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區域創新合作

跨區域創新合作是通過區際創新要素共享,增強企業獲取外部創新資源的能力,進而提高區域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跨區域創新合作
  • 外文名:Cross-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跨區域創新合作的內在特徵
1.推動要素。跨區域創新合作突出創新要素的區際共享與跨區域流動產生的內在推動力,而非傳統意義上的跨區域合作所強調的一般物質要素的區際流動。國家間、區域間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發生較強的相互作用,如勞動力流動、貿易、資本流動及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等,其中對於現代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是知識溢出、人力資本等創新要素流動基礎上形成的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並形成各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空間依賴。而由於知識溢出、人力資本流動等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間取向性特徵,即存在距離衰減現象,因此,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更加具有地方化特徵,這已經為經濟發展的實踐所證明。一區域發生的經濟震動將不僅改變自身經濟運行的基本軌跡,也會影響相鄰區域的經濟運行態勢,最終影響相鄰區域整體經濟發展。
2.推動力。目前國內開展的涉及不同空間範圍、不同合作內容與形式的跨區域合作.呈現出的共同特徵是以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動為主導。但是,由於行政區劃剛性約束產生的行政區域經濟屬性的影響,使得各地方政府皆以本區域經濟利益最大化為追求目標,而跨區域的要素配置往往涉及生產活動的空間轉移,並由此產生稅收轉移,成為制約區域間開展長期合作的重要消極因素。跨區域創新合作強調政府與市場機制的共同作用。政府在跨區域創新合作中的主要功能是營造創新合作環境,包括促進知識溢出與知識資本流動的快速交通體系支撐環境、倡導合作創新的文化環境、保障智慧財產權與維護創新熱情的法制環境、推動科技金融與中介組織發展的創新服務體系環境等。而創新成果與人力資本的流動則取決於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市場機製作用。跨區域創新合作強調鄰近區域間的創新共享,依賴快速交通體系與現代化通訊條件等的保障,有可能實現合作區域的“共贏”。
3.區域經濟成長的源泉。傳統意義上的跨區域合作主要是強調通過物質要素空間配置的最佳化推動經濟成長,雖然也強調技術因素的重要作用.但本質上仍是強調技術以外生的方式促進經濟成長。跨區域創新合作。強調知識溢出、人力資本流動形成的知識資本積累影響區域學習曲線,直接對區域新知識資本創造成本產生影響.從而使技術內生化於區域經濟成長過程。從企業層面來看,知識網路可以分為內部知識網路與外部知識網路。企業內部知識網路可以有效推動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與創造,促進組織化學習。而技術發展的日益複雜化和更新速度的快速化.使得單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不可能完全具備所需的相關知識,因此,促使企業主動尋求企業外部知識網路。跨區域創新合作的有效開展,將大大提升企業獲取外部知識資源、建立新知識網路的能力,提高創新水平。
4.合作方式。傳統意義上的跨區域合作採取的合作方式主要有貿易合作(如消除限制商品流通的地區障礙,促進區際貿易發展等)、勞務合作(如開展勞動力供求信息傳遞交流和勞務輸出輸入組織合作,促進勞動力規範有序合理流動)、引導核心區域到腹地區域投資等等,這些合作當觸及行政區域經濟利益時,就會受到地方政府直接或問接的消極影響。跨區域創新合作在促進區際知識溢出的基礎上,致力於實現區際創新共享的合作目標。如加強創新成果的區際流動,對於供給區域和需求區域來說,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方式,相對更容易突破行政區域經濟的束縛。
5.區域分工模式。傳統意義上的跨區域合作往往強調在區際產業間、產品間的投入一產出聯繫基礎上實現的區域分工,著重體現的是產業間、產業內的縱向分工,各區域處於產業鏈條中的不同位置。但是,很多研究發現,由於運輸與信息蒐集存在的規模經濟特徵。區域間最重要的投入一產出聯繫或增長傳遞渠道,發生於區域城市體系之外,投入聯繫並不具有本地化特徵。因此,對於毗鄰區域間的合作來說,這種模式並不具有決定性影響。跨區域創新合作強調鄰近區域間在創新溢出、創新共享基礎上實現的創新分工,往往表現為企業內部價值鏈上的分工。由於區域間在創新要素稟賦條件與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創新中心往往能集聚更多的創新優勢。在創新中心區域與鄰近區域之間可以實現企業研發環節與企、製造環節的價值鏈空間分離.從而使企業更有效地利用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