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山氣象台”是張謇,我國著名實業家、教育家,中國氣象學會第一、二屆名譽會長,創辦“南通博物苑測候室”後,在此基礎上於1916年10月建成的。在風光綺麗的江蘇省南通市狼山東南,可見到江邊五山之冠的軍山頂端的一處古建築,即是軍山氣象台。軍山氣象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氣象科普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山氣象台
- 地點:江蘇省南通市狼山東南
- 旅遊價值:愛國主義教育、氣象科普
南通是我國近代氣象事業的發祥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我國著名實業家、教育家,中國氣象學會第一、二屆名譽會長張謇創辦“南通博物苑測候室”,在此基礎上,1916年10月建成“軍山氣象台”。軍山氣象台是國人自辦近代氣象事業的開始,被稱為“中國私家氣象台之鼻祖”。
在風光綺麗的江蘇省南通市狼山東南,可見到江邊五山之冠的軍山頂端的一處古建築,即是軍山氣象台。氣象台以四角紅瓦為頂,故從軍山腳下望去,宛如翠木林中一朵盛開的紅蓮。登上氣象台,視野極為開闊:西望狼劍諸山;南瞰長江,波濤無垠;東望則是南通市開發區林立的建築。
氣象台位於31°57′35〃N,120°53′17〃E,海拔118.4米,台內裝備有風向風速自記機,自記雨量計,福爾墩氣壓表,勒母勒聚氏天氣預報計等當時國際上先進的氣象儀器,並裝有電話和無線電台。1917年1月1日,氣象台開始觀測。該台不僅測雨量、風向、氣溫、濕度等氣象數據,還測報潮汐和天文數據,而且展開南通氣候研究等科研工作,並創辦了氣象季刊。二十年代,該台自製的赤道晷、雨量器、日照計、指星儀先後在南京和上海舉行的展覽會上獲獎。從1918年起,氣象台每年編年報一冊,發表一年的觀測記錄和研究成果。此外,還有月報、季報。這些附有英文的刊物與40多個國家的氣象台交換。該台第二任台長陳澑曾回憶:“當時軍山氣象台之設備,國內固屬僅見,國際間亦有相當聲譽,曾列入英國出版的國際氣象台名冊中。” 當時,軍山氣象台每天在南通報上發布天氣預報,這是南通乃至江蘇氣象史上的第一頁。氣象台還根據觀測和科學研究成果,展開科學普及工作,解釋氣象現象,破除迷信。
1926年7月,張謇逝世後,氣象台更名為“南通學院農科軍山氣象台”,1935年1月又由江蘇省建設廳接管。1938年春,日軍侵占南通,氣象台遭嚴重破壞,大量珍貴資料、設備被日寇搶奪,損毀,氣象台破敗不堪。解放後,軍山氣象台改建為南通市氣象局,1949年5月1日,南通恢複測候工作,並持續至今。後氣象局遷入市內,軍山氣象台原址不再承擔氣象功能。現在,南通市氣象局已成為擁有7個科室,60餘名工作人員和健全的氣象業務服務體系的地市級氣象局。
1997年初,國家氣象局認定南通軍山氣象台為國人自建的第一座氣象台,南通市政府將其舊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在狼山風景區主持下將軍山氣象台建築按原狀修復。
“仰窺象緯抬頭易,自有雲雷繞膝生”。現在,遊人來此,既可飽覽軍山風光,又可了解中國地方氣象事業的發展歷史。軍山氣象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氣象科普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