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毛委員出安源:開國中將丁秋生傳

跟隨毛委員出安源:開國中將丁秋生傳

《跟隨毛委員出安源:開國中將丁秋生傳》內容簡介:他是13歲下礦井挖煤的小童工,16歲跟隨毛澤東出安源加入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後隨軍委幹部團長征,親歷土城戰役、搶渡金沙江、大渡河和保衛中革軍委的多次關鍵戰鬥;抗戰時期,他率領80多人幹部隊伍再度進行“小長征”,通過敵人多道封鎖線,穿越陝、晉、冀、豫等6省到達山東;解放戰爭時期,他隨“山野”、“三野”大軍橫掃中原淮海,先後參加了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許昌、洛陽、開封、濟南以及淮海戰役和渡江等戰役,一直打到解放寧波、舟山……在20年浴血征戰中,他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身負大小戰傷幾十處,有些彈片直到去世之後,才從滾燙的骨灰中取出。新中國成立後,他為海軍建設和重建高級陸軍學校殫精竭慮,積勞成疾,即使是在家“賦閒養病”期間,仍不能停止活躍的思想,將自己在解放戰爭時期改造俘虜兵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寫成了一部長篇。他就是開國中將丁秋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跟隨毛委員出安源:開國中將丁秋生傳
  • 外文名:Following Mao ZeDong out of Anyuan
  • 作者:張嵩山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565509, 7506565501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頁數:441頁
  • 開本:16
  • 品牌:解放軍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跟隨毛委員出安源:開國中將丁秋生傳》是軍隊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張嵩山經深入採訪、走訪當年戰場、查閱大量軍史資料、歷時兩年創作完成這部傳記,作品通過飽含深情的筆墨,以生動的細節描述,記敘了老將軍橫戈馬上、為理想奮戰的一生,在留給人們無限思念的同時,散發著巨大的理想、道德和精神能量!

作者簡介

張嵩山,祖籍江蘇淮安;1953年生於福建;老三屆知青;當過工人;1972年底入伍,現為空軍一級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電視劇《壯志凌雲》、《垂直打擊》、《大龍脈》;長篇報告文學《南線戰事》、《一個傻子和一個市場》、《解密上甘嶺》等,先後獲得“五個一工程”獎、 “飛天獎”、 “金鷹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全軍電視劇“金星獎”一等獎和優秀編劇獎。

圖書目錄

序/1
第一章毛委員號召當紅軍/1
第二章烽火連天反“圍剿”/15
第三章生死二萬五千里/57
第四章陝北高原幾春秋/137
第五章轉戰蒙山沂水間/181
第六章 “山野”頭等兵團/217
第七章從黃軍裝到海軍藍/361
第八章創辦高級步校去/399
附:丁秋生大事記/439

序言

父親對於我不僅是無法割捨的一種血脈延續、一份摯愛親情、一個敬重稱謂,更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一本終生學習的課本,一座人生坐標的豐碑。他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一舉一動依舊那么清晰,那么親切,我覺得他從來就未曾離開過我們。
在我遙遠的記憶里,父親是一個健壯挺拔的人,就如同湖南家鄉那堅強繁茂的香樟樹;父親也是一個威嚴冷峻的人,如同聳立於海中的礁石;父親更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就如同永不停轉的星辰。小時候,每天早晨我們還沒醒來他就離開了家,晚上我們都睡著了他才回家,即使是星期天也很少見他休息,因此,我們感覺他既離我們很近,也離我們很遠,近的是我們一家人就生活在一起,遠的是我們見他一面,說上幾句話還挺不容易。那時父親給我們的最深印象就是他對待自己和家人總是嚴格苛刻,對待他人和身邊工作的同志總是寬容和藹,他工作十分投入,辦事雷厲風行,按母親的話說,“你爸爸一天到晚都像在行軍打仗”。媽媽說得一點不錯,父親打了大半輩子的仗,即使後來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在戰爭年代形成的節奏也慢不下來了。
兒時的我對父親更多的是敬重。他是一位老紅軍,反“圍剿”、渡赤水、翻雪山、過草地,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多次負傷,是一個指揮過千軍萬馬,打過無數勝仗的了不起的英雄。對他敬重之餘,甚至有些畏懼,他對我們兄弟姊妹非常嚴肅,在家裡說一不二,對母親的話我們有時還會頂撞幾句,但他的話誰也不敢不聽,得像命令一樣堅決執行,絕無商量的餘地。我們兄弟姊妹的日常生活從來都是母親關心,父親很少過問,從母親那裡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關愛,而從父親那裡則更多感受到的是嚴厲。細想起來,父親要求我們最嚴格的其實就是三件事:一是要求我們誠實正直。待人做事必須光明磊落、坦蕩真誠,他決不允許孩子說謊話、耍心眼,極看不慣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行為,他常教育我們,“不管將來乾什麼,首先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二是要求我們刻苦學習。他不允許我們睡懶覺,看不得對學習的態度不認真,他過問最多的是我們的學習,檢查最多的是我們的作業,不希望我們放棄任何一次學習機會,每當我們在學習上取得一點成績和進步,他都會流露出難以掩飾的喜悅。三是要求我們勤儉節約。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們從小就穿慣了帶補丁的衣服,老大穿小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小的衣服老三穿,以至我參軍後穿上新軍裝,心裡反倒有些不自在。父親從不允許我們乘坐公家的汽車,常會為水龍頭沒能關緊,離開房間沒有隨手關燈這樣的事情嚴厲批評我們,他看不慣浪費行為,碗裡的飯菜必須吃光,吃剩的飯菜不許倒掉,留著下頓再吃,不小心掉在飯桌上的米粒要一粒粒撿起來吃掉。他常囑咐我們:“你們沒經歷過戰爭年代,沒嘗過餓肚子的滋味,很難體會今天的和平環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人民的勞動,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人們總講“慈母”“嚴父”,實質上,“嚴”又何嘗不是一種“慈”,一種“愛”?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父親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多的理解,在理解中產生出更多的崇敬,特別是相同的工作性質使我與父親在政治形勢、國家發展、黨的建設、國防軍隊和社會民生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心得交流,他在思想、工作和學習上的一些經驗使我受益匪淺,久而久之與父親交談沒有了以往的侷促,更多的是自然和坦誠,哪怕是抽空陪他下上一盤棋,都能圍繞如何把握大局觀、如何提高棋藝討論得熱熱鬧鬧。父親對理想的追求,對事業的執著,對工作的投入,對同志的關心,對知識的嚮往深深打動著、影響著我們,使我們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榮耀。儘管父親對我們依舊是一臉嚴肅、依舊是嚴格要求,但我們已經從他的一臉嚴肅中更多的感受到了關愛,從他的嚴格要求中更多的體會到了寄託,“嚴父”和“慈父”的形象在我們心中逐漸統一,對他的愛和對他的敬也在我們心中得到統一。
父親一生坎坷多舛,他7歲隨祖母從湖南湘鄉老家逃荒要飯來到江西安源,從小吃不飽穿不暖,13歲在安源煤礦當了童工,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在毛委員的親自動員下,他不滿17歲就參加了工農紅軍,走上了革命道路,此後戎馬倥傯,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勝利還是失敗,他都堅決跟著黨走,從未離開過人民軍隊。他的一生貫穿了我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從第一次反“圍剿”戰鬥開始,到渡江戰役後解放舟山群島,他一生中有20年是在戰爭中度過的,血雨腥風、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從士兵到將軍,從陸軍到海軍,從部隊到院校,他一貫勇於創業,敢於應對挑戰,一生中擔任過許多單位的第一任領導,為新部隊的組建做出了貢獻。可以說,是黨和軍隊培養了他,艱難困苦磨鍊了他,殘酷戰爭鍛造了他,使他由一名普通礦工成長為我軍的高級將領。
父親一生淡泊名利,對名利、地位、錢財都看得很淡,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對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嗤之以鼻,對所謂高官厚祿不屑一顧,他最為看重的是自己的三種身份,革命軍人、共產黨員和人民公僕。他始終關注的是軍隊建設,即便是退了休也力所能及地為部隊做各種事情,他總喜歡穿一身洗了又洗的舊軍裝,每當母親商量要給他添置新衣服,他總是說:“部隊發的服裝夠穿了,也穿慣了,不要亂花錢。”他從不忘自己是共產黨員,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只要條件允許他必定要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向組織匯報思想,親自交納黨費,他去世前在枕頭下壓著的半年工資就是他交代我們要為他交納的最後一筆黨費。他最崇尚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越是基層官兵、普通民眾的疾苦他越是關心,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他都把人民民眾掛在心上,父親常說,“人民是最偉大的力量源泉,一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領導幹部必須時時處處為人民民眾著想,為人民民眾辦事,為人民民眾服務,如果脫離了人民民眾,他的生命就會枯竭。”
父親一生是非分明,為人處世講原則是他的底線,贊成也好,反對也好,表揚也好,批評也好,他歷來旗幟鮮明,堅持原則,不怕得罪入。有些同志開始不適應,覺得他有些不近人情,但時間長了就會被他的坦誠和透明所打動,就會感覺他是一個很好相處的入。有兩種人父親是很看不慣的,一種是虛偽、不誠實、講假話的人;另一種是自私自利、一切為自己打算的入。有一件事是我終生難忘的,上國小時一次我們兄弟幾個放學回家,在路上與鄰近學校的孩子打了架,衣服都撕破了,回家怕挨訓,不敢說真話,就說是不小心摔跤劃破了衣服。父親得知真相後氣得臉色鐵青,母親勸他說:“男孩子打個架,你用得著生那么大氣。”父親卻說:“我氣的是他們說了假話。”父親時時要求我們,為人一定要正直、誠實,要多看別人的優點,要善於團結人、關心人、幫助人。我們兄妹中有誰犯錯說了謊,他發現後必定會狠狠批評,相反如果誰主動認錯,他都會理解原諒。
父親一生艱苦樸素,他對個人生活從來沒什麼要求,一套舊軍裝洗得都發白了,他穿在身上感覺很自在。一碗米飯,一碟酸菜,幾隻辣椒就能美美地吃上一頓。他痛恨黨內、軍記憶體在的貪污腐敗,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搞特殊化,抵制亂拉關係、吃吃喝喝、請客送禮等不正之風,遇上這樣的事他會直截了當地批評,毫不留情。他從來不在賓館飯店請人吃飯,戰友、親朋來了就在家裡多炒上幾個菜,邊吃邊聊天,又樂和又節儉。他每次外出或下部隊,總是要求與大家吃一樣的飯菜,不得已的應酬他也要求儘量簡單。他常說:“古人講‘日食三餐,夜眠八尺’,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一個人應該有理想、有信念,應該去追求更高尚的東西。”
父親一生謙虛謹慎,他從不誇耀自己的功績,甚至很少提及自己的過去。儘管他歷經曲折,參加了新中國成立前我軍歷史上歷次重要戰爭,後來也撰寫過許多回憶文章,但對於自己的事他卻極少提及,即便是我們追問,他也是閉口不談。在父親的心目中,他的生命早就不屬於他自己,他認為誇耀個人是可恥的,是無法面對犧牲戰友的。他所述、所寫的大都是那些與他一起浴血奮鬥的戰友們,那些在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功勳卓著的英雄部隊的事跡,那些為了人民解放、新中國誕生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他很反感那些誇大事實、自我吹噓的傳記和回憶文章,認為這樣做是忘記了過去,忘記了根本,無顏面對犧牲的戰友。他曾對我們說:“在人民民眾面前,在革命事業面前,個人永遠是渺小的,作為倖存者,我們沒有資格為自己評功擺好,謙虛謹慎不僅僅是作風要求,更是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 父親一生酷愛學習,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種可貴的學習精神,刻苦鑽研、鍥而不捨、孜孜以求。因小時候家境貧寒,他沒有上過一天學,飽嘗了念不起書的痛苦,深知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他自參加紅軍後,幾十年如一日,無論條件怎樣艱苦,都從未間斷過學習,在日積月累中他掌握了相當的文化知識,從一個
目不識丁的礦工,成長為我軍的一名優秀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父親真正是活到老、學到老,即便是退休,甚至是在病床上,他都從未放棄過學習,年紀大眼睛花,看書很累,他就聽廣播學習,父親晚年購買的唯一奢侈品就是一台進口的收音機,這台收音機跟隨他十多年,走到哪兒帶到哪兒,從不離身,收音機成了他學習的伴侶。父親生前勤於筆耕,寫過不少文章,有戰爭總結、日記、回憶錄、講課稿、學術論文,甚至有詩詞、小說,而且這些作品大多都是他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從他寫的文章里,我們可以更深地感受到,父親的理想、精神和意志都是怎樣產生的,它們讓我們更深地理解了父親。
父親一生樂於助人,對素不相識的民眾、普通幹部戰士、身邊工作的同志,發現誰有困難,他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他接濟過的人連我們都數不清,有烈士遺孤、災區民眾、失學兒童、家鄉親朋、身邊有困難的工作人員等等,每次救災他都要和母親一起捐款捐物。父親生前始終關注著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湖南家鄉的建設,得知這些地方還很窮,民眾生活還很困難,他的心情總是非常沉重。每當他聽到貧困地區的孩子因交不起學費上不了學或中途輟學的訊息,他的心就會像被人揪了一把那樣疼痛,他常說:“我們真是對不起這些孩子呀,革命勝利幾十年了,還有那么多孩子不能上學,不能接受教育,實在是愧對那些死去的先烈啊。”他生前一直堅持給希望工程捐款,家裡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錢,都被他一次次地捐獻給了希望工程,給了許多失學兒童重新讀書的機會。在他臨去世前,仍在病床上向我們交代,將他節餘下來的1萬多元錢捐獻給家鄉的國小,爭取多幫助幾個孩子。
在我的記憶里,父親對我的關愛是最令人回味的。與母親細緻入微、讓人時時感覺溫暖的關愛不同,父親的關愛往往體現在人生道路的關鍵時刻。記得我上國小四年級時,因病休學大半年,課程都落下了,只好在家自學,期末老師勸我留級,我很不情願,要求參加考試。對此,家裡只有父親支持我,他說:“你做得對,就是要有股子不服輸的勁頭。”他親自給家訪的老師做工作,提出“就讓孩子試一試吧,及格了就升學,不及格再留級”。結果我如願以償參加了期末考試,還取得了良好成績,父親非常高興,拿著我的成績單哼起了小曲,那情形我至今還記得十分清楚。1968年初我主動報名參軍,母親和家人都覺得我年紀太小,沒離開過家,擔心我適應不了部隊生活,主張晚兩年再當兵,遠在北京的父親聽到這一訊息卻非常高興,連夜寫了一封長信給我,信中寫道:“……你參軍的年齡和我一樣,這是人生的一大轉折,標誌著你從此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踏上了一條新的道路,我支持你的選擇!但你要知道,從軍這條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在這條路上,必然會有許多的艱難和困苦……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去勇敢地正視它、戰勝它。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軍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懷揣父親這封長信,我登上南下的艦船,從此成為一名水兵。我參軍的年月正值“文化大革命”,部隊受到很大影響,一天到晚搞口號式的政治教育,誰學習業務就是走白專道路。當時我的專業是指揮儀電工,技術性很強,我想多學些業務,有時偷偷地看些業務書,結果被入打了小報告,連五好戰士也沒評上。我把這種情況寫信告訴了父親,他那時正在挨整,靠邊站不說,寫的小說《源泉》也受到了點名批判,日子很不好過。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要做個真正的毛主席的好戰士是很不容易的,遇到的困難是想像不到的,你必須做充分的準備,並以最大的毅力一個個克服它……才能做到。問題不在於你說得如何好聽,而在於學一件、做一件、落實一件,一切要體現在行動上。”他勉勵我堅持下去,並說:“我完全相信你是一定能做到的。”正是父親的鼓勵,使我打消了顧慮,通過刻苦學習,很快掌握了專業技術,邁出了軍旅生涯堅實的第一步。還有一件事也是我終生難忘的,我原本就是敏感體質,在家時就暈車,上艦後我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暈船,艦艇剛離碼頭出港,我就開始頭暈腦漲,艦艇稍有搖擺我就噁心嘔吐,遇到大風浪胃裡的食物要全部“交公”,有時幾天幾夜嘔吐不停,連苦澀的膽汁也吐了出來,有那么三四次我暈船暈得甚至吐了血,上艦不到半年我的體重就掉了十多斤,人瘦得不像樣子,大家公認我為“暈船大王”。有的好心戰友勸我調到陸勤,我的意志也有點動搖,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懷疑自己是否適合乾海軍。正當我彷徨迷茫之際,父親和母親一起來部隊看我,我把自己的情況向父親做了匯報,他當晚與我長談到深夜,就是這次談話,使我重新鼓起了勇氣,堅定了戰勝困難、堅持到底的信心。我懷著對海軍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憑著一股頑強拼搏的精神,在大風浪情況下吃了吐、吐了吃,硬是闖過了暈船這一關。以後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考驗,我都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再也沒有動搖過。父親最後一次對我們教育,是在他臨終前的病床上,他得知我要去新的工作崗位,勉勵我要熟悉情況、謙虛謹慎、踏實工作。他把我們叫到身邊囑託說:“我走後,你們不要期望我會留下什麼值錢的東西,我和你們媽媽這一輩子什麼財產也沒積攢下,我只希望你們繼承三樣東西,那就是強健的身體素質,優秀的思想品質,過硬的成才本領,這些都是用錢買不到的。”父親的這些教誨,至今還縈繞在耳邊,提醒著我、激勵著我、鞭策著我。
在我的印象里,父親跟我系統談及他過去的經歷只有兩次。一次是在紀念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之際,他很激動,比較詳細地敘述了當年他跟隨毛委員參加紅軍,在毛主席指揮下反“圍剿”和艱苦卓絕的長征,在紅軍幹部團任營政委和在中央警衛連任指導員時與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交往的一些往事,以及他一生中受到的那唯一的一次處分。另一次是在他身患重病,經組織全力搶救又一次脫離了危險時,他十分感謝組織的關心,感慨他又一次遠離死神,向我們講述了他一生中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回憶了那些給予他第二次生命的戰友,他認為自己的生命早就不屬於自己,他活著也不僅代表個人,他希望能把那些犧牲戰友的事跡講給後人,永遠不要忘記他們。就是這僅有的兩次回憶,使我了解了父親傳奇般的曲折經歷。
給父親這樣一個人撰寫傳記是困難的,難就難在他從不多談自己,更不談自己的功績,這給傳記本身要圍繞他的事跡來完成的基本要求產生了矛盾;難就難在他一輩子嚴謹認真、客觀求實,撰寫他的傳記必須符合他做事做人的原則,必須資料可靠、有根有據、準確翔實,否則有悖他的意願;還難就難在與父親並肩戰鬥的戰友大都去世了,就是他的部下健在的也已不多,一些有關他經歷的具體細節已無從得知,有些細節只能留下遺憾。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要不要為父親去完成一本傳記我們一直在猶豫不決,怕寫不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更怕寫不準確違背父親的意願,這樣一猶豫,就又耽擱了許多年。
2013年是父親誕辰100周年,我們兄弟姊妹都覺得對父親最好的紀念是將他跌宕曲折的一生、磊落坦蕩的品德、奮鬥不息的精神記錄下來、傳承下去。如今我們兄弟姊妹都是有兒女、孫子的人了,我們都深感下一代對祖輩的了解實在太少了,他們要成為事業的繼承人,太有必要了解他們的祖輩是怎樣浴血奮鬥、犧牲奉獻的,太有必要知道新中國的建立多么來之不易,社會主義道路多么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來之不易,從這個意義上講,留下一本父親的傳記對後人來講是一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所以我們有了為父親完成傳記的想法。好在父親生前寫過詳細的自傳,又有記日記的習慣,雖然戰爭年代的日記在殘酷的環境中丟失了,但以後的日記還是給我們留下不少寶貴的素材,還要感謝組織上為他整理了一份厚厚的檔案,時隔多年他檔案的絕大部分已經不再保密,使我們有了最準確的史料。更要感謝他的許多戰友和部下在他去世後寫了不少回憶他的紀念文章,這些都為我們完成他這本傳記創造了條件。
促使我們有信心高質量完成父親傳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得到了兩位同志直接幫助。空軍一級作家張嵩山是位著名的報告文學作家,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其中《解密上甘嶺》還獲得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他酷愛軍事,是造詣很深的軍旅作家,對我軍的歷史有著很深的了解和研究,從2010年初開始投入這部傳記的寫作後,他詳細閱讀了父親的自傳、檔案、筆記和各類回憶文章,查閱了大量我軍歷史資料,一一走訪了父親生前工作過的單位和戰鬥過的地方,幾乎採訪了所有還健在的父親生前的戰友和部下,這其中有父親所在部隊的師團指揮員,也有長期跟隨他轉戰的參謀人員、秘書和警衛員。他還採訪了所有親屬,特別是連續幾天採訪了在病床上的母親,歷時兩年多完成了這部傳記的書稿,以後又逐一核准史實,廣泛聽取意見,三易其稿修改,為這部傳記的完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項小米是我軍著名的作家和編輯,著有多部長篇、中篇小說、散文和影視作品,獲得多項大獎,特別是她長期從事編輯工作,工作極為嚴謹和認真負責,是我軍史詩般巨作《星火燎原》的主要責任編輯之_,對我軍的歷史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她不僅向我推薦了作家張嵩山,還親自擔任了這部傳記的責任編輯。我和我的家人對他們的感謝難以用語言表達。
時光悠悠,往事如煙,親愛的父親離開我們已整整18個年頭,如今他長眠在曾經浴血戰鬥過的土地上,長眠在他的戰友和同志們中間,他一定是安詳的!
丁一平
寫於父親誕辰100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