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內村

路內村

路內村位於潮陽區關埠鎮榕江片區,屬純農地區,全村現有人口7000多人,1000多戶,土地面積2925畝,純農地區。

主要農產品:小青南瓜、栗子、櫻桃、球芽甘藍、西葫蘆、羽衣甘藍、楊桃。

村內資源:本村有水稻良田,水產魚塘,水草用於製作民間傳統蓆子,使用起來冬曖夏涼,還有學校及加工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路內村
  • 地理標誌:廣東潮陽關埠鎮路內村
  • 批准時間:明成化年間
路內村歸關埠鎮管理、邊上有橋東社區、福倉社區、港底社區、玉一村、玉二村、玉山村、集德村、新洪村、洋貝村、田東村、東湖村、橋頭村、上底村、溪西、歐村、埔上村、堂後村、下底村、三聯村、西平村、河腰村、巷內村、巷口村、莊厝村、宅美村、上倉村、路外村、井美村、樹下村。友好好客,物產豐富,水光山色。
主要農產品:小青南瓜、栗子、櫻桃、球芽甘藍、西葫蘆、羽衣甘藍、楊桃。
村內資源:本村有水稻良田,水產魚塘,水草用於製作民間傳統蓆子,使用起來冬曖夏涼,還有學校及加工廠。
村內資源:本村有水稻良田,水產魚塘,水草用於製作民間傳統蓆子,使用起來冬曖夏涼,還有學校及加工廠。
汕頭潮陽關埠鎮路內村“營老爺”
一、地點
汕頭市潮陽區關埠鎮路內村(如圖1)
路內定位
圖1.
二、 時間
潮汕的“拜老爺”具地方性和靈活性。“拜老爺”的活動時間是以農曆為標準。在我們村,初四——上天的諸神“啟福”後又降落下土,俗稱老爺下天,初五——三山國王,初七——花公婆、奶媽、媽祖,初八——老爺入宮,初十一——思明公,鬥神。其中,在初五和初七是最為隆重的,要游神。這游神時間是一個地方一個,甚至是每一個村一個!具有很強的地方性。當然也具有極強的靈活性,以我們村為例:在二十年前,拜花公婆是在正月二十九,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為了兩者不衝突,村裡的老人組決定,把拜花公婆的時間改在正月初七。
三、拜的神
初五——三山國王、上帝爺
三山國王是潮汕人共同的祖先,在潮汕地區,供奉潮人共同祖先的"三山王廟"遍布潮汕大地。三山國王起源很早,文獻上說它"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封於宋"。現在表面上是作為揭西縣境內的巾、明、獨三座山峰的代表,形象是騎虎巡山的三兄弟,所以也是山神。但究其實質應是早期帶領潮人在這裡開天劈地的三兄弟,因開發、保護地方有功,被奉為"三山國王"神。
同樣地,在我們村,我們也要供奉三山國王,他們分別是大王爺、大夫人、二王爺、二夫人、三王爺、三夫人(如圖2),還有上帝爺,和另外兩位武將即為忠、義之神。其中,上帝爺有上帝公、上帝爺、真武大帝、北極大帝、真如大師等不同的稱呼。北極玄天上帝得道的事跡眾說紛紜,大致上是這么說的:古時候,有一位屠夫,因為感受到自己從事此一行業,殺戮太重,而放下屠刀。但,為了洗清自己過去的罪孽,於是舉刀剖開自己的肚子,將腸、胃取出拋入江中。從此,虔心修道,修成正果,渡化眾人。被拋入江中的腸胃,吸收了日月精華,化為精怪。腸子變成了蛇怪;胃變成了龜怪,他們在江中肆虐危害了許多百姓。上帝爺得知自己過去的過錯又造成傷害,於是親自收伏兩怪,將他們踩在自己的腳下,以免再次傷人。因此,我們見到的上帝爺像總是左腳踩著一條蛇,右腳踩著一隻烏龜。(圖3)
三山國王三山國王
(圖2.)三山國王
上帝爺上帝爺

  

  

  

  

  

  

  

  

  
(圖3.)上帝爺
初七——花公婆、奶媽、媽祖
也許,生活在海邊的人,都要拜媽祖吧,我們村是從福建遷移過來的,自然我們村也是要拜媽祖的,這我就不一一多說了!而我覺得,我們村要拜郭子儀他們,倒是具有不一樣的色彩。其中,有郭子儀本人(如圖4),他的夫人(圖5),還有他們孩子的奶媽,另外在他夫人和奶媽跟前還有各兩個孩子。郭子儀和他夫人,則稱為花公婆。具體的起源不得而知,但採訪了很多老人,得到的回答則趨同於一個,即郭子儀的膝下兒孫滿堂,有七子八婿,而且還是一個忠臣。在我們祖先在這裡紮根建村的時候,就很希望旺丁旺財。如今不負眾望,我們村是附近人口最多的!
11
(圖4.)花公—郭子儀
22
(圖5.)花婆—夫人
四、過程
春節期間還有“營大老爺”的活動。程式一般為:籌備祭品和服裝、請神遊神、游神祭神。浩浩蕩蕩的迎神隊伍將神明從廟宇里請出來,繞著整個村落游,走完外圈,再走村裡的,走遍村的每一條巷子。這代表著會在來年有好運。遊行隊伍走過以後,有錢人家會放鞭炮表迎接。走過的地方,有了家室的婦女會拿著清香一邊扣頭行禮,更有甚者是當街跪著的。但現在不允許在營老爺的過程中上香了,因為上香者總是要爭著上第一炷香,這對上香者和抬老爺的人都不安全。現在是單純地懷著崇敬去欣賞,挺文明的。在正月初五和初七都一樣,儀仗隊,早上八點在村寨廣場整隊出發,前往老爺宮,迎接老爺。最後就是營老爺了。在游完村子後,在此回到村寨廣場,然後就可以開始祭拜了。我們村是在廣場上搭起臨時的帆布,稱為“神前”,再擺上井然有序的桌椅作為擺設公共祭品的地方,然後廟裡的一些“老大”就會將老爺放在“神前”供人祭拜。而且會在“神前”放到初八。祭祀開始時,要放鞭炮。潮劇團或是歌仔戲也就開始表演,一般都是先表演“八仙慶壽”。然後就是“送太子”,即將戲中的太子人偶請到神像前配享一會,演完戲即還給劇團。這實質就是一種圖吉祥的表演。
在我們村的祭拜,是各家各戶的。每一家要自己搬張桌子放在“神前”,擺放祭品,祭品是有講究的,然後就是排隊上香。在上了三次香後,就可以結束了,而紙錢要在特定的地方焚燒。初五和初七都是這樣的過程。而在這三天,即初五、六、七,我們還要在每天晚上去“上燈”,所謂的“上燈”,即為去“神前”上香並點燃燈里的紅燭,帶回家,意味著去神那裡帶回光明和福氣。這也是一種祈福的形式(圖6)。晚上也要放鞭炮和煙花。
33
(圖6.)上燈
到了正月初八,則是老爺入宮。因為老爺是在早上八點從廣場出發。所以,每家每戶都要在八點前去拜神。這樣,早上隊伍準時出發,這一次則是所有的“神前的”的老爺都跟在隊伍後面。然後開始營老爺。不過,這次的路線是跟前兩次的相反的,即先走村裡的小路,再者是村外圍,最後在“老爺宮”集合。彩旗隊們都在宮前的廣場上集中,等待著各位老爺入宮。待到所有老爺入宮後,則是上香拜神了。先是村裡的“老大”,再者是抬老爺的年輕男子上香,後面就是民眾上香了。那場面,還真不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可以形容的!最後,則可以慢慢解散了,而且每個游神隊伍的人兒都要領一份“大吉”,裡面是兩顆潮汕桔和一個小紅包,表好兆頭。至此,轟轟烈烈的營老爺就結束了。
當然,這只是我們村過節的兩個大“勞熱”。一整個過節,是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初四——上天的諸神“啟福”後又降落下土,俗稱老爺下天,各家各戶要在家門前擺一張桌子,面朝東,擺上三牲和粿食、小粉丸祭拜。初五——三山國王,初七——花公婆、奶媽、媽祖,初八——老爺入宮,要拜小粉丸和水果。初十一——思明公,鬥神,這個祭品就可以不用太講究了,但特殊的一點是,除了要去拜各位神明,不管是家裡的還是外面的,還要在每位神的香爐上插上“神竹”和“神柏”,所謂的“神竹”和“神柏”就是一般的竹葉和榕樹葉(在很多村里都把榕樹叫成神樹)。在正月十五那天,要祭拜祖先還要“上燈”。
五、祭品
祭品是由講究的,特別是在以前,而現在就隨便多了。但祭祀有必不可少的三種或五種葷的祭品,俗稱“三牲”或“五牲”,如果是用“滷鴨、豬肉和魚”則做為“三牲”,而當再此基礎上加“滷雞和魷魚乾”則為“五牲”。此外還有乾的齋菜,一般是單位數的,或三或五,或者是更多。全部都是素的,通常有腐竹、紫菜、香茹、金針菜……另外,初五還要拜粿條,甜粿。初七要拜桃粿和“糖獅”。所謂的“糖獅”(圖7),是一種用糖做成石獅子模樣,有花生的,芝麻的。在以前,民眾的供桌上是沒有的,也買不起,只有供奉在“神前”的公桌上才有“糖獅”。它最小的有20斤,有特定的樣式。在村里,擁有這個“糖獅”,即意味著會旺子旺丁,一般要競投,價高者得,所得的錢則會交給村裡的“老人組”,作為來年的“糖獅”的成本。而現在,這種競投仍然存在,但現在的“糖獅”則普及到每家每戶,在每一家的桌上都有一隻小巧的“糖獅”。在拜完後,要把“糖獅”放在家裡的神台旁,一個月後方可開食。在這兩次“勞熱”,紙錢要折成元寶形,蓮花形、花籃形……
而公桌上的祭品,也是相同。滿滿的堆滿了八張桌子的祭品,在供桌前,還有三頭全豬。有精緻的紙花籃,紙錢,還有超大型的香。
44

  

  

  

  

  

  
六、 儀仗隊
儀仗隊是由八個部分組成的。鳴鑼開道和灑聖水的為第一部分。灑聖水則由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大”負責,他也負責帶路。其後是彩旗隊,花籃隊,錦旗隊,標旗隊,再者是各位“老爺”,後來是聲樂隊,最後就是村裡的“老大”。
彩旗隊,由5—13歲男孩子組成,主要穿游神武將服,顏色偏黃、紅、綠,彩旗多繡有騰龍的花紋。整個氣勢很是霸氣,宏量。花籃隊,由5—13歲的女孩子組成,主要穿游神女裝武將服、旗袍、小禮服,甚至還有少數民族的服裝。花籃的組成則五花八門,有堆滿金元寶的,金桔的、鮮花的,也有一艘艘黃金船的……錦旗隊,則由17—23歲的未婚青年女子組成。每個女孩都穿著紅色的禮服,如旗袍、小禮服,她們頂著精美的髮型,化著靚麗的妝容,持著甜美的笑容,抬著錦旗翩翩而至,頓時使人燃升“吾家有女初長成”的自豪之感。如此美景,怎不令人賞心悅目。錦旗隊後是男子的標旗隊,主要是由近一年來新婚的,或是生了男丁的男子組成。身穿西裝革履,雄赳赳的扛著有兩根翠竹和錦布製成的標旗,大步而來,無處不透露著“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樣子。僅由這4個部分,人數竟已達到數百人之多,浩浩蕩蕩,好不熱鬧乎?
彩旗隊彩旗隊
彩旗隊
花籃隊花籃隊
花籃隊
錦旗隊錦旗隊
錦旗隊
標旗隊標旗隊
標旗隊
七、結束語
定為“勞熱”的日子,是全年中鄉村里最熱鬧的時候,是比過年還要熱鬧的。由鄉村長輩(或老人組)組織,在村里擺設“神前”祭拜先祖,祈禱來年合鄉平安,家庭安康。而“勞熱”鄉里的各人家則會宴請親朋好友,一起聚餐為樂,場面甚是喜慶。
有人會說“營老爺”是一種迷信活動,的確,“營老爺”可以說一種宗教儀式,在它的背後無可厚非的存在一些迷信因素。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驅鬼逐邪,後來也慢慢加進了迎春喜慶、娛樂消遣的內容。這種拜神活動的娛樂消遣的心理使得潮人過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供奉神靈也是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可以使日常勞作所累得以舒緩。更進一步來說,“營老爺”這種宗教儀式除了充分展示各鄉各里在正月的觀賞和娛樂的性質,而且實際上又有著整頓鄉里秩序、強化鄉里治理的功能。這些游神活動,體現著濃厚的潮汕文化,是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繼承它,保護它,光大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