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

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

《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甄

基本介紹

  • 書名: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
  • 作者彭甄
  • ISBN:9787500698425
  • 頁數:323頁
  • 定價:45.00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3-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305000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在對文學翻譯歷史作全面考察的基礎上,從新的研究視角——文學翻譯相對於“翻譯標準”的“非同一性”切入,運用敘事學、文體學、比較詩學、接受美學、文化傳播學等學科方法對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譯者”形象、“譯者視點”、“譯者話語”等進行系統考察,探究其文化一文學動因、總體表征和價值效應,揭示出翻譯標準的“歷史模式”之於文學翻譯過程的功能和意義,其次,對建諸“集合話語言的翻譯文學文本的結構特質展開分析,並對作為“第二性文本”的翻譯文學文本之於總體文學體系的建構價值給予評定,以此認定文學翻譯及其文本作為特定形式的“文學事實”的功能和意義。
《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對翻譯文學文本“異”性結構所進行的歷史分析標示出翻譯研究範式的另一維度:區別於傳統翻譯研究對“理想模型”的探究和擬定,《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以文學翻譯作為特定的“文學事實”為前設建構翻譯研究的本體理論,從而使得傳統翻譯論域的諸多爭論得到合理的闡釋。與此同時,《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將文學翻譯研究納入文學理論論域,對“第二性”翻譯文學系統之於總體文學體系的建構價值給予論述,以此對文學文本研究作出相應的補證。

目錄

引論
第一章 “譯者”: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形象
第一節 “譯者”與“翻譯家”:概念界定及其意義
1.1 “譯者”概念與“翻譯家”概念的界定
1.2 “譯者”概念界定對於譯語文本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翻譯家”翻譯理念與“譯者”形象的生成
2.1 “翻譯家”:譯語文本的價值目標和翻譯理念
2.2 翻譯理念·翻譯策略·翻譯方法·“譯者”形象
第三節“譯者”形象:譯語文本結構特質的總體表征
3.1 文學文本“作者”系統與“譯者”形象
3.2 “異”性“譯者”形象:譯語文本結構特質的總體表征
【個例分析】B.A.茹科夫斯基:翻譯“創作性”選擇與“譯者”形象
第二章 “譯者視點’!:翻譯文學文本“異”性構成的動因
第一節 “譯者視點”與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概念界定
1.1文學文本的“視點”概念及其實質
1.2“譯者視點”與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概念界定
第二節 “譯者視點”: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歷史性變體
2.1 翻譯標準(規範):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同一性訴求
2.2“譯者視點”: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歷史性變體
第三節“譯者視點”:譯語文本“異”性構成的動因
3.1 文學文本“視點”功能:“文本世界”圖式的裁定
3.2“譯者視點”:譯語文本“異”性構成的動因
第三章 “譯者話語”I:譯語文化一政治價值指向的介入
第一節 形象的“譯語化”:譯語文化元素對原語文本的改寫
1.1 翻譯歷史:原語文本形象的“譯語化”策略及其功能
1.2 譯語文化元素對原語文本“文化形象”的改寫
第二節 主題的“工具性適用”:譯語文本作為“政治書寫”的特定空間
2.1 翻譯歷史:“工具理性”的規導與翻譯事實
2.2 譯語文本作為譯語文學“政治書寫”的特定空間
第三節“譯者話語”I與原語文本社會一認知價值的變異
3.1 文學的社會一認知價值:原語文本價值值變的向度
3.2 “譯者話語”I與原語文本社會一認知價值的變異
【個例分析1】譯語“文化習語”和“文化概念”與原語文本“文化形象”的重構
【個例分析2】嚴復的《天演論·譯例言》:翻譯標準(規範)作為“譯者話語”的規導
【個例分析3】從“MepTBbIeⅡ嚴H”到“死魂靈”:“譯者話語”作為政
……
第四章 “譯者話語”II:原語文學文本詩學構成的改編
第五章 “異”性結構價值給定:翻譯文學文本結構特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