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情境意蘊——施密茨的新現象學情境理論

身體情境意蘊——施密茨的新現象學情境理論

《身體情境意蘊——施密茨的新現象學情境理論》是201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昕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身體情境意蘊——施密茨的新現象學情境理論
  • 作者: 李昕桐
  •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頁數:198 頁
  • ISBN:9787010166070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德國哲學家赫爾曼·施密茨在對現象學的繼承與批判中創立了新現象學,新現象學立足於經驗現實,深入實際生活探究身體的意義,提出一種較為完備的情境(Situation)理論。施密茨從身體的“現實性”出發,通過“入身”形式的身體交流,即身體融入情境之中建立了情境存在論,將存在論與現實人的生存境遇、生存環境、生存樣態相關聯,呈現了現實得以存在的那源初的方式,敞亮那存在者得以存在的源初境域。情境是一種具有抽象意義的,包含著事態、程式、問題,並意蘊內部發散的整體,是人通過感覺與印象通達世界的體驗方式。在情境中,沒有主客之分,而是在一個統一的整體裡,也就是說,從整體性的身體性體驗出發去理解。情境的意蘊構建,也就是事物之間的意蘊關聯構成情境,在其中體現世界的意蘊,事物之間的意蘊,事物的意義在情境中生成。施密茨將身體、空間、情感、氣氛等等置身於情境之中,通過情境將它們整體性連結。情境理論中的事態、程式、問題三要素意蘊關聯的思想貫穿新現象學研究的所有問題(身體、語言、理解、規範等)。本書力圖通過情境實踐,真正做到了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並通過案例將其運用到中國實際的心理治療和教育等領域。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施密茨與新現象學概論
第一節 新現象學概述
一、新現象學與施密茨
二、新現象學的研究範疇
三、新現象學的任務
四、新現象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第二節 施密茨情境理論的現象學淵源
一、施密茨對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理論的繼承與批判
二、施密茨對海德格爾“在世存在”思想的揚棄
三、施密茨對梅洛一龐蒂“身體域”的反思
小結
第二章 情境的本體論意蘊
第一節 情境的概述
一、情境的概念
二、情境的特徵
三、情境的分類
第二節 情境存在的根基——身體“現實性”
第三節 情境存在的形式——身體交流
第四節 情境存在的境遇
小結
第三章 情境的人學意蘊
第一節 個人情境的形成
一、身體性和人格
二、生命史
三、人的自我世界與外部世界
第二節 個人情境的展開——在共同情境中展開
第三節 主體性在情境中的形成
小結
第四章 施密茨情境理論的實踐哲學意蘊
第一節 詩語言情境的新現象學意蘊
一、語言的情境意蘊
二、詩語言作為情境最貼切的闡釋
三、詩的表現手法(象徵、隱喻、韻律)與情境的關係
四、詩語言的人學思考——協調人(身體)的解放與回歸
第二節 情境倫理
一、情感的權威
二、情感作為道德的權威
三、超越道德的倫理——德行
四、“羞感”的倫理思考——從舍勒到施密茨
第三節 審美情境
一、審美的體驗領域——情境
二、在情境中自然風景情感的去主觀性(Entsubjektivierung)
三、自然風景氣氛中的審美享受(Asthetischer Genuβ)
四、自然風景作為欣賞者的“寓所”(Wohnung)
五、自然美學的人學思考
小結
第五章 施密茨情境理論的套用領域
第一節 情境理論在心理治療中的套用
一、心理治療思想與行為的哲學基礎
二、心理治療的傳統現象學反思
三、新現象學的重要概念以及對心理治療的意義
四、新現象學為心理治療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五、新現象學的情境理論對心理治療過程的理論指導
第二節 新現象學的情境理論對教育的影響
一、新現象學的情境理論對兒童教育的影響
二、哲學課堂的“情境化”教學
小結
第六章 施密茨新現象學情境理論的意義
第一節 新現象學視域下的海德格爾早期“情境”思想探析
一、體驗與情境
二、意蘊與情境
三、交道與情境
第二節 施密茨情境理論對素群主義文化的批判
一、現象學與文化批判
二、情境概念對以素群主義為主導的自然科學的比判
三、體現情境特徵的詩語言有利於防止素群主義文化
第三節 情境理論對“主體性隱退型異化”的批判
一、兩種異化範疇的闡釋
二、對技術理性批判的兩條路徑
三、兩條路徑的互補
四、總結
第四節 情境中的印象與理解
一、理解
二、印象
三、印象、前領悟、理解之間的關係
第五節 情境中的身體倫理思考
一、新現象學強調身體在倫理秩序中的基礎性地位
二、新現象學以身體交流為基礎的共生倫理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李昕桐,德國漢諾大學經濟學碩土,黑龍江大學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後,現為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新現象學研究。著有《震顫的身體——施密茨身體現象學》(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近三年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道德與文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