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喜村隸屬於洛河鄉跨喜村委會。位於洛河鄉東南邊,距離洛河鄉政府12公里,是跨喜村委會所在地,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跨喜村
- 行政區類別:洛河鄉跨喜村委會
- 面積:6379畝
- 人口:113
鄉村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存在問題,
鄉村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9.95平方公里,海拔1865米,年平均氣溫19℃,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烤菸、小麥、蘿蔔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30畝,林地6379畝,人均耕地1.2畝。全村有農戶113戶,共435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434人,勞動力313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78元,農民收入以水稻、包穀、烤菸、外出務工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跨喜村位於洛河鄉東南邊,距離洛河鄉政府12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土路,全村國土面積9.9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總面積530畝(其中:田120畝,地410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稻、包穀、烤菸、小麥、油菜等作物。擁有林地6379畝,有水面25畝。
基礎設施
該村目前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113戶通自來水,113戶通電,8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3戶。
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全村共有8戶農戶建有沼氣池,裝有太陽能農15戶;建有小水窖23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40畝。
農村經濟
2009年跨喜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5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5.9%;畜牧業收入9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7.1%;林業收入3萬元。外出勞務收入34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8087元,人均純收入3778元。
該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居住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110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3戶。
2009年底全村擁有農用運輸車4輛,拖拉機18輛,機車40輛。
特色產業
跨喜村委會的主要產業為 烤菸、蘿蔔、水稻、鐵礦石,種養業全村銷售收入103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7.13%。
該村委會目前正在發展鐵礦石、蘿蔔、蔬菜特色產業,今後計畫大力發展蘿蔔、蔬菜產業。
文化教育
跨喜村委會適齡兒童上學在把者岱國小,該國小校舍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有教師17人,距把者岱國小6公里,距離洛河鄉中學12公里。目前整個村委會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277人,其中小學生人數202人,中學生人數75人。
該村委會建有文化活動室2個,有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跨喜村委會位於洛河鄉東南邊陲,是一個山清水秀、風光秀麗的地方,距紅塔區中心城區32公里,距洛河鄉政府所在地12公里。東與大營街鎮大密羅辦事處接壤,南聯峨山縣錦平鄉,西鄰峨山縣高平鄉,北與把者岱行政村相連。境內最高海拔南安哨2100米,最低海拔矣讀可1540米。全村土地面積22.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84.5人/平方公里。
跨喜村的村民95%以上都是彝族,建國前該村村民的生活來源以耕種田地為主,少數人通過肩背馬馱將木材、松柴、松毛團、水果、菌類、栗炭等山貨背到集市上出售。建國後,經過多年的發展,該村的經濟社會有了巨大的發展。到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實現60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700元。
該村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服飾,傳統節日有春節、祭龍節、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村民們都要舉行熱烈的慶祝活動,穿上節日的盛裝,集中在一起盡情跳樂;夜幕降臨時,全村村民都會把事先準備好的火把同時點燃,全家男女老幼舉著火把向自家的房屋繞一圈表示“驅鬼”。人們在熊熊燃燒的松明火把上又撒上松香粉,以驅趕邪惡,迎接吉祥。然後,各家各戶的火把匯集到一起,形成一條火龍,繞著村子轉一圈,表示把“鬼”驅逐到村外很遠的地方去。人們高舉火把,不斷走向田野。男女老少接著對唱山歌、跳樂,三弦、月琴、口弦爭相鳴奏,一直到東方黎明,人們才依依不捨地回家去。歡樂的火把節是驅邪惡、迎吉祥的彝族風俗,同時也是團結奮發、歡樂熱鬧的象徵。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跨喜村委會按照省、市、區、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項目的規劃及實施工作。
一是由村委會總投資17萬元規劃熱水塘村、大河村整村推進工程,計畫實施大河村搬遷農戶17戶。
二是箐門口村地質災害點民房異地搬遷。工程計畫實施異地搬遷農戶52戶。
三是鞏固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調整產業結構。今年種植烤菸1000畝,收入達213萬元,種植蘿蔔400畝,收入達41.8萬元,全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6036萬元,人均純收入達4700元。
四是服務民眾,建設和諧新農村。以社會和諧為落腳點,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平安村創建工作。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52戶,共鄉村人口2008人,其中男性1006人,女性1002人。其中農業人口1984人,勞動力1264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6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1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9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4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37.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3.00萬元,有固定資產47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4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存在問題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田水利設施差,農田灌溉嚴重缺水。 2、村莊道路路面差。 3、人畜飲水設施還不夠完善,部份村組乾旱季節會階段性缺水。。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增加礦業、養雞、養豬、蘿蔔、大蒜、辣椒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600畝,養殖業方面發展豬2500頭、雞5萬隻,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二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