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王陽明一起修心+跟倉央嘉措一起修行

跟王陽明一起修心+跟倉央嘉措一起修行

《跟王陽明一起修心+跟倉央嘉措一起修行(套裝共2冊)》內容簡介: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濕著作為的大家。在學術思想方面,他繼承宋代火儒陸九淵的“心學”,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其思想流傳至今,響徹中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跟王陽明一起修心+跟倉央嘉措一起修行(套裝共2冊)》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出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倉央嘉措是西藏讓人珍愛的上師,足踏蓮花而來,走過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他的一生是…個難以捉摸的,也是一個永恆不朽的傳奇。他一生跌宕,甘心輾轉,在平凡和超脫之間,在信仰和自由之間,在入世和出世之間,追尋最終彼岸的寧靜。走近倉央嘉措,追隨他的修行歷程,與他相逢在神山上、在聖湖畔、在草原上……是一本通俗讀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跟王陽明一起修心+跟倉央嘉措一起修行
  • 類型:勵志與成功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作者:楊嶸 谷研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486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楊嶸、谷研、李倩編著的《跟王陽明一起修心跟倉央嘉措一起修行(共2冊)》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將倉央嘉措的佛法智慧融人生活中,以佛的思想和理念來指導人們做人做事,教你以佛的智慧在生活中修行,從而找到幸福的真諦。本書將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及其心學的基本宗旨,並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出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

圖書目錄

《跟王陽明一起修心》目錄:
王陽明心學的影響
心學的流傳
心學對中國的影響
心學對日本及其他國家的影響
寬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欲修身,先養心
看破繁華,不動於氣
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身處泥濘,遙看滿山花開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空心,才能容萬物
讓生活回歸簡單
誠心: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真心著眼,敦本尚實
保持本色,出以真情
樸實的人生態度
泰然自處,真心生活任天然
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至誠勝於至巧
不欺不詐,信守承諾
進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聖人和貴人都是自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志當存高遠,路從腳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只是做好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
道德心: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
以德為先,德才兼備
君子如玉亦如鐵
頂天立地,剛正不阿
養,一身浩然正氣
得人心,得天下
素淨心:減一分人慾,得一分輕快
身外物不奢戀
心安理得,知足常樂
“財”是靜心的攔路虎
養心在於寡慾
榮辱毀譽皆泰然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安貧樂道也是信仰
徒有虛名不中用
在名利中尋回單純
少一些機心,少一些痛苦
喜樂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財富是外形,心是快樂的根
沉浮動靜皆人生
幸福在於追求得少
無執無著,無滯無留
幸福源自內心的簡約
時時微笑,雨打芭蕉也無愁
要活得輕快灑脫
細心: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事事精細成就百事,時時精細成就一生
學無息止,巔峰之上有巔峰
把握現在,認真做每一件事
不懈追求,不給自己定底線
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忍耐心: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
面對成敗淡定處之
耐住等待,才能苦盡甘來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華
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
人生需要經過反覆磨鍊
深陷逆境,其實“別有洞天”
寂寞是最大的考驗
反省心: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
靜察己過,勿論人非
自省是滌盪心靈的清泉
終日不忘反省
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君子改過,人皆仰之
反觀自身,不斷自我提升
謹慎心:三思而後言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言辭不可太露骨
嘴巴閉關,舌頭收箭
好話說過了不如不說
少妄言,多好話
言滿天下無口過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載物
待人處世,忍讓為先
退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宰相之肚,納小人之船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不急人怒,忍讓內斂
恕人之過,釋人之嫌
忍小事成大事
心存厚道,寬容他人
……
平常心: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謙卑心:謙受益,滿招損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跟倉央嘉措一起修行》

序言

王陽明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的“心學”,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中國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曾說:“王陽明是偉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復活者。”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甚至認為,王陽明是近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更有甚者說: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聖人,他們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可見,王陽明在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立新兩方面的重要地位。
王陽明的心學,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說。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是心學說的基本觀點。王陽明認為人心是根本的問題,是產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針對當時社會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說,糾正了朱熹先知後行的知行觀。他認為知和行是不能夠相分離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總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王陽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百死乾難中得來”,是“千古聖賢相傳的一點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讓心回到“無善無惡”明潔的本真狀態,是通過主體的意識達到自我道德的修養,規範自我的行為。致良知被稱為王陽明心學的核心部分。從良知出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聖人。只要維護心為本體,做到心外無物,追求透徹的本心,胸懷灑脫、超然人聖,便沒有什麼困難可言!這個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振聾發聵的作用,打破了程朱理學的禁錮,為委靡消沉的社會灌注了生機與活力,一時間心學占據了當時學術的主導地位。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旨在呼喚人的本體意識,著重強調個體本身的價值和自我人性的修養。
王陽明的心學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現在的社會也具有深刻的意義。面對節奏越來越決、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生活,疲憊不堪的人們精神生活逐漸荒蕪,心靈也越發孤獨。王陽明的心學高揚主體意識,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灑脫,對改善現代人的精神狀態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讓疲憊脆弱的現代人重新獲得強大的內心,在浮躁的社會中獲得內心的寧靜、充實與幸福,是現代人修養身心的最佳指導思想。同時,王陽明的心學對現代人個性的發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業的開拓進取也都有著有益的啟示。由此,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本書將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及其心學的基本宗旨,並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出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了王陽明在立志、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面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