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美術批評》是2004年西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煉。
基本介紹
- 作者:段煉
- 出版社:西南師大
- 出版時間:2004年1月
- 頁數:129 頁
- 定價:28 元
- ISBN:9787562128892
- 副標題:跨文化美術批評
《跨文化美術批評》是2004年西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煉。
《跨文化美術批評》是2004年西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段煉。內容介紹《跨文化美術批評》是文圖形式的當代美術批評專著,以文化和跨文化視角為主題,從批評的文化角度,探討中國與西方當代美術及藝術觀念,倡導中國當代美術的...
2004年出版專著《跨文化美術批評》(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文集《觸摸藝術:一個批評家的旅行散文》(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出版專著《觀念與形式:當代批評語境中的視覺藝術》(即將出版);尚待出版的文學專著有《詩學的蘊意結構:南宋詞論的跨文化研究》;美術研究專著《視覺文化與當代美術研究》(系列...
視覺文化是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才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其要義在於視覺文化產品的傳播與解讀方式。本書包括作為創造主體的藝術家、作為藝術本體的作品、作為作品生存環境的美術史和跨文化語境、作為被觀照對象的外在現實和內在自省,以及藝術批評本身。這種完整性,見於觀念與形式的統台。作者介紹 段煉,1960年生於成都,...
比較美術學”作為一個學科,有它自身的學科性質和屬性,即在跨族群、跨國別、跨文化、跨學科、跨材料、跨技法意義上完成的研究工作。這些跨越構成了“影響論”、“平行比較論”、“交叉論”和“畫理意味比較論”的本體研究。其中跨材料、跨技法是從視覺藝術特有的生存形態視域中,找到的比較美術學的獨立研究視域,...
《閱讀圖像:中西方美術史與美術批評論文集》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成清。內容簡介 本書側重於“讀圖”,是作者美術史與美術批評的論文集,共分三編。第一部分主要是對中外美術史中文本、圖像與實物的關聯性解讀;第二部分遴選了三篇西方美術史論文,分別對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1918-...
利用綜合師範大學的多學科交叉平台,以美學理論、跨文化比較研究為學術方法論基礎,以當代中國美術學學科建設的前沿問題為主攻方向,以理論研究帶動現實問題研究、教學實踐研究,形成了美術理論與美術教育(含美育元理論研究、大中國小校美育研究等) 、美術史與美術批評兩個有成果、有特色、有發展實力的研究方向。發展歷史...
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與《美術概論》、《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等課程緊密銜接,重點學習從美學、社會、文化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解讀、比較、鑑賞與批評的方法,提高對美術文化、美術活動的價值、意義的理解,促使學生把感性的審美體驗與理性的批評意...
美術學系 美術學專業依託西南大學百年辦學歷史,融合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優勢,以“開中外視野、立時代精神、辦特色教育、育美術人才”為指導思想,以“跨文化、強專業、重實踐”為專業建設理念,發揚傳統教學優勢,加強教師教育能力培養,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與實踐能力。立足於美術學院60餘年藝術教育的歷史積澱和...
在這雙向過程中,批評實踐是二者互動的關鍵。作者介紹 段煉,1960年生於成都,1978年起在國內外研習文學與美術,獲碩士及博士學位。曾先後執教於四川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等,現任教於加拿大康科迪亞大學。出版有《藝術與精神分析》、《世紀末的藝術反思》、《跨文化美術批評》、《外看風景》、《觸摸藝術》等多部譯著、...
代表作包括《藝術與精神分析》(1988)、《世紀末的藝術反思》(1998)、《跨文化美術批評》(2004)、《觀念與形式》(2009)、《詩學的蘊意結構》(2009)、《視覺的愉悅與挑戰》(2010)、《視覺藝術與視覺文化符號學》(2015)、《繪畫中的符號敘述》(2017)、《視覺文化:藝術史與當代藝術的符號學研究》(2018)、《符號...
“視覺文化與美術史”,《美術研究》,2009年第4期(12月)“裸露的真實:性·性別與身體政治”,《美術觀察》,2009年第10期 “從繪畫到影像:數碼時代的三個片段”,《文藝研究》,2009年第6期 “跨文化-世界美術史的新座標”,《美術觀察》,2008年第4期 “藝術批評死亡了?”《美術研究》,2008年第4期...
山東師範大學·美術教育·學士;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創作與教學·碩士;山東大學·文藝美學·博士。工作簡介 在藝術美學、美術史與美術批評理論、美術教育研究方面,側重從跨文化比較角度的詮釋。一直從事具有個人特點的油畫藝術創作。2000.02-2014.01,任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十一五”、“十二五”山東省省級重點...
19 融合轉向——多元文化時代的跨文化實踐 20 真實性、反思性與景觀——新亞洲的興起不是世界的終結 21 擁有一切的觀眾 第三部分重新思考美學 第四部分 引言 22 論里希特《1977年10月18日》23 論平面——走向平面性的譜系 24 廢墟、碎片化以及中國現代與後現代 25 功能與場域——觀念實踐的界定 26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