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蟲(彈尾目非昆蟲六足動物)

跳蟲(彈尾目非昆蟲六足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跳蟲是一種彈尾目的非昆蟲六足動物,密集時形似菸灰,又稱菸灰蟲。跳蟲多發生在培養料上,常密集在菇床表面上或陰暗潮濕處,咬食元蘑子實體,造成小洞,並攜帶、傳播雜菌。此蟲繁殖很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跳蟲
  • 拉丁學名:Poduridae
  • 別稱:菸灰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內口綱
  • :彈尾目
分布區域,介紹,形態,形態特徵,種類劃分,種類,原跳形,長角跳形,圓跳形,生活習性,發生習性,為害習性,生長發育,氣候條件,溫度,濕度,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主要天敵,常用藥劑,

分布區域

形態特徵:跳蟲形如跳蚤,彈跳靈活,體深灰色,體長1—2毫米,無翅,有彈尾,體表油質,不怕水,積水時可浮在水面
跳蟲跳蟲

介紹

跳蟲屬內口綱、彈尾目、棘跳蟲科(Onychiuridae)的1種小型非昆蟲六足動物。跳蟲在食用菌類及百合田間,凡陰暗潮濕、有腐殖質存在的地方都可發現
跳蟲跳蟲

形態

它是1種低等非昆蟲六足動物,不完全變態發育,只有卵、若蟲、成蟲3個發育階段。卵:球形,直徑0.08~0.1mm,白色,半透明狀。若蟲:與成蟲形態相似,一般體長1mm,足3對,細小,柔軟,白色,半透明。成蟲:足3對,細小。體長1~1.5mm,白色,半透明。觸角與頭約等長或略長。頭部有單眼。前胸常退化。其最顯著的特徵是腹部腹面有特殊的附肢,第一腹節具黏管,第二腹節有握彈器,第四腹節具彈器,因具彈器成蟲彈跳自如。
跳蟲跳蟲

形態特徵

跳蟲終生無翅,仔蟲酷似成蟲,大多數種類分布於溫帶及極區,跳蟲是一種小型的無翅非昆蟲六足動物,它們之所以能跳,是靠腹部下力的彈器抵住所棲息的地面,再騰空躍起。向前跳躍的距離可達身長的15倍,在其腹部第四或第五節的這對彈器不用時,可將之把在第三腹節下方的攫器下,在腹部第一節的下方還有一根腹管。這類昆蟲通常都是體軀柔軟,腹部節數不超過六節,眼不發達,足的脛節,附節癒合成脛附節,尖端有爪,除非是有敵物接近或是受到侵擾,爪尖往往只是用來協助移動而已,在栽培作物上為害根、莖、葉或幼苗。
跳蟲跳蟲
雄性把精子產在地面上或放入雌性的生殖孔內。到達成蟲需要經5到13次蛻皮,不過在成蟲期仍繼續蛻皮直到死亡。跳蟲在落葉和土壤鏈中很重要,在1平方米內可發現成千上萬隻跳蟲。

種類劃分

種類

跳蟲又叫菸灰蟲、彈尾蟲,最常見的有紫色跳蟲、黑扁跳蟲、原跳蟲、棘跳蟲、疣跳蟲、黑角跳蟲等。在生產上已發現跳蟲為害的食用菌有平菇草菇雞腿菇、香菇、杏鮑菇、大球蓋菇、木耳、猴頭姬松茸等。
跳蟲有3種基本類型:

原跳形

(1)原跳形:體長形,彈器退化。觸角短粗,長度與頭接近,各體節無大的差異,體毛簡單。
跳蟲跳蟲

長角跳形

(2)長角跳形:體長形,彈器發達,觸角極長,通常為頭長的4~5倍,有的末端一或兩節又分亞節,身體密被毛或鱗片,體毛有多種類型。
跳蟲跳蟲

圓跳形

(3)圓跳形:胸腹部癒合成球形。
多數生活在潮濕的地方,以腐爛的植物類、地衣菌類為主要食物,少數種類取食活的植物體和發芽的種子,成為農作物和園藝作物的害蟲。有極少數種類肉食性,取食腐肉。

生活習性

發生習性

棘跳蟲以成蟲、高齡若蟲在百合鱗莖底盤莖周圍及土縫或土壤有機肥、腐殖質內越冬。當翌年春季土表溫度達到9℃時開始活動,18℃時活動頻繁,尤其是在適宜的高溫、高濕條件下,繁殖迅速,為害嚴重。據室內飼養與野外觀察,在本縣1a發生6~7代,世代重疊,3月中、下旬進入第一代產卵盛期,4月上、中旬為卵孵化盛期,以4~6月份(即一至三代)發生量最大。 跳蟲
跳蟲跳蟲
跳蟲喜潮濕環境,以腐爛物質、菌類為主要食物,主要取食孢子、發芽種子。卵散產或堆產於百合鱗莖底盤莖周圍及土縫內。低齡若蟲活潑,活動分散。成蟲喜群集活動,善跳躍,1個百合鱗莖球上常有蟲多達數百頭甚至幾千頭,像彈落的菸灰。若、成蟲都畏光,喜陰暗聚集,一旦受驚或見陽光,即跳離躲入黑暗角落。成蟲喜有水環境,常浮於水面,並彈跳自如。近距離擴散靠自身爬行或跳躍,遠距離借風力、雨水和人
為攜帶傳播。
跳蟲跳蟲

為害習性

在百合生長前期(秋季鱗莖下種後),主要為害地下種鱗莖。首先在底盤莖周圍,取食腐殖質及帶傷口的幼嫩組織,使傷口處擴大,腐爛加重,幼根組織很難形成,出現不長根或少根的僵鱗莖種,在穴內使種鱗莖腐爛變色,春季不能出苗。在百合生長中期(翌年2~3月份春季出苗期),主要為害百合底盤莖,致使莖腐爛,根系不發達,出苗緩慢,不整齊,缺苗、缺蔸現象嚴重,形成黃矮僵苗,生長不一致。在後期(4~6月份苗期),主要為害百合底盤莖及鱗球,由於底盤莖根系生長不旺盛,吸肥能力差,造成莖葉生長細弱,抗逆性差,苗易倒或早枯,新生鱗球莖變色腐爛等。

生長發育

跳蟲繁殖速度快,一年至少繁殖四代,生長繁殖周期短,生長繁殖快跳蟲在溫暖(2
0℃-28℃)潮濕(空氣相對濕度85%)的條件下相當活躍,繁殖速度最快,每年可發生6代-7代。
跳蟲跳蟲
1.成蟲形如跳蚤,肉眼難以看清,體長1.0毫米-1.5毫米,淡灰色至灰紫色,有短狀觸鬚,身體柔軟,常在培養料或子實體上快速爬行,尾部有彈器,善跳躍,跳躍高度可達20厘米-30厘米,稍遇刺激即以彈跳方式離開或假死不動。體表具蠟質層,不怕水。
2.幼蟲白色,體形與成蟲相似,休眠後蛻皮,銀灰色,群居時灰色,如同菸灰,故又名菸灰蟲。
3.卵白色球形,半透明,常產於食用菌培養料內或覆土層上。
跳蟲跳蟲

氣候條件

溫度

2002年12月13日用30個塑膠袋裝飼養料,每袋接放棘跳蟲成、若蟲100頭,分別投放野外與室內進行飼養觀察。2003年元月份,在-4℃冰雪期,均以成蟲安全越冬,3月上旬統一收集放地下室內繼續飼養,發育及繁殖係數基本相同。2003年7~8月份飼養在室內37~38℃的高溫下,以卵與少數成蟲順利越夏,9月中旬天氣轉涼,卵孵若蟲猛增。飼養結果顯示,棘跳蟲生長發育適宜溫度為18~28℃,而高於33℃或低於15℃對棘跳蟲生長發育不利。

濕度

通過室內飼養表明,當相對濕度在80%~90%時,蟲體肥胖,嫩白色,蟲口密度大。而在乾燥條件下,蟲體瘦小,無光澤,對發育與繁殖也有一定影響。本縣每年立秋前後1個月,由於高溫和乾燥天氣影響,蟲口密度一般減少50%~70%。3.2栽培條件百合連作或前茬為白菜、蘿蔔、馬鈴薯、生薑等作物的田塊,由於蟲源積累,使棘跳蟲發生較普遍,為害嚴重。使用豬、欄肥,兔子糞的田塊或含腐殖質豐富的土壤,有利棘跳蟲的發生與繁殖,加之未腐熟的有機肥易帶蟲源,可使棘跳蟲迅速繁殖為害。
跳蟲跳蟲

防治方法

由於跳蟲體表為油質,藥液很難滲入體內,一旦發生則很難除治。因此,關鍵在預防。預防措施
主要是菇房用前的晾曬、乾燥、殺蟲處理。要及早除治,可用0.1%的魚藤精或0.2%的樂果噴灑,藥物除治時要注意料底和土壤也要噴藥充足。還可用1000倍液的敵敵畏,加入少量蜂蜜盛於盆中,放在菇床上誘殺,此法效果好無殘毒。
跳蟲跳蟲

農業防治

清除園地殘株落葉及周圍場所垃圾,排除積水,防止跳蟲的孳生。施用雞糞、豬牛糞應腐熟或高溫處理,以殺死成蟲及卵,消滅外來蟲源。發生園地進行中耕劃鋤,彌封土壤裂縫,可殺死土壤縫隙中的跳蟲;灌水可直接殺死部分跳蟲,亦有部分跳蟲從土壤中逃逸到水面上聚集成堆,可趁機人工和噴藥殺死。

化學防治

土壤和有機糞肥處理:每667㎡用50%辛硫磷乳劑或48%毒死蜱乳油200~300g,噴拌細土50~60kg,於耕地前均勻撒施耕入土中,或施入播種溝內。施用有機動物糞肥的,可將上述藥土均勻拌入糞肥中,再撒施耕入土中。蔬菜生長期可施用50%辛硫磷乳劑800~1000倍液,或90%敵百蟲可濕性
粉劑1200~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應重點做好出苗至苗期的防治,如洋蔥出苗後和黃瓜幼苗處於2片子葉至2片真葉期時,是防治跳蟲為害的重要時期。
跳蟲跳蟲

主要天敵

為害食用菌的跳蟲有紫跳蟲、棘跳蟲等節跳蟲長角跳蟲圓跳蟲等數種。

常用藥劑

魚藤精、樂果、敵敵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