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蹺板效應

蹺蹺板效應

一個名稱不能同時代表兩個完全不同的產品,當一個上來時,另一個就要下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蹺蹺板效應
  • 提出者:美國廣告學專家艾·里斯
  • 點評:並行無法亂行,兼顧不當兼失
  • 類型:效應原理
蹺蹺板效應,實驗,案例,人際之間,互惠原則,欲取先予,

蹺蹺板效應

蹺蹺板效應,一個名稱所代表的兩種產品被分置於蹺蹺板兩端,當一種上來時,另一種就要下去。
當然,你有權認為,在某一點上蹺蹺板出現了平衡,兩種產品的平均收益大於其中任何一種產品的收益。
但實際上,你的競爭對手不會容忍這種平衡,他會毫不留情地把你的位置擠掉。這還是一種自己打敗自己的結果。

實驗

一位大學教授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他從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名中,隨機挑選出一些人來,給他們寄去聖誕卡片。他估計可能會有一些回音。但隨後發生的一切還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這些人回贈的節日卡片如雪花似的寄了回來。大部分給他回贈卡片的人根本就沒想過打聽一下這個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誰。自動就回贈了一張。這個實驗規模雖小,卻很巧妙地證明了蹺蹺板效應在人們的行為中所起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採用儘量相同的方式回報別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案例

(1)彼特是一位會計師,一個滿懷雄心壯志的企業新貴,他告訴自己, 凡事一定要精打細算,絕對不能浪費任何資源,絕不放棄任何機會,要讓自己隨時保持在優勢狀態,無論大、小事情,絕不讓別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還運用了一些神不知、鬼不覺的手腕,把許多同業人士壓在自己底下,以確保自己的地位。 果然,彼特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占盡了所有的好處,成了一個高高在上的商場大亨。可是他並不快樂!總覺得生活中好像少了點什麼,於是他越越憂悶,越來越沒笑容,最後,他得了輕微的憂鬱症
一個朋友介紹他去看一位心理治療師,治療師在了解了他的情況後,只在他的醫囑上寫了一句話:“每天去幫助一個身旁的人。”然後,便要他拿去,兩個禮拜後再來回診。彼特覺得莫名其妙,但還是把處方單拿回家了。 兩個禮拜以後,彼得又來到治療師面前,但這次卻是堆滿笑容地推開了門。“情況怎么樣?”治療師問,彼特開心地回答:“真是太奇妙了!當我肯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去替旁人服務後,反而會得到一種說不出口的欣喜感呢!”(
(2)股市債市蹺蹺板效應在我國有兩種表現類型:第一種表現為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資金大量集中地從一個市場流入另一個市場; 另一種表現為股市債市長期存在的“股市漲債市跌、股市跌債市漲”的現象。

人際之間

互惠原則

丹尼斯·雷根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有兩個人被邀參加一次所謂的“藝術欣賞”,也就是兩人一起給一些畫作評分,其中一人喬是雷根教授的助手。實驗在兩種情況下進行。在第一種情況下,喬主動送了那個真正的實驗對象一個小小的人情:在評分中間短暫的休息時間裡,他出去幾分鐘,回來時帶回了兩瓶可口可樂,一瓶給實驗對象,一瓶給自己,並告訴實驗對象,“我問他(主持實驗的人)是否可以買一瓶可樂,他說可以,所以我給你也帶了一瓶。”在另一種情況下,喬沒有給實驗對象任何小恩小惠,中間休息後只是兩手空空的從外面進來。但在所有其它方面,喬的表現都一模一樣。
稍後,當評分完畢,主持實驗的人暫時離開了房間時,喬要實驗對象幫他一個忙。喬說自己在為一種新車賣彩票。如果他賣掉彩票的數目最多,他就會得到50塊錢的獎金。喬想要實驗對象以25分一張的價錢買一些彩票:“買一張算一張,但當然是越多越好了。”結果那些得過他的好處的實驗對象所購買的彩票的數目是另一種情況下的兩倍。平均下來,在這種實驗條件下,喬做了一筆很合算的生意:他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500%。可見,人們在互惠原則的影響下,很容易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一定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相比也相形見絀。在上述實驗結束後,雷根讓實驗者填寫關於是否喜歡喬的問卷,結果發現,在未接受喬的可樂的條件下,實驗對象購買彩票的數量與對喬的喜歡程度成正比。但在接受了喬的可樂的情況下,這種正相關關係完全消失了,也就是說,不管他們喜不喜歡喬,他們都覺得有責任來報答他,因此都買了較多的彩票。
這個實驗結果意味著,即使是我們不喜歡的人,像不請自來的推銷員,或是令人討厭的點頭之交,只要他們在提出要求之前送給我們一個小小的人情,我們對他們的要求就失去了抵抗力。

欲取先予

教師在學生生日的時候表示一下祝賀,在兒童節給每一個孩子一件特殊的禮品,如此種種行為,都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王小同學一直以來調皮搗蛋、上課自己不學習,還故意起鬨、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於是教師經過調查了解到,王小同學從小喪母,因父親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管他,所以養成了他調皮搗蛋的惡習。無論教師採用什麼方法都無濟於事,於是教師決定從感化開始。教師從王小的檔案袋中了解到他的生日日期,在這一天,老師邀請班上和王小玩得較好的十幾個同學一起為王小辦生日聚會,在會上並讓每個同學說句祝福的話,結束時王小同學感動得幾乎掉下淚來,他說這是他過得最難忘、也最開心的生日。從這以後,王小同學徹底改變了,他不僅對老師對他提出的各種改正的要求言聽計從,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在班級中,教師也可以利用互惠原則,讓那些不受大家歡迎的學生多多主動幫助同學,進而改變他們的處境。陳澤這學期因為又考第一名而再次被評為三好學生,但是他同往常一樣,除了得到父母的誇獎之外,沒有感受到更多的快樂。沒有一位同學向他表示祝賀,他感受不到同學們的友好,有的只是強烈的孤獨和絲絲的酸楚,而且認為同學們對他心存嫉妒。
終於有一天,陳澤向學校的心理老師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和感覺。這位老師在聽完他的訴說後了解到,他是一個獨生子女,從來沒有替他人考慮的經歷,更不用說幫助別人。在學校,曾經有同學向他問問題,他拒絕了,他甚至說“我花費寶貴的時間告訴你,我有理由嗎?”最後,這位老師給他的忠告是:試著去關心同學,多多幫助他們,也許你的感受會有所不同。
陳澤回去後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了,他改變了原來的做法,常常去幫助別人,特別是幫助其他同學學習。起初同學們感到很詫異,但慢慢的同學們改變了以往的看法,他們反過來也常幫助陳澤,並常常叫他一塊玩,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也叫他來分享,這在從前從來沒有過。他不再感到孤獨。在他再一次考到第一名時,有同學拍著他的肩膀說:“陳澤,好樣的!”。
我們要教育學生,當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主動提供幫助,這樣當自己遇到困難時才會有人來幫助我們;當我們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後,更要具有“滴水之恩應以湧泉相報”的精神。
當然,別忘了教育學生:助人為樂,非為取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