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踏碓是木質的,底部長木一端有一個凹坑,放入待加工的穀物,上部長木臂一端安裝擊錘,人踩踏另一端,使擊錘沖搗穀物,脫去皮殼
相關詞條
- 踏碓
實用的踏碓是木質的,底部長木一端有一個凹坑,放入待加工的穀物,上部長木臂一端安裝擊錘,人踩踏另一端,使擊錘沖搗穀物,脫去皮殼...
- 踏碓俑
【踏碓俑】奴僕俑之一。流行於南北朝時期。見1993年陝西省北周譙忠孝王宇文儉墓出土俑,通高十三厘米。為女性。頭髮梳成反綰式髮髻,身著寬袖襦裙,袒胸。左手扶...
- 雙人摟抱踏碓女俑
考古人員在清理一座北朝墓時,在其前室發現116件陶製俑,最令人稱奇的則是“雙人摟抱踏碓女俑和跪掃女俑”,記者發現,兩女子摟抱在一起踏碓,而前面有一女子拿著掃...
- 陶踏碓
這是隨葬用的仿製模型。實用的踏碓是木質的,底部長木一端有一個凹坑,放入待加工的穀物,上部長木臂一端安裝擊錘,人踩踏另一端,使擊錘沖搗穀物,脫去皮殼。...
- 碓
碓主要指水碓,又稱機碓、水搗器、翻車碓、斗碓或鼓碓水碓,是腳踏碓機械化的結果。水碓的動力機械是一個大的立式水輪,輪上裝有若干板葉,轉軸上裝有一些彼此...
- 綠釉陶踏碓俑
綠釉陶踏碓俑 文物介紹明器。通體施低溫綠釉。模製而成,陶碓上有二人手扶欄桿,用腳踏槓桿舉碓以舂米,展現了生動的勞動場面。 [1] ...
- 行碓
晉 陸翽 《鄴中記》:“﹝ 石虎 ﹞又有舂車木人,及作行碓於車上,車動則木人踏碓舂,行十里,成米一斛。” ...
- 兩漢舂米畫像磚
漢代加工穀物有了新的發展,除了先秦已有的杵臼以外,先後出現了腳踏碓(“踐碓”)、畜力碓和水力碓,勞動強度逐漸減輕...
- 六祖壇經
碓是過去舂米的器具,一般為石制,配有槓桿原理的木槌,用腳踩木槌將稻碾為米,故叫踏碓。 28 般若 也作班若、波若、缽若、般羅若等,是梵語音譯,一般讀作...
- 舂米畫像磚
漢代加工穀物有了新的發展,除了先秦已有的杵臼以外,先後出現了腳踏碓(“踐碓”)、畜力碓和水力碓,勞動強度逐漸減輕,而舂米效率卻大大提高。腳踏碓在漢代套用已...
- 行由品第一
(38)踏碓:碓是過去舂米的器具,一般為石制,配有槓桿原理的木槌,用腳踩木槌將稻碾為米,故叫踏碓。 [1] (39)般若:也作班若、波若、缽若、般羅若等,是...
- 陳征宇
陳征宇(1961年出生),溫州市鹿城區人,出生於紗帽河踏碓巷一個教師家庭,其父母是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