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航天

使用太空飛行器在外層空間進行的具有軍事目的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事航天
  • 外文名:military space
  • 適用範圍:軍事技術
  • 所屬學科:軍事
主要包括軍事航天理論研究、軍事航天裝備建設、軍事航天部隊建設和軍事航天作戰套用等。
軍事航天理論是關於軍事航天力量建設、發展和航天作戰指揮的理論知識體系,分為發展戰略理論和軍事套用理論。軍事航天發展戰略理論包括技術、裝備、人才等發展戰略;軍事航天套用理論包括軍事航天裝備和部隊的運用理論、策略和方法等。
軍事航天裝備主要包括各類軍用太空飛行器及其運行控制系統、套用系統,空間武器系統,以及相關保障系統等。
軍事航天部隊是利用軍事航天裝備遂行軍事任務的部隊,主要包括航天發射部隊、航天測控部隊、空間攻防部隊、空間信息支援部隊等。
軍事航天作戰套用分為信息支援和空間攻防。①信息支援。運用太空飛行器為陸、海、空等諸軍種、兵種的軍事活動提供偵察、預警、通信、導航、測地、戰場環境監測等支持。②空間攻防。敵對雙方利用外層空間,為獲得、保持戰場控制權或阻止敵方擁有戰場控制權而遂行的進攻性和防禦性軍事行動。包括軟殺傷和硬摧毀兩種手段。攻防方式有天對地、地對天、天對天三種類型。
1958年12月18日美國發射了世界第一顆通信衛星“斯科爾”號,開始了衛星通信的實驗階段。隨後人類又成功發射了偵察、氣象、導航、預警、測地等各類衛星。20世紀90年代以來,衛星開始在現代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隨著動能、雷射、微波等反衛星武器的研製成功,軍事航天已突破傳統軍事套用的範疇,既具有信息支援保障作用,又具有空間攻擊、空間防禦等多種作戰能力。
軍事航天作戰套用經歷了三個階段:①探索階段(20世紀50~60年代)。這一階段,軍用衛星種類、數量較少,只能提供有限的戰略偵察能力。但在1961年的“柏林圍牆事件”和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中,美國和蘇聯藉助衛星偵察,查明了對方的實力和真實意圖,避免了由於戰略誤判而導致的災難性衝突,維護了冷戰期間的世界戰略穩定。②初步實戰套用階段(70~80年代)。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美國偵察衛星為以色列扭轉戰局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戰場信息。1982年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阿根廷空軍僅以一枚“飛魚”飛彈就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蘇聯海洋監視衛星提供的艦位信息發揮了重要作用。③全面作戰支持階段(90年代以來)。1991年的海灣戰爭及隨後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航天系統從戰略、戰役和戰術三個層次全面介入聯合作戰,空間作戰能力越來越成為遠程精確打擊和信息戰的核心支撐因素。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在其本土有21處、本土之外有15處基地為作戰提供天基支持,3萬餘人利用衛星系統直接或間接地為戰爭提供服務。美國動用的包括偵察、預警、通信、導航等軍用衛星,以及軍民氣象、商業遙感、商業通信等在內的100多顆衛星成為美軍快速制勝的重要因素。
為了強化航天力量的作戰管理,1982年9月1日,美國空軍率先成立空軍航天司令部;1985年9月,美國航天司令部成立。俄羅斯1992年8月組建航天部隊,2001年6月1日正式獨立成軍,主要由原航天部隊和飛彈防禦部隊組成,其任務包括發射軍用衛星、打擊敵方空間力量、監視敵方飛彈發射、打擊敵方飛彈防禦系統等。2015年8月,俄羅斯正式成立空天軍。
新型軍用太空飛行器不斷發展,空間武器化趨勢日益突出,軍事航天理論日趨成熟,軍事航天部隊趨向獨立。新型軍用太空飛行器的作戰性能、機動能力、自主飛行能力和生存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分散式太空飛行器、編隊飛行、組網運行和在軌服務技術將快速發展。衛星對目標的解析度、定位精度和探測能力、數據處理和實時傳輸能力、通信容量和頻寬將進一步提高,並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空間信息網路。軍用太空飛行器將採用電磁、軌道、形狀等多種隱蔽措施和加固措施,降低被探測和受攻擊的機率。空間武器逐漸步入實用和部署階段,空間攻防將不可避免,空間將成為21世紀戰爭的又一個重要戰場。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