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大生產(革命遺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軍民大生產基地(軍民大生產革命遺址)位於慶陽市

1943年4月,七七0團1200人在團長張才千、政委宋景華帶領下,進入大、小鳳川墾區,向荒山進軍。當時的大、小鳳川70里荒蕪人煙,野獸經常出沒,但那裡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是農墾的理想地方。英雄的七七0團指戰員們開始以挖野菜、打野獸度過糧荒,以搭草棚、挖窯洞解決住房。指戰員們利用廢鐵自己動手鑄造各種生產工具.很快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開荒競賽熱潮。每人每天開荒地一畝多.有的還創造了日開荒4畝半的最高紀錄,全年平均每人開荒地62畝。他們還利用水源充足的條件,種出了隴東稀有的稻子。七七0團一年內全團每人生產細糧5石,兩年內全團共開荒地3.4萬畝,修建營房400間(孔),同時辦起了山貨加工等各種作坊。開展燒酒、割漆、採藥等數十種副業生產,做到了糧食滿倉,蔬菜有餘,牛馬成群,豬羊滿圈。他們還從鳳川口到甘湫子修了一條車馬大道,在小鳳川溝門修築一座木橋(叫七七橋),利濟行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民大生產
  • 類型:革命遺址
  • 地區:慶陽市
  • 時間:1943.4
七七0團的屯田墾荒,在邊區又創造了一個“南泥灣”,為戰勝蔣介石的封鎖。減輕人民負擔,加深軍民情誼,建設和保衛隴東根據地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們深受隴東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民眾稱他們為“抗日之英雄,生產之好漢”。
1944年11月,七七0團奉命南下。離開大鳳川時,曾立石刻紀念碑一座,記述了全團屯兵生產的業績和英雄模範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