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會合(orbital rendezvous)是太空任務中太空船與另一個太空船的會合技術,包括同平面會合和同一軌道會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軌道會合
- 外文名:orbital rendezvous
- 定義:太空船在軌道內相互會合
- 性質:一種航天技術方法
- 一級學科:航天科技
- 二級學科:航天術語
軌道會合(orbital rendezvous)是太空任務中太空船與另一個太空船的會合技術,包括同平面會合和同一軌道會合。
軌道會合(orbital rendezvous)是太空任務中太空船與另一個太空船的會合技術,包括同平面會合和同一軌道會合。背景介紹太空任務中,有幾種型式須太空船與另一個相遇或會合(rendezvous),意為太空船必須作...
航天會合制導是指兩個太空飛行器在空間軌道上會合交會或在結構上對接連成一個整體的技術。空間會合技術包括空間交會對接軌道設計技術、軌道交會控制技術、對接機構設計技術、空間交會對接測控技術等。廣泛用於火箭飛彈、空間站、空間實驗室、空間...
衛星會合就是使兩顆衛星在運行軌道上會合,最終連線成為一個飛行器,使其在同一軌道上運行。什麼叫“衛星會合”?一般是先將目標飛行器發射入軌,精確測定運行軌道,當其飛經待發飛行器發射場上空時,擇機發射,使後者與前者運行在相同...
其會合周期越小。即T→E,S→∞,T→∞,S→E。式中E是地球近點年的周期,E=365.2596天。T是行星軌道周期。例如水星T=87.97天,求出S=115.93天;金星T=224.701天,求出S=583.924天。以下是太陽系各行星的會合周期。
會合衛星 會合衛星,是一種人造衛星,軌道距離是月球的 0.16 倍,和月球同軌道面,公轉周期和月球相同。
4.2 霍曼轉移軌道 4.2.1 兩圓軌道間兩脈衝轉移 4.2.2 兩圓軌道間三脈衝轉移 4.2.3 不相交圓與橢圓軌道間轉移 4.2.4 相交圓與橢圓軌道間轉移 4.2.5 行星際探測任務初始評估 4.3 行星軌道的會合周期 4.4 行星際轉移...
lor,英語單詞,主要用作為名詞,譯為“ 繞月軌道會合(Lunar Orbital Rendezvous);低頻全向無線電信標(Low-frequency Omnidirectional Radio Range)”,用作名詞譯為“ (Lor)人名;(柬)洛;(法、西、意)洛爾”。單詞用法 lor /l...
1966年3月16日,首次軌道會合,美國國家航空宇航局(USA-NASA),雙子座8號/Agenatargetvehicle 1966年4月3日,首次人造衛星繞月飛行,前蘇聯,月球10號 1967年4月23日,首次太空人返回失敗(太空人科馬洛夫在事故中犧牲),前蘇聯,...
而且這一計畫的目的相當明確,主要是完善飛往月球所需的關鍵、但尚未經過測試的技術,包括:軌道變換、軌道會合、軌道對接以及在軌道上進行太空艙外活動。“雙子星”7號:首次在美國載人空間飛行中進行航天員空間觀測能力測驗。兩名航天員...
南昌捷運(Nanchang Metro)是服務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首條線路於2015年12月26日開通載客試運營,使南昌成為中國內地第二十五座、江西省首座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23年3月,南昌捷運已開通運營4條線路,分別是...
最終,確定採用月球軌道會合方案:探月航天員和需要的所有設備將被一枚土星5號火箭送上太空。離開地球軌道後,火箭第三級將朝月球飛去。進入月球軌道後,阿波羅號的指令艙和服務艙與登入器進行分離。兩名航天員將乘坐登入器登入月球表面,...
而且這一計畫的目的相當明確,主要是完善飛往月球所需的關鍵、但尚未經過測試的技術,包括:軌道變換、軌道會合、軌道對接以及在軌道上進行太空艙外活動。技術原理 為了準確地操縱飛船,設計人員為“雙子星座”安裝了幾個火箭發動機,使它...
從空間交會和對接各階段的順序和相對運動可以看出:會合階段主要是軌道控制,也就是制導間題。接近階段大部分的屬於近距制導控制,只是在短距離的制導中還要有比較粗的控制,例如要求把兩個飛行器對接面的姿態控制在一定方位內,也就是姿態...
1960年左右曾認為登月的途徑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直接登上月球”,一種是從地球軌道發射站上發射。後來蘭利實驗室的一個名叫霍博爾特的工程師提出了一條全然不同的月球軌道會合方案,就是用一艘比較小的航天飛船從月球軌道上下降到月球...
金星與地球平均584天的會合周期,幾乎正好是5個金星的太陽日。金星逆向自轉現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與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除了這種不尋常的逆行自轉以外,金星還有一點不尋常。金星的自轉周期和軌道是同步的,這么一來,當兩顆行星...
那時已在實施“阿波羅”載人登月計畫,“雙子星座”計畫的目的,就是在“水星”計畫的基礎上,進一步為載人登月服務,主要任務是研究人在失重條件下長期太空飛行的種種問題,以及發展軌道機動、會合和對接技術,還有航天員的艙外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