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蹦戲

蹦蹦戲

蹦蹦戲俗稱評劇,原名平腔梆子戲,又稱“唐山落子”、“落子戲”、“平腔梆子戲”,簡稱平戲。是一種北方地區的傳統戲曲藝術。1910年左右,形成於河北唐山一帶。評劇的前身是河北省東部灤州一帶的對口“蓮花落”。蓮花落是一種化妝坐唱的形式,是全國第二大劇種,1935年正式使用評劇的名稱。它流行於北京、天津、河北及東北等地,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蹦蹦戲
  • 別名:平腔梆子戲
  • 分類:曲藝
淤白村戲班,非物質文化遺產,

淤白村戲班

淤白村戲班成立於民國二十年(1931),取名“義和班”。據曹桂林、彭明川、康學滿老藝人講,該戲班成立後曾到周邊昌平、懷來、延慶、河北、內蒙演出過。該村會唱戲的人不少,一直輩輩口傳心授下來。
淤白村蹦蹦戲唱腔脈絡清晰,易於上口;板式明了流暢、套路簡潔;內含蘊含評劇原始唱腔素材。採錄板式有“慢板”、“原板”、“安板”等,武場鑼鼓點有“慢板”、“安板”等。伴奏樂器上,文場有板胡、笛子等;武場有單皮、雲板等。戲曲內容以山村習俗、軼聞趣事為多,且規矩也多。本村戲班上演劇目達三四十齣,有《老少劉公案》、《夜宿花亭》、《蜜蜂記》等。但由於山區交通閉塞、與外界溝通較少,現只有代表劇《老少劉公案》能上演。
淤白村蹦蹦戲唱腔原始,化妝粗獷,鄉土特色濃郁,是當地農民自娛自樂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娛樂欣賞價值;淤白村蹦蹦戲傳統劇目內容豐富,保留完整,對於研究現代評劇的發展有一定參考價值;同時它具有一定的藝術表演魅力,作為一種當地特色習俗,吸引國內外遊客,給京西民俗旅遊發展增添了亮麗的風景。
現今政府已為村劇團配置了服裝、道具、樂器等演出所需物品,對這一民間戲曲給予扶植、保護,使其得以繼續傳承下去。但由於與外界溝通較少,自身難以創新,許多傳統劇目已逐漸消失。此外由於現代生活方式的變遷、多種娛樂方式的興起,年輕人對這一戲曲形式越來越缺少興趣,由此也造成傳承上的壓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二批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4. bjⅣ―1 評劇 中國評劇院
北京藝術研究所
25. bjⅣ―2 北京皮影 北京京都文化投資管理公司
26. bjⅣ―3 西齋堂山梆子戲 門頭溝區西齋堂村
27. bjⅣ―4 葦子水秧歌戲門頭溝區葦子水村
28. bjⅣ―5 淤白村蹦蹦戲門頭溝區淤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