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猴

跗猴

跗猴(Tarsier)又叫菲律賓眼鏡猴,生活在亞洲熱帶森林中。它們身長僅15厘米,而尾巴則長達25厘米。跗猴,眼睛只能直視不能轉動,所以他們看東西總是要轉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跗猴
  • 別稱:眼鏡猴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靈長目
  • :眼鏡猴科
  • 分布區域:亞洲熱帶森林
分類地位,演化,分布,形態,生活習性,保護,

分類地位

跗(fū)猴科(Tarsiidae)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的一科。又稱眼鏡猴科,因眼睛非常大而似眼鏡而得名,其眼睛所占的比例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大的。現存的幾種跗猴均是體型非常小的靈長類,大者體重僅140克,小的不到100克,後肢長,極善跳躍,甚至可以跳出6米遠,其跳躍能力只有針爪叢猴能與之媲美。跗猴為夜行性樹棲動物,常在森林的下木層活動,主要捕食昆蟲,其高超的跳躍能力使其甚至能捕捉空中的飛蟲。
圖為成年跗猴圖為成年跗猴
它們長有特別長的腳踝和長腿,極能適應攀附和跳躍,手指和腳趾上還長有吸盤似的圓盤,抓物非常牢固。它們沒有窩,睡覺時就緊抱直立的樹幹。它們雖然只有15厘米長,卻可以跳180厘米的距離,跳躍時,線狀的尾巴左右擺動,以保持平衡。它們的兩隻大眼睛能準確地判斷距離,所以能夠在跳躍中捕食昆蟲。雌猴懷胎6個月便生產,幼猴一出世便能抓住母親或緊抱樹枝。跗猴數量很少,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演化

跗猴出現於距今6000萬年以前,一直延續到現代。在歐洲和北美洲曾經發現了許多古新世和始新世的古跗猴類的化石,並且一直延續到中新世的早期,中新世以後,除了人類以外,其他的靈長目動物均在北美洲消失了,而南美洲的靈長目動物可能是在漸新世時期由北美洲經過各個島嶼而逐漸進入到大陸的,由於當時在北美洲僅有古跗猴一類的靈長目動物,所以倘若這種假說能夠成立的話,南美洲的靈長目動物則只能由古跗猴類獨立繁衍演化而成,因而與其他大陸的靈長目動物的譜系完全不同。

分布

跗猴類從前曾經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例如在我國發現的黃河猴和秦嶺盧氏猴等古代靈長目動物都屬於跗猴類。現生的跗猴僅分布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婆羅洲等東南亞熱帶森林中。從跗猴所具有的某些性狀特徵來看,它似乎是介於原始的狐猴與更為進化的猿猴類之間的一個居間類型。跗猴數量很少,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形態

跗猴類是一支高度特化的靈長目動物,體長只有9—12厘米,體重為150克左右,像一個小老鼠一樣,甚至可以讓它在自來水鋼筆上爬來爬去。它有十分厚實的絨狀毛皮,毛色為灰色、黃褐色、淡褐色等,毛的基部呈石板灰色,下體的毛色較淡。圓圓的頭部能轉動180度,一對膜狀的大耳殼不時地在煽動著,在睡眠時也會隨意地折迭起來,將外界的聲音隔絕。在短短的臉面上,有一個短而尖突的嘴巴和很大的犬齒,還有一對異於平常、大得出奇、直視前方的大眼睛,周圍環生著黑斑,占據了臉的大部分,把鼻子擠得又小又窄,就像戴著一副寬邊眼鏡,所以叫做眼鏡猴。它的後肢特別長,脛骨和腓骨癒合在一起,後肢上的肌肉也很發達,善於奔跑、跳躍和攀樹,因為跗骨也是格外的長,所以又被叫做跗猴。除了第二、四趾有爪外,其餘各指(趾)都長著扁平的指甲;腳底有起皺的皮墊,在趾端擴大成球莖形的肉墊,使其表面的面積有所擴大,並有吸附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摩擦力和四肢的握力,即使爬在光滑的石塊上,也能吸附在物體上攀援前進。眼鏡猴就是靠著這種特殊的腳趾在樹幹和樹枝上靈巧地穿來穿去,十分自如,有時一躍竟達數米之遠。它還時常僅用後肢倒掛著身體,空出前肢來握住樹枝或抓食物;有時也從樹幹上直接向下滑到地面。它的一條幾乎赤裸裸的尾巴,長得比身子還要長,但尾巴的頂端卻生有一大撮毛。

生活習性

跗猴生活在亞洲熱帶森林中。它們身長僅15厘米,而尾巴則長達25厘米。它們長有特別長的腳踝和長腿,極能適應攀附和跳躍,手指和腳趾上還長有吸盤似的圓盤,抓物非常牢固。它們沒有窩,睡覺時就緊抱直立的樹幹。它們雖然只有15厘米長,卻可以跳180厘米的距離,跳躍時,線狀的尾巴左右擺動,以保持平衡。它們的兩隻大眼睛能準確地判斷距離,所以能夠在跳躍中捕食昆蟲(但只能直視)。雌猴懷胎6個月便生產,幼猴一出世便能抓住母親或緊抱樹枝。跗猴主要在夜晚活動於熱帶和亞熱帶的茂密叢林裡,白天隱藏在樹叢中睡大覺,一雙大耳朵和大眼睛說明視覺和聽覺都很靈敏。它的性情十分膽怯,平時獨棲於樹上,或者成對棲息在樹上,但不象其他猴類那樣群居生活。它主要吃各種植物的果實等,也吃昆蟲等小動物。雌獸長有2—3對乳頭,懷孕期為180天左右,每胎產1仔。幼仔出生後只有6厘米長,身上被有絨毛,眼睛已經睜開。
跗猴跗猴

保護

經過科瑞拉鎮(鸚鵡城Corella),在卡那普納潘村(Canapnapan)內就是跗猴遊客接待中心(TarsierVisitorsCentre),一個專門致力於保護和研究菲律賓跗猴的野生動物保護中心。雖然菲律賓跗猴通常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猴子”,但是它實際上應該被歸到原猴類(Prosinians),該類哺乳動物的其他種類在附近的薩馬島(Samar)和萊特島(Leyte),以及棉蘭老島個別的森林中都能見到,但是在波荷島上它們的現存數量是最多的。因為菲律賓跗猴瀕臨滅絕,所以跗猴遊客接待中心已經開始對其進行圈養繁殖項目。
跗猴
跗猴最先被西方生物學家所認識到是通過傳教士J.G..卡蒙(J.G..Camel)在1705年對生物學家J.帕提文(J.Petive)描述的一種據說是來自菲律賓動物。這種動物已經有約4500萬年的歷史並可追溯到第三紀時期,而且也很可能是一直在菲律賓生存的最古老的陸地動物之一。
據說菲律賓跗猴是ET外星人和其他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受青睞的外星生物的靈感來源。這個小小的靈長類動物可以被捧在手心裡,但是它能跳到5米高並且能將它的腦袋旋轉近360度。它的耳朵能向聲源方向轉動,它那無辜的大眼睛比人類的眼睛大150倍。它們有尖利的牙齒和像三腳架一樣用來平衡身體的長尾巴。它們靠昆蟲為食,在夜間捕食,但是在白天行動遲緩怠惰。
在波荷的其他空曠地區,跗猴被關起來供遊人參觀。但位於鸚鵡城內的跗猴遊客接待中心裡有12.5公里可徒步的小徑。在這裡遊客在參觀跗猴的時候可以看到它們更自然的生活習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