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之重:論"性別"的話語界限》聚焦於身體和性別的物質性和述行性。巴特勒在《身體之重:論"性別"的話語界限》中引入“徵引”、“復現”等重要概念,釐清了她首次在《性別麻煩》中提出並引起廣泛爭議的“性別述行”理論。通過解讀柏拉圖、伊瑞葛來、拉康、弗洛伊德、德希達等人的相關論述,以及威拉·凱瑟和詹妮。利文斯頓等人的文學文本和電影作品,《身體之重:論"性別"的話語界限》詳細考察了霸權話語如何形構了身體、性別和性屬,揭示了在此過程中必然產生的排除、錯綜複雜的身份認同及其不確定性。巴特勒還在書中提出了諸多尚未解決的議題,這意味著身體政治將進入一個更具開放性的話語空間。巴特勒認為性別的規制力是一種生產力,它具有生產它所控制的身體的力量。性別是被強行物質化了的理想建構——它不是身體的簡單事實或靜態狀況,而是一個過程,通過對律法的反覆徵引和復現,管制規範強行對身體和性別加以物質化。而這種物質化從來不曾真正完成,事實上,規制性律法的權力可以被反戈一擊,生成質疑這種霸權的再表述。
基本介紹
- 外文名:Bodies That Matter: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 "Sex"
- 書名:身體之重:論"性別"的話語界限
- 作者:朱迪斯•巴特勒 (Judith Butler)
- 類型:婦女問題
- 出版日期:2011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635747, 7542635743
- 譯者:李鈞鵬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244頁
- 開本:16
- 定價:38.00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朱迪斯·巴特勒,1956年出生於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修辭與比較文學系教授。巴特勒是當代最著名的後現代主義思想家之一,在女性主義批評、性別研究、當代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等學術領域成就卓著,主要著作有《性別麻煩》、《身體之重》、《消解性別》、《欲望的主體》等。
李鈞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哲學)碩士、博士候選人、Paul F.Lazarsfeld Fellow。曾任英文學術期刊《社會力》(Social Forces)副主編。獲得過董輔礽經濟科學獎、(美國)社會問題研究學會社會衝突分會年度最佳研究生論文獎等榮譽。現從事知識分子和抗爭政治研究。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身體之重
第二章女同性戀菲勒斯與形態想像
第三章幻識性認同與性別領受
第四章性屬在燃燒:僭用與顛覆諸問題
第二部分
第五章“前方危險,不可越界”:威拉·凱瑟的男性化姓名
第六章冒充與酷兒化:內勒·拉森的精神分析學挑戰
第七章論辯實在域
第八章酷兒批判
譯後記
文摘
近幾十年來,女性主義理論開始呼籲從常被刻畫為後結構主義的語言唯心論中找回身體。早些年,哲學家賈尼·瓦蒂莫(Gianni Vattimo)曾指出,被視為文字遊戲的後結構主義標誌著作為當代範疇的物質(matter)的瓦解。他認為,為了使後結構主義讓位於一項更具倫理與政治價值的方案,這個迷失的物質現在必須被重構。由於難以釐清“後結構主義”指代何人或何物,更難推究要在“身體”這一語符下尋回何物,這些辯論的措辭往往晦澀不堪且變換不定。對某些女性主義者與批判理論家來說,這兩個意符(signifier)甚至似乎在本質上就互不相容。我們經常聽到下列告誡:如果一切都是話語,身體又算什麼?如果一切都是文本,暴力與身體傷害怎么辦?後結構主義中(或對其而言)是否具有重要(matter)的東西?
我覺得,不少人都認為,女性主義如要具有批判性,就必須根植於女性肉體的生理特徵。即使性別分類總是和性屬相提並論,性別仍須被假定為它所承擔的種種文化建構(cultural construction)的不可化約(irreducible)的出發點。這種對性別在物質上不可化約的假設似乎為女性主義認識論和倫理學以及各種性屬分析鋪墊了基石、提供了依據。為了置換這場辯論的用語,我提出下列問題:“物質性”如何且為何變成一個不可化約的記號,換言之,性別的物質性是如何被理解為僅僅承擔文化建構,從而不可能是一種建構?它被排除到什麼程度?物質性是不是一個建構得以進行的、被排除於建構過程之外的場域或表層?它有無可能是一種建構所必需的促成性排除或構成性排除?什麼占據著這一非建構的物質性(unconstructed materiality)場域?通過將這一場域具象化為外在於建構或為其所掩蓋,何種建構被排除在外?
我無意於構築一種文化建構(ctiltural construction)理論,而是想對建構的透視法(scenography)與地誌學(topography)進行考察。這一透視法由一種權力基質所安排(並成為這種權力基質),且未被整合,如果我們將建構性與物質性看成永遠互斥的概念的話。
就物質性而言,政治“不可化約性”的其他基要主義假設值得探討。我不打算重複假定主體為根本前提或堅持性別與性屬之固有區分而導致的理論困難,而要提出下列問題:為了建立所謂女性主義基石的不可化約特性,是否必須求助於物質以及性別的物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