大皇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墨西哥科學院、墨西哥工程院、南非科學院、南非工程院、日本學士院、日本工程院、義大利猞猁之眼國家科學院、印度科學院、印度國家工程院、英國皇家學會、英國皇家工程院、歐洲科學院)的人數。一名學者具有多個頭銜和身份的,只統計一次;一名學者在一所大學獲得兩個或以上學位,也只統計一次。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造就醫學人才(總數) | 指學校的本科、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中,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現任或曾任三級甲等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各專科分會主任委員及副主任委員的人數。一名專家具有多個頭銜和身份的,只統計一次;一名專家在一所大學獲得兩個或以上學位,也只統計一次。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造就財經人才(總數) | 指學校的本科、碩士或博士畢業生中,截至2019年10月,現任全球主要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台灣證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機板上市的企業財務負責人和金融類企業負責人的人數。一家企業同時在兩個或以上交易所上市的,只統計一次;一名負責人具有多個頭銜和身份的,只統計一次;一名負責人在一所大學獲得兩個或以上學位,也只統計一次。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模組六: 科學研究 | 科研人力 | 科研人員規模 | 指學校2018年度擁有的全日制碩士、博士及專任教師的折合數。科研人員數=博士生+0.5*碩士生+(博士生+0.5*碩士生)/(博士生+0.5*碩士生+專任教師)*專任教師。 |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科研經費 | 科研經費(總額) | 指學校2017年各項科研經費收入的總額,包括政府撥入資金、企事業委託資金和其他科研經費。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 |
科研經費(師均) | 指學校2017年各項科研經費收入的總和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 ||
科研項目 | 自科面上青年項目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的數量。 | 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社科一般青年項目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全國藝術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的數量。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料庫;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家科研項目(總數)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全國藝術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的總數。 | 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料庫;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家科研項目(師均)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青年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全國藝術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的總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料庫;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科研論文 | 國際期刊論文(總數) | 指學校在2014-2018年收錄在Scopus中的文獻總數,統計類型為Article和Review文獻。 | 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 | |
國際期刊論文(師均) | 指學校在2014-2018年收錄在Scopus中的文獻總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 | ||
中文期刊論文(總數) | 指學校在2014-2018年收錄在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的文獻總數。 | CSSCI資料庫 | ||
中文期刊論文(師均) | 指學校在2014-2018年收錄在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的文獻總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CSSCI資料庫 | ||
模組七:服務社會 | 科技服務 | 企業科研經費(總額) | 指學校2017年度科研經費中企事業單位委託的經費總額。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
企業科研經費(師均) | 指學校2017年度科研經費中企事業單位委託的經費總額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 ||
成果轉化 | 技術轉讓收入(總額) | 指學校2017年度技術轉讓當年實際收入總額。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 |
技術轉讓收入(師均) | 指學校2017年度技術轉讓當年實際收入總額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 | ||
模組八:高端人才 | 資深學術權威 | 資深學術權威(總數) | 指截至2019年12月第一工作單位在學校的80歲(含80歲)以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萬人計畫傑出人才的總數。一名專家具有多個頭銜的,只統計一次。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資深學術權威(師均) | 指截至2019年12月第一工作單位在學校的資深學術權威的總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中年領軍專家 | 中年領軍專家(總數) | 指2018年底以前獲選且截至2019年12月第一工作單位在學校的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9年底以前獲選且截至2019年12月第一工作單位在學校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萬人計畫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萬人計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的總數。一名專家具有多個頭銜的,只統計一次。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中年領軍專家(師均) | 指截至2019年12月第一工作單位在學校的中年領軍專家的總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青年拔尖英才 | 青年拔尖英才(總數) | 指學校在2019年底以前獲選的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8年底以前獲選的“青千計畫”入選者和“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2017年底以前獲選的青年長江學者的總數。一名人才入選多個類別的,只統計一次。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青年拔尖英才(師均) | 指各類青年拔尖英才的總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際知名學者 | 國際知名學者(總數) | 指學校上榜2019年版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的學者數。 | 愛思唯爾中國網站 | |
國際知名學者(師均) | 指學校上榜2019年版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的學者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愛思唯爾中國網站 | ||
各類高端人才 | 高端人才(總數) | 指截至2019年12月第一工作單位在學校的資深學術權威和中年領軍專家以及在學校入選的各類青年拔尖英才、國際知名學者的總數。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高端人才(師均) | 指截至2019年12月第一工作單位在學校的資深學術權威和中年領軍專家以及在學校入選的各類青年拔尖英才、國際知名學者的總數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模組九:重大項目與成果 | 重大項目 | 自科重大項目(總額)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中心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獲批經費總額。僅統計項目主持人的依託單位。 | 科技部網站; 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自科重大項目(師均)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自科重大重點項目的獲批經費總額(僅統計項目主持人的依託單位)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科技部網站; 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社科重大項目(總數)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國家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含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國家重點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的折合項數。僅統計項目主持人的依託單位。在計算該指標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賦予4倍權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賦予2倍權重。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料庫;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社科重大項目(師均)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社科重大重點項目的折合項數(僅統計項目主持人的依託單位)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料庫; 教育部網站;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家重大項目(總數)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自科重大重點項目和社科重大重點項目的折合項數。僅統計項目主持人的依託單位。在計算該指標時,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中心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均賦予4倍權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賦予2倍權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賦予4倍權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賦予2倍權重。 | 科技部網站; 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料庫;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家重大項目(師均)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立項的自科重大重點項目和社科重大重點項目的折合項數(僅統計項目主持人的依託單位)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科技部網站; 科學基金網路信息系統;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料庫;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重大成果 | 國家重大獎勵(總數)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頒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國家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僅統計排在第1位的主要完成人所在單位。在計算該指標時,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賦予18倍權重、二等獎賦予6倍權重,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賦予15倍權重、二等獎賦予5倍權重,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賦予24倍權重、一等獎賦予和創新團隊賦予9倍權重、二等獎賦予3倍權重。 | 科技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國家重大獎勵(師均)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頒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重大成果獎勵的折合項數(僅統計排在第1位的主要完成人所在單位)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科技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教育部科學技術獎 | 指學校在2015-2019年獲頒的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折合數。在計算該指標時,按申報學校統計,特等獎賦予16倍權重,一等獎賦予6倍權重,二等獎和青年科學家獎賦予2倍權重。 |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教育部人文社科獎 | 指學校在2020年獲頒的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折合數。在計算該指標時,按申報學校統計,一等獎賦予6倍權重,二等獎賦予2倍權重,三等獎、普及獎、青年獎賦予1倍權重。 |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教育部獎勵(總數) | 指學校在2020年獲頒的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和在2015-2019年獲頒的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折合數。在計算該指標時,按申報學校統計,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賦予6倍權重、二等獎賦予2倍權重、三等獎、普及獎和青年獎賦予1倍權重,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特等獎賦予16倍權重、一等獎賦予6倍權重、二等獎和青年科學家獎賦予2倍權重。 |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教育部獎勵(師均) | 指學校獲頒的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和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折合數(按申報學校統計)與學校專任教師數的比值。 | 教育部網站;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模組十:國際競爭力 | 國際化程度 | 留學生比例 | 指學校2018年度的學歷留學生數占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學歷留學生)總數的比例。 |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 學校發布或學校提供;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國際合作論文比例 | 指學校在2014-2018年收錄在Scopus中的國際合作論文占論文總數的比例。統計類型為Article和Review文獻。 | 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 | ||
國際影響力 | 國際期刊論文質量 | 指學科標準化後的科研論文影響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簡稱FWCI),指學校在2014-2018年收錄在Scopus中的論文被引用次數和相同學科、相同年份、相同類型文獻平均被引用次數比值的均值。統計類型為Article和Review文獻。 | 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 | |
國際期刊頂尖論文 | 指學校在2014-2018年收錄在Scopus中的被引用次數位居各個學科世界前1%的論文數。統計類型為Article和Review文獻。 | 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 | ||
論文被引總次數 | 指學校在2014-2018年收錄在Scopus中的論文總被引次數。統計類型為Article和Review文獻。 | 愛思唯爾Scopus資料庫 | ||
世界一流標誌 | 校友獲國際權威獎 | 指學校在2019年12月底之前獲得的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折合數。 | 諾貝爾獎官網; 菲爾茲獎官網;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 |
高被引科學家 | 指學校上榜2019年版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榜單的學者數。 | 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網 | ||
Nature和Science論文 | 指學校在2014-2018年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的折合數,僅統計類型為Article的文獻。 | 大學360度數據監測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