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主要是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壟斷企業。而從事醫藥行業相關的跨國公司,我們稱為跨國藥企。
在中國,代表性的跨國藥企有:輝瑞、諾華、羅氏、賽諾菲、默沙東、吉利德、強生、阿斯利康、禮來、諾和諾德、拜耳、葛蘭素史克、艾伯維、大冢、優時比、武田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國公司
- 外文名:Multinational companies
一、簡介:,二、在華競爭力,三、紮根中國,四、面臨問題,五、未來戰略發展,參考:,
一、簡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老齡化社會的來臨,中國居民對健康醫藥產品的需求愈發強烈,醫藥外企在華投資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斷加強。
在中國,代表性的跨國藥企有:輝瑞、諾華、羅氏、賽諾菲、默沙東、吉利德、強生、阿斯利康、禮來、諾和諾德、拜耳、葛蘭素史克、艾伯維、大冢、優時比、武田等等。
二、在華競爭力
醫藥類外企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通常在某些技術領域擁有自己的專利或“拳頭”產品,本土企業與其競爭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些外企在華市場的運營效率總體較高。
醫藥外企的銷售網路通常和我國公立醫院的布局緊密聯繫,企業進駐中國的時間較長,展現出本地化競爭力較強的特點。
跨國藥企在研發投入較高,絕大多數研發投入比例為年銷售收入的15%~20%。即便是同以仿製為主的印度製藥公司,研發投入的比例也接近年銷售收入的10%。對於我國本土藥企而言,企業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弱,是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在產品結構上,多年來,我國藥企以仿製為主,且多數是低水平重複的改劑型藥品,很少有創新。而跨國藥企在華整體幾乎壟斷了高端專利藥市場。
中國本土醫藥企業和外資企業與其說是競爭關係,不如說是‘競合關係’,內外資企業各有所長,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隨著新醫改的推進,以及新農合補助標準的提高,我國基層市場發展迅速,醫療需求總量很大,這就要求內外資企業通過優勢互補,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本土醫藥企業和外資企業與其說是競爭關係,不如說是‘競合關係’,內外資企業各有所長,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合作。隨著新醫改的推進,以及新農合補助標準的提高,我國基層市場發展迅速,醫療需求總量很大,這就要求內外資企業通過優勢互補,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三、紮根中國
跨國藥企在中國的布局正從上海、天津、杭州、蘇州、廣州等沿海深入到西部腹地,長沙、武漢、成都、西安成為新的熱土。輝瑞、強生、拜耳、諾華、葛蘭素史克等跨國藥企巨頭幾乎都已在華建廠,並積極表達追加投資的意願。據RDPAC(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統計,目前其會員單位包括38家跨國藥企,在華已經投產的工廠49個,研發中心30個。
四、面臨問題
中國國內的政策、環境在發生著巨變,如何在中國獲得更加長足的、可持續的、利益最大化的發展,是每個跨國公司均在思考的重中之重。
1.5000億仿製藥市場洗牌在即
仿製藥企業成本加大,尤其在一致性評價落實後,中國國產的仿製藥質量和療效將顯著提高,臨床上可以跟進口藥標準達到完全一致。將打破國外醫藥巨頭在中國市場獨家壟斷的格局,大大拉低產品的市場價格。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老百姓花更少的錢,就可以吃到與進口藥療效完全一致的國產藥。也因此跨國藥企的業績將承受壓力。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老百姓花更少的錢,就可以吃到與進口藥療效完全一致的國產藥。也因此跨國藥企的業績將承受壓力。
2、合規經營
2013年7月爆出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後,伴隨整治行動的進行,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合規經營顯得越來越重要,退出潮的說法略顯誇張,但如何實現中國市場良性平衡正在成為眼下跨國藥企必須解決的問題。
2013年7月爆出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後,伴隨整治行動的進行,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合規經營顯得越來越重要,退出潮的說法略顯誇張,但如何實現中國市場良性平衡正在成為眼下跨國藥企必須解決的問題。
3、裁員潮
近兩年跨國藥企裁員已經不鮮見。一是公司全球戰略調整引發裁員。如BMS受全球戰略轉型的影響,於2014年便啟動了旗下醫藥代表團隊的千人規模裁員,涉及到包括糖尿病、肝病、腫瘤、心血管、OTC、以及銷售支持部門在內的幾乎所有事業部;2016年8月,BMS腫瘤事業部因泰素和伯爾定產品組被裁撤,再次引發包括銷售、醫學和市場部在內的近千員工被解聘。二是併購整合引發裁員,這種方式也頗為常見。過去輝瑞的一系列併購均引發過裁員。其三是最近在華頻繁出現的“產品線外包”導致的“非正常集體離職”。一些跨國藥企將非核心業務剝離賣給合適的中國接盤者或者合作對象,從而引發人員變動。
五、未來戰略發展
1. 老齡化催熱慢性病市場 老齡化的到來讓慢性病市場的增長受到了包括醫藥、醫療器械等相關健康行業的重視,跨國藥企巨頭均不約而同的將目光聚焦在了慢性病及基層市場領域。
2.布局醫藥物流 隨著兩票制落實,將減少醫藥流通環節,倒逼醫藥商業公司提高效率,降低飽受降價之苦的製藥企業成本。而跨國藥企也在積極布局醫藥物流。2016年,賽諾菲攜手物流巨頭順豐,武田宣布正式啟用全球首個自有和自營的物流中心。
3. 搶奪未來戰場 擴大在華投入,擴建生產基地。幾乎所有跨國醫藥巨頭都在中國採用了全自動化的生產線,產能不斷擴大。
4.渠道推廣的觸角伸向了網際網路 比如開發一些用於拉近醫生和患者交流的移動醫療平台。
參考:
【1】2016年01月28日 11:23中國製藥網
【2】《2016全球100強制藥企業排行榜》 2017-01-03 13:53中國投資諮詢網
【3】健康點2016-12-26 衛生醫療健康《跨國藥企是如何紮根中國的?》
【4】2017年02月22日 11:12中國製藥網 《仿製藥企業成本加大 跨國藥企遭遇瓶頸》
【5】文/李樹恆2017-01-19 來源:E藥經理人 解析跨國藥企在華裁員三大主因
【6】時間:2016年01月26日《跨國藥企重新定義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