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草(菊科植物)

路邊草(菊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路邊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Kalimeris indica (L.) Sch.-Bip.var. stenolepis (Hand.-Mazz.) Kitam. [Asteromaoea indica var. stenolepis Hand.-Mazz.];【拼音】 Lù Biān Cǎo;【英語】 plants of the mugwort or artemisia family。

多年生藤本,高20~60厘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互生,近無柄,披針形,邊緣中部以上有粗鋸齒或深裂。頭狀花序單生枝頂;總苞片長圓形或倒卵形,赤紫色;邊花白色,舌狀;心花管狀,黃色,長約3毫米,有5齒。瘦果無冠毛,倒卵形、扁平,黑色,有毛。花期秋季。生於低山區或平川的路旁。 分布於陝西及中部各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路邊草
  • 別稱:星星蒿、花葉魚鰍串、雞兒腸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菊目
  • 菊科
  • :窄葉雞兒腸
  • 分布區域:陝西及中部各省
形態特徵,生境分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窄葉雞兒腸多年生藤本,狹苞馬蘭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互生;近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1.5-5cm,先端漸尖,邊緣中部以上有粗鋸齒或深裂。頭狀花序單生枝頂;總苞片狹披針形,先端尖,赤紫色;邊花白色,舌狀;心花管狀,黃色,長約3mm,有5齒。瘦果扁平有毛,黑色,倒卵形,無冠毛。花期秋季。
莖直立,上部多分枝。
葉互生,近無柄,披針形,長1.5~5厘米,邊緣中部以上有粗鋸齒或深裂。
頭狀花序單生枝頂;總苞片長圓形或倒卵形,赤紫色;邊花白色,舌狀;心花管狀,黃色,長約3毫米,有5齒。
瘦果無冠毛,倒卵形、扁平,黑色,有毛。
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於低山區或平川的路旁。
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分布於陝西及中部各省。

主要價值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陰乾或鮮用。
【採集】夏、秋採收,陰乾或鮮用。
【性味】苦微辛,平。
【功用主治-路邊草的功效】消食健胃,祛瘀解毒,治小兒疳積,腹瀉,痢疾,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
外用:搗敷。
【藥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度管法實驗結果,100%路邊草水煎劑有抗菌作用,對抗福氏痢疾桿菌、志賀痢疾桿菌、寧內痢疾桿菌作用較強,對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作用較弱[1]。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解毒止血。主小兒疳積;腹瀉;痢疾;蛇咬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