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軍形篇》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創作的一篇散文。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孫子兵法·軍形篇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孫武
- 作品出處:《孫子兵法》
原文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譯文
注釋
待敵之可勝:指等待敵人有可能被我軍戰勝的機會。
在己:在於自己,引申為決定於自己。
在敵:在於敵人,引申為決定於敵人。
不能使敵之可勝:使,強使。不能使敵之可勝,這裡指不可能強使敵軍提供被被我軍戰勝的機會。
不可為:為,強求。不可為,不可以強求。
守則不足:兵力不足時應著重防守。
攻則有餘:指兵力充足有餘時才發起進攻。
藏於九地之下:九地,極深的地下。“九”是虛數,古人常把“九”表示數的極點。藏於九地之下,指把軍隊隱藏在很深很深的地下,使敵人莫測虛實。
動於九天之上:動,發動,這裡可引申為進攻。動於九天之上,軍隊進攻如同從天而降,既出其不意又勢不可擋。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見,預見。見勝,預見到勝利。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為一般人所能預測到的勝利。
善之善:好而又好,最好的。
舉秋毫不為多力:秋毫,指能舉一件毫毛那樣極輕極細的事物。舉秋毫不為多力,指舉一件像毫毛那樣極輕極細的事物不能算是力量大。
明日:眼睛很亮。聰耳:耳朵聽覺很靈。
戰勝不忒:忒,可以譯為“差”或“差錯”。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勝兵,打勝戰的軍隊。先勝,這裡指事先取得必勝的形勢。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打勝戰的軍隊總是事先取得必勝的形勢而後才向敵國宣戰。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打敗戰的軍隊是因為先打戰而後謀求勝利。
修道而保法:修明治道,嚴明法度。
為勝敗之政:政,主宰。這裡指成為支配用兵勝敗的主宰。
度:度量,這裡指土地幅員的大小。
以鎰稱銖:這裡比喻勝兵對敗兵的力量相差懸殊,勝兵的實力占有絕對優勢。
決積水於千仞之溪:仞,我國古代高度單位,一仞為七尺。溪,山洞。
形也:這裡的形是指由軍事實力而造成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