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本書游天下:繁華舊夢》是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海飛。
基本介紹
- 書名:跟著本書游天下:繁華舊夢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頁數:150頁
- 開本:16
- 作者:海飛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609318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跟著本書游天下:繁華舊夢》是一本圖文並茂、史料記載比較詳實的散文集,平靜而溫情。一個顯赫的裘氏家族如何令此地折射出光芒,一座宏大沉穩的建築如何在這裡蔓延,一連串動容的典故如何在人們的生活里生根發芽,一個驚心動魄的民國故事如何在跌宕起伏中完成……作者海飛把崇仁台門一扇扇沉重的木門推開,在和煦的日光之下,用文字與相機,為讀者喚回了流逝的年代。在微潤的影像中,似乎可以看到主宰崇仁的核心家族——裘氏家族的身影。
作者簡介
海飛,小說家、編劇。曾在《收穫》《人民文學》《十月》等刊物發表中、短篇小說300多萬字,部分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及各類年度精選本選用。獲人民文學獎等多個獎項。著有小說集《看你往哪兒跑》《像老子一樣生活》等;散文集《丹桂房的日子》《歌聲飄揚在去楓橋的路上》等;長篇小說《花雕》《花滿朵》《向延安》等;影視作品《旗袍》《大西南剿匪記》《旗袍2》《鐵面歌女》《代號十三釵》《隋唐英雄》等。
圖書目錄
一個姓氏的生息路線
在冬陽里翻曬典故
師姑寺消失在煙塵里
不得不說玉山公
五聯台門一場傳奇
敬承書房書香四溢
崇仁台門華美盛宴
沈家台門和酒歲月
玉山公祠:崇仁古建築的代表
老家廟裡數滄桑
偉鎮廟:明朝的最後印記
大祠堂的現代進行時
指道碑指向一段段人生
黃氏碑亭在風中懷想遙遠的節婦
一井一世界
池塘生活
舞獅班:十一代的光陰故事
民間樂隊:一路音樂
圍棋:從五虎傳奇到九段高手
越劇:歲月流響越音不絕
古鎮舊象的私人解讀
假如鳳凰隱沒在崇仁街市
如果在崇仁的風光歲月可以殘留
附:崇仁歷史沿革
華堂古村:翻版的桃花源
引言:隱匿在華堂深處的鄉村耕織
書聖王羲之的人生路線
書聖隱沒在金庭觀
通往王羲之墓廬之路
六代墳塋興華堂
民間建築:書聖后裔的宅居文化
公共建築:存在的惟一解釋就是不朽
華堂老街:無聲電影中的繁華
更樓兩座:敲更人在此製造溫暖
土城:隱沒的鄉村防禦體系
神堂:神像最後的居所
戲台:越音浸潤人生閃過
九曲圳:讓清水洗去村莊塵埃
平溪橋:一條水見證一族人生
碉堡:柔軟鄉村的槍炮歲月
里宅古井華麗的涼
靜修庵:鐘聲在紅塵里滌盪
德鄰庵:與德為鄰
金庭王氏族譜
會期:一個日子因此輝煌
祭祖:紀念書聖和他的東晉歲月
義學:墨風在此集合和出發
書藝:華堂村的靈魂
詩詞: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
燈彩的遙遠光芒
六場水碓今安在
天乙水龍舞寂寞
五百古匾:塵埃以下一場長夢
在冬陽里翻曬典故
師姑寺消失在煙塵里
不得不說玉山公
五聯台門一場傳奇
敬承書房書香四溢
崇仁台門華美盛宴
沈家台門和酒歲月
玉山公祠:崇仁古建築的代表
老家廟裡數滄桑
偉鎮廟:明朝的最後印記
大祠堂的現代進行時
指道碑指向一段段人生
黃氏碑亭在風中懷想遙遠的節婦
一井一世界
池塘生活
舞獅班:十一代的光陰故事
民間樂隊:一路音樂
圍棋:從五虎傳奇到九段高手
越劇:歲月流響越音不絕
古鎮舊象的私人解讀
假如鳳凰隱沒在崇仁街市
如果在崇仁的風光歲月可以殘留
附:崇仁歷史沿革
華堂古村:翻版的桃花源
引言:隱匿在華堂深處的鄉村耕織
書聖王羲之的人生路線
書聖隱沒在金庭觀
通往王羲之墓廬之路
六代墳塋興華堂
民間建築:書聖后裔的宅居文化
公共建築:存在的惟一解釋就是不朽
華堂老街:無聲電影中的繁華
更樓兩座:敲更人在此製造溫暖
土城:隱沒的鄉村防禦體系
神堂:神像最後的居所
戲台:越音浸潤人生閃過
九曲圳:讓清水洗去村莊塵埃
平溪橋:一條水見證一族人生
碉堡:柔軟鄉村的槍炮歲月
里宅古井華麗的涼
靜修庵:鐘聲在紅塵里滌盪
德鄰庵:與德為鄰
金庭王氏族譜
會期:一個日子因此輝煌
祭祖:紀念書聖和他的東晉歲月
義學:墨風在此集合和出發
書藝:華堂村的靈魂
詩詞:那個年代的流行歌曲
燈彩的遙遠光芒
六場水碓今安在
天乙水龍舞寂寞
五百古匾:塵埃以下一場長夢
序言
冬天,陽光薄如蟬翼。在古鎮崇仁的一口方井前,我看到了陽光里升騰的氤氳水汽,以及紀年石碑上刻著的“赤烏二年,,碑文。如果你一抬眼,一定能看到公元239年的氣象,這個被稱為“赤烏二年”的年歲,井台邊必定有打水或洗衣的居民。他們發出古代的笑聲,相互打著招呼。假定那時春暖,和煦的風呼嘯著湧向這個當時還不叫崇仁鎮的村落。我想那時候僅僅是村落吧,據說有一個能讓耳朵在瞬間歡愉的名字——杏花村。
在一個選擇冬天尋蹤的人的腦海里,杏花村只是一種惟關的意象。我願意相信那個年代的樹枝與花朵,在發芽與開放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像細微的蟲子,合唱著美妙的聲音。即便是現在站在古井邊,我的耳畔仍能聽到馬蹄嘚嘚。晉建興四年(公元316年),一個叫裘睿的西晉大司馬(國家最高軍事長官)騎在馬上手搭涼棚。其時,陽光像棉花一樣暖和,馬揚起前蹄嘶鳴的時候,裘睿勒了勒韁繩,這樣的景象,就像是我們眼裡的寬銀幕一樣,把古代在沒有邊際的浮想里上映一遍。待到馬蹄揚起的塵埃落定,裘睿的目光觸摸到了一片溫暖的土地。這樣的山水,一定適合讓疲憊的身心就此停留。這個地方,叫做婺州。這個跟隨晉元帝南渡的官員,選擇了此地作為隱居地。這是一次家族的龐大遷徙,那時候晉剛剛經歷了著名的永嘉之亂,國民死傷無數。丟城失土惶惶不決的元帝帶領中原漢人八大姓,大規模南遷。這個事件被稱為衣冠南渡。衣冠即文明,也就是說中原文明的盛大南遷。
從婺州(金華)到會稽(紹興)的距離並不遙遠。但是如果用雀步一般跳躍的目光來看從前,就必須看到裘氏這個巨大家族的變遷,它和一座寧靜古鎮息息相關。比如說晉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裘氏浩蕩的車隊,又把一個家族從婺州遷到了會稽雲門。為什麼要離開婺州,我們無從考究,只知道裘氏注定要在紹興生根開花了。在此間的600多年裡,這個家族“凡十九代,歷十三朝,六百餘年,聚族六百,人不異居,家不分炊。”這是一個家族綿延生息的盛大合住,其間種種,我們只能憑空猜度,比如這裡面有威嚴家長和鐵定家規,又比如,炊煙籠罩著裘氏大屋時,一定瀰漫開去,氣象萬千。這樣的合住,幾乎可以稱之為美麗的神話。
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真宗皇帝因了這個“美麗神話”而敕彰裘氏為“義門”。直到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裘氏第二十一世裘永昂因愛剡水之關而從紹興分遷嵊西,成為在崇仁紮根的第一世祖。裘氏子孫奉祖宗之法,崇尚仁義為本,故名崇仁。宋嘉定年間(公元1208—1224年),始設崇仁鄉。
這一串長長的紀年,在白駒過隙一般的光陰里,把薰風微雨中黃花燦然的杏花村演變成了崇仁。此前的長長的一個叫“唐”的朝代里,張、黃、李、段、白五大姓就在此聚居,他們或農或織或商,樂此不疲地進行著唐朝的民間娛樂活動,當然還不時地去那口打著“赤烏二年”商標的古井邊洗一下唐朝樣式的服裝。儘管崇仁不是屬於裘氏的,但是裘氏像一隻大手一樣,把崇仁推向了高潮。它的高潮,就是古建築群的建成。這需要強大的經濟後盾,別人沒有,裘氏有。而崇仁鎮的歷史,幾乎有一大半就是裘氏家族的變遷史。
如果你現在徜徉在崇仁古鎮裡,你會被那些斑駁的青磚和潮濕而鮮綠的青苔,以及滿眼的灰瓦而淹沒。就像淹沒在某個年月里,長臥不醒。沒人能知道家族歷史將來的方向,像水中搖擺著的水草,你不能確定水草是飄向左還是右。就像裘氏世祖不會想到一場南遷,再從婺州到紹興雲門,再到崇仁,或者是遷徙到某一個地方?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幕總是在不經意間拉開的。
翻開某一年一個普通的日子,裘氏登場……
在一個選擇冬天尋蹤的人的腦海里,杏花村只是一種惟關的意象。我願意相信那個年代的樹枝與花朵,在發芽與開放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像細微的蟲子,合唱著美妙的聲音。即便是現在站在古井邊,我的耳畔仍能聽到馬蹄嘚嘚。晉建興四年(公元316年),一個叫裘睿的西晉大司馬(國家最高軍事長官)騎在馬上手搭涼棚。其時,陽光像棉花一樣暖和,馬揚起前蹄嘶鳴的時候,裘睿勒了勒韁繩,這樣的景象,就像是我們眼裡的寬銀幕一樣,把古代在沒有邊際的浮想里上映一遍。待到馬蹄揚起的塵埃落定,裘睿的目光觸摸到了一片溫暖的土地。這樣的山水,一定適合讓疲憊的身心就此停留。這個地方,叫做婺州。這個跟隨晉元帝南渡的官員,選擇了此地作為隱居地。這是一次家族的龐大遷徙,那時候晉剛剛經歷了著名的永嘉之亂,國民死傷無數。丟城失土惶惶不決的元帝帶領中原漢人八大姓,大規模南遷。這個事件被稱為衣冠南渡。衣冠即文明,也就是說中原文明的盛大南遷。
從婺州(金華)到會稽(紹興)的距離並不遙遠。但是如果用雀步一般跳躍的目光來看從前,就必須看到裘氏這個巨大家族的變遷,它和一座寧靜古鎮息息相關。比如說晉義熙年間(公元405—418年),裘氏浩蕩的車隊,又把一個家族從婺州遷到了會稽雲門。為什麼要離開婺州,我們無從考究,只知道裘氏注定要在紹興生根開花了。在此間的600多年裡,這個家族“凡十九代,歷十三朝,六百餘年,聚族六百,人不異居,家不分炊。”這是一個家族綿延生息的盛大合住,其間種種,我們只能憑空猜度,比如這裡面有威嚴家長和鐵定家規,又比如,炊煙籠罩著裘氏大屋時,一定瀰漫開去,氣象萬千。這樣的合住,幾乎可以稱之為美麗的神話。
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真宗皇帝因了這個“美麗神話”而敕彰裘氏為“義門”。直到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年)裘氏第二十一世裘永昂因愛剡水之關而從紹興分遷嵊西,成為在崇仁紮根的第一世祖。裘氏子孫奉祖宗之法,崇尚仁義為本,故名崇仁。宋嘉定年間(公元1208—1224年),始設崇仁鄉。
這一串長長的紀年,在白駒過隙一般的光陰里,把薰風微雨中黃花燦然的杏花村演變成了崇仁。此前的長長的一個叫“唐”的朝代里,張、黃、李、段、白五大姓就在此聚居,他們或農或織或商,樂此不疲地進行著唐朝的民間娛樂活動,當然還不時地去那口打著“赤烏二年”商標的古井邊洗一下唐朝樣式的服裝。儘管崇仁不是屬於裘氏的,但是裘氏像一隻大手一樣,把崇仁推向了高潮。它的高潮,就是古建築群的建成。這需要強大的經濟後盾,別人沒有,裘氏有。而崇仁鎮的歷史,幾乎有一大半就是裘氏家族的變遷史。
如果你現在徜徉在崇仁古鎮裡,你會被那些斑駁的青磚和潮濕而鮮綠的青苔,以及滿眼的灰瓦而淹沒。就像淹沒在某個年月里,長臥不醒。沒人能知道家族歷史將來的方向,像水中搖擺著的水草,你不能確定水草是飄向左還是右。就像裘氏世祖不會想到一場南遷,再從婺州到紹興雲門,再到崇仁,或者是遷徙到某一個地方?這些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幕總是在不經意間拉開的。
翻開某一年一個普通的日子,裘氏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