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余,沒有取得正式軍籍的軍人。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委巷叢談三》: “俞珩鳴玉者,弘治初,以軍余為浙江鎮守內官張慶掾史《明史·華敏傳》: “又有華敏...
1936年11月,李特擔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常委、西路軍參謀長;西路軍失敗後,與李先念等一起指揮西路軍余部轉入祁連山打游擊。後在中央代表的接應下,進入新疆。...
曾任第三十軍連指導員、營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隨西路軍余進入新疆,曾去新疆學習蘇軍炮兵技術,任新兵營炮兵大隊大隊長。抗日戰爭...
韓忠率領餘部占據宛城(今河南南陽),與朱儁相持,後被朱儁擊敗而投降,但卻被...南陽黃巾軍余眾擁立趙弘為元帥,再振聲勢,擁眾十餘萬,攻拔宛縣作為根據地。...
號軍起義,清末貴州農民起義。又稱教軍,白蓮教支派燈花教組織的起義軍。各個教軍用不同顏色的包頭巾,號掛與旗幟的顏色也各不同。號軍主要活動地區是銅仁、思南、...
常勝軍余部:1、洋槍隊 羅榮光(副將) 600人2、洋炮隊 李恆嵩(總兵) 300人淮軍蘇南作戰時 1、銘軍(5500人) 統領:劉銘傳 (主要部將:劉盛藻,劉盛休)...
村中居民以李、翁、施三姓為主,祖先均為太平軍余部。由於山寨位於湖州、臨安兩市交界處,成了兵家割據一隅的理想場所。因七千萬年前的冰川運動,在兩市交界處...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簡稱紅十三軍,是中國工農紅軍正式編制序列里的部隊番號,於1930年5月在浙江省永嘉縣建立,軍長鬍公冕,政治委員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是編入...
楊奉(?-公元197年),東漢末年將領。初為黃巾起義軍余部白波軍將領,後跟隨涼州軍閥李傕。李傕與郭汜相爭,楊奉先是幫助李傕對抗郭汜,不久後即自立門戶,並護送漢...
朱由榔倚仗大西軍余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因此維持時間較長。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朱由榔逃到緬甸曼德勒,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攻入...
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集合十萬大軍圍剿農民軍余部夔東十三家,在川地多殺戮。等待清軍平定四川大部時,鎮守雲南的吳三桂於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兵反清,四川再次成為...
中華民國復興部隊,成立於1950年4月,由潰逃到緬甸的國民黨第8、第26軍殘餘組成,第十三兵團第8軍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任總指揮(後被237師師長李彌取代),第八兵團...
10月30日,工農革命軍第2師(由南昌起義軍第24師餘部編成)和海豐、陸豐農民赤衛軍及農民民眾,再次舉行起義,占領了兩縣全境,並建立了兩縣的蘇維埃政府。...
1863年,李文彩率太平軍余部與柳天成會合,任柳天成宰輔之職。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6月,柳天成、金乾乾、李文彩率領起義軍在羊安與貴州提督張文德激戰,殲滅官軍兵...
馬家軍,民國時期實際控制中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地方軍閥名稱。其主要人物包括馬步芳、馬鴻逵和馬鴻賓,合稱為“西北三馬”。馬家軍源於清末爆發的同治回亂。...
華北治安軍又名“華北綏靖軍”,俗稱“皇協軍”,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華北方面軍扶植的一支中國漢奸武裝。建成時,總司令由“治安總長”(後改稱“治安總署督辦”)齊...
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園坐落在哈密市,是為了紀念西路軍余部在李先念的率領下抵達星星峽,與中共中央代表陳雲會合進入新疆而修建的。 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園占地15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