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課程是華東師範大學建設的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於2015春夏在智慧樹網首次開課,於2018年12月12日在中國大學MOOC首次開課,授課教師為嚴文華。據2021年8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15學期,累計選課14.22萬人,累計學校446所,累計互動52.47萬次。據2021年8月中國大學MOOC官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6次。
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課程共八章,包括語言和跨文化溝通、Hofstede理論、GLOBE、文化震盪和跨文化適應、文化維度理論項目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文化溝通心理學
- 外文名: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 類別:慕課、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授課平台:智慧樹網、中國大學MOOC
- 開課時間:2015春夏(智慧樹網首次)、2018年12月12日(中國大學MOOC首次)
- 授課教師:嚴文華
- 建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適應專業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緒章 篇首語 0.1 篇首語 第一章 課程導論 1.1 溝通的定義和要素 1.1.1溝通的基本要素 1.1.2溝通的定義及媒介 1.2 文化的定義、構成和特點 1.2.1文化的定義 1.2.2文化的組成 1.2.3文化各部分的關係 1.3 跨文化溝通及基本模型 1.4 心理學的學科特點及本課程框架 1.4.1心理學的基本點 1.4.2本課程的目標及框架 1.5 成為具有國際化能力的人 1.5.1國際化人才的能力要求 1.5.2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模型-情緒、認知角度 1.5.3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模型-行為角度 1.5.4文化能力與文化智力 第二章 重要的文化維度理論 2.1 對自我與他人關係的取向 2.1.1人類的基本的文化價值取向 2.1.2對自我與他人關係的取向 2.1.3精確文化與彌散文化 2.1.4成就型文化跟附屬型文化 2.2 對規則的知覺 2.2.1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 2.2.2松文化與緊文化(上) 2.2.3松文化與緊文化(下) 2.3 溝通觀 2.3.1高情境文化和低情境文化 2.3.2人際溝通中得情緒表達 2.4 時間觀 2.4.1時間的類型與時間取向 2.4.2時間觀與生活節奏 2.5 空間觀 2.5.1兩種空間文化與人際空間距離 2.5.2空間布局的心理學含義 2.6 活動觀、自然觀、人性觀 2.6.1對人的活動和自然的取向 2.6.2對人性的取向 第三章 Hofstede理論和GLOBE項目 3.1 個人主義和團隊精神 3.1.1Hofstede的文化理論 3.1.2個人主義與跨文化溝通 3.1.3團隊精神與跨文化溝通 3.2 權力距離 3.2.1權力距離與跨文化溝通 3.2.2權力的信號標誌和線索 3.3 不確定性規避 3.3.1不確定性規避的定義 3.3.2不確定性規避與文化 3.4 男性氣質、長期導向 3.4.1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 3.4.2長期導向與短期導向 3.5 GLOBE和其它重要的文化價值觀研究 3.5.1GLOBE項目與文化九維度 3.5.2文化七維度與價值觀兩維度 3.6 文化的不同層次和研究視角 3.6.1文化的不同層次 3.6.2描述文化的兩種視角 第四章 文化身份感和跨文化溝通 4.1 身份感和文化 4.1.1身份感的基本點 | 4.1.2社會認同理論與文化環境下的身份感發展 4.2 跨文化身份感狀態模型 4.2.1自我身份感狀態模型 4.2.2跨文化的自我身份感狀態模型 4.3 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 4.3.1民族認同 4.3.2國家認同 4.4 形成明確的文化身份感 4.4.1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感 4.4.2獲得明確的文化身份感(一) 4.4.3獲得明確的文化身份感(二) 第五章 語言和跨文化溝通 5.1 語言和文化的關係 5.1.1語言和文化的關係 5.1.2語言的相對性和普遍性 5.2 語言的學習和文化 5.2.1嬰幼兒期的語言學習 5.2.2幼兒的雙語學習與兒童語言習慣 5.3 語言的表達 5.3.1線性語言和非線性語言 5.3.2不同語言中的謙虛 5.3.3不同語言表達拒絕、數字 5.4 談話的話題 5.4.1話題選擇的指導原則 5.4.2合適的話題&不合適的話題 5.4.3幽默 5.5 語言的翻譯 5.5.1語言的等值與翻譯障礙 5.5.2口譯員的要求 第六章 非言語和跨文化溝通 6.1 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觸 6.1.1不同文化中的面部表情 6.1.2目光接觸 6.2 手勢 6.2.1手勢的重要功能 6.2.2跨文化情境中對手勢的誤解 6.3 身體姿勢 6.3.1身體姿勢的含義與不同文化中常用的姿勢 6.3.2身體姿勢的互動 6.4 身體接觸 6.4.1接觸文化與接觸含義 6.4.2同性之間的接觸 6.5 副語言和沉默 6.5.1副語言 6.5.2沉默 6.6 氣味和色彩 6.6.1跨文化當中的氣味 6.6.2跨文化當中的色彩 第七章 文化震盪和跨文化適應 7.1 跨文化適應中的文化震盪 7.1.1文化適應與文化震盪 7.1.2文化震盪的症狀和主要種類 7.2 跨文化適應的階段 7.2.1跨文化適應階段的模型 7.2.2跨文化適應階段解析 7.3 跨文化適應的策略 7.4 跨文化適應的影響因素 7.5 跨文化應激和適應 7.5.1跨文化適應障礙的表現 7.5.2跨文化應激和適應的模型 7.6 應對跨文化適應障礙 7.6.1預防性應對 7.6.2面對跨文化適應障礙(上) 7.6.3面對跨文化適應障礙(下) |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學時安排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5春夏 | 28 | 4909 |
第2次開課 | 2015秋冬 | 1811 | |
第3次開課 | 2016春夏 | 36 | 2797 |
第4次開課 | 2016暑假 | 2036 | |
第5次開課 | 2016秋冬 | 3662 | |
第6次開課 | 2017春夏 | 6591 | |
第7次開課 | 2017秋冬 | 32 | 12100 |
第8次開課 | 2018春夏 | 16700 | |
第9次開課 | 2018秋冬 | 12100 | |
第10次開課 | 2019春夏 | 12800 | |
第11次開課 | 2019秋冬 | 18200 | |
第12次開課 | 2020春夏 | 17300 | |
第13次開課 | 2020秋冬 | 16300 | |
第14次開課 | 2021春夏 | 待定 | |
第15次開課 | 2021秋冬 | 36 | 招生中 |
該課程第1~15次開課的授課教師均為嚴文華。 |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學時安排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8年12月12日-2019年02月03日 | 3小時每周 | 2365 |
第2次開課 | 2019年03月25日-2019年05月29日 | 2.5小時每周 | 1807 |
第3次開課 | 2019年09月16日-2019年11月18日 | 3小時每周 | 1658 |
第4次開課 | 2020年02月24日-2020年04月27日 | 2437 | |
第5次開課 | 2020年09月21日-2020年11月30日 | 1280 | |
第6次開課 | 2021年03月19日-2021年06月11日 | 2554 | |
該課程第1~6次開課的授課教師均為嚴文華。 |
教學目標
學習預備
- 學習資料
書名 | 作者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
《跨文化溝通心理學(第11版)》 | 嚴文華 | 2008年3月1日 |
考核標準
- 智慧樹網平台考核標準
單項類目名稱 | 卷面分 | 單項滿分 |
---|---|---|
緒論 單元測試 | 3 | 0.2 |
第一章 單元測試 | 20 | 1.4 |
第二章 單元測試 | 20 | 1.4 |
第三章 單元測試 | 20 | 1.4 |
第四章 單元測試 | 20 | 1.4 |
第五章 單元測試 | 20 | 1.4 |
第六章 單元測試 | 20 | 1.4 |
第七章 單元測試 | 20 | 1.4 |
單項類目名稱 | 單項滿分 |
---|---|
開啟跨文化之旅:身邊的跨文化現象 | 5.0 |
運用重要的文化維度分析社會現象 | 5.0 |
跨文化溝通中的語言 | 5.0 |
跨文化溝通中的非語言 | 5.0 |
- 中國大學MOOC平台考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