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根據生物力學的需要,跑步鞋可分為減震性跑步鞋、穩定性跑步鞋、
運動控制跑步鞋三大類。提供減震性的跑步鞋,通常有較柔軟的夾層
鞋底,輔助足部在運動時均勻受力,幫助足部減震。鞋體通常較輕,穩定性會相對較差。提供穩定性的跑步鞋,鞋底通常具有受力均勻的TPU塑膠片或內側具有高密度材料結構。這些特殊的設計能夠預防因足部輕度內翻所造成的損傷,為足部內側邊緣提供良好的支撐力和耐久力。提供運動 控制的跑步鞋,通常比較堅硬,它能夠減小或控制足部的過度內翻,防止腳踝受傷,這種跑步鞋的重量通常要比其他跑鞋重。構造一般是,內層為大面積受力均勻的TPU塑膠片和延伸到前腳掌受力點的高密度加強材料,用以控制足部內旋,夾層鞋底提供持久性;外層的橡膠更加耐磨。
不同種類
運動鞋生產廠家已經對很多人的腳型進行了
運動生物力學研究,並針對不同的腳型特點生產出相應的鞋來滿足不同人的需要。跑步鞋可以根據其功能分為6種(控制動作類、減震加墊類、穩定類、比賽類、越野類、休閒類),鞋型可以分為直型、半彎曲型、彎曲型3種
結構相似性
質量較好的跑步鞋無論什麼品牌其主要結構都有相似性。其中外底是接觸地面的一層,質地稍硬、耐磨、有防滑功能。也有少數極輕的跑步鞋沒有外底,這類鞋只適合在跑步機上跑步時穿著。中層底是最重要的減震層,它比外底軟,腳弓處的支撐可以控制鞋彎曲的扭曲力,並把落地時的衝擊力從腳跟傳導到腳掌。鞋後跟里的減震裝置是最重要的,各品牌有各自的技術與特點。內底通常可以取出,它是減震和矯正腳型缺點的最後一道防線。鞋面主要有純皮、GTX面料和尼龍編制三種,主要是讓腳與鞋緊密結合,兼有
透氣散熱的功能。鞋後跟的硬幫可以提高腳落地時的穩定性
腳型步態
究竟哪一類跑步鞋適合你,這需要你在了解自己腳型和步態類型後才能下結論。
人的足部通常有一個正常彎曲的弓型結構,我們稱之為“足弓”。當做濕腳印試驗時,留下的足印中間會缺少一塊。根據缺少部分的大小,可將人的足分為正常足型、平足和弓型足。
濕腳印測足型:將沾過水或者墨汁的右腳踩在一張白紙上。找到足印兩側最寬處的點分別垂直畫出兩條平行線。在足印中間缺少部分的弧線上找到最靠近右側垂直直線的點,過此點,畫一條垂線。左邊為A區,右邊為B區。根據A、B區的比例確定足型。
正常足型:A、B區的比例接近於2∶1。
特點:這種足型在運動的過程中,通常是用腳的外側著地,腳踝會輕微向內彎曲,這樣可以有效地吸收振動。
最適宜的跑步鞋:能夠提供一定穩定性的跑步鞋。
提醒:一般來說,一雙符合生物力學足弓正常的雙腳,沒有必要穿改善運動控制的鞋。
平足:A、B區的比例應該小於或者等於1∶1。A區比正常足型的足印要小。
特點:足弓非常矮,足印看起來就像整個腳底。跑步時,足部通常以外側著地,腳踝表現出過度向外彎曲。時間長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疲勞性損傷。
最適宜的跑步鞋:控制足弓下降,堅固鞋底,能提供運動控制,或高穩定性的跑步鞋。
提醒:避免選擇具有很好減震效果的跑步鞋,因為它們會相對缺少穩定性。
弓型足:A、B區的比例應該大於2∶1。A區比正常足型的足印要大。
特點:足印呈現出狹窄的印記。嚴重者沒有B區。這種足型通常處於外旋狀態,具有較好的靈活性,足弓本身卻不能提供足夠的減震作用。
最適宜的跑步鞋:帶避震的跑步鞋能夠提供充足的彈性,保護足部免受振動。
提醒:避震效果好的跑鞋靈活性會相對較弱。
步態:跑步時,腳掌的外側會與地面最先接觸。同樣足型的人,鞋底的磨損部位卻可能不同,這是因為每個人跑步的姿態有所不同,足在運動過程中的正常著地應該是腳跟先著地,然後將重心落在整個腳掌上,然後平穩過渡到五個腳趾,同時受力並蹬地。
嚴重的旋內:跑步時腳尖會帶動腳踝向內旋轉,著地後足心嚴重外翻,重心落在足的內側。足與腳踝不能給身體提供良好的穩定性,來自地面的震動不能被有效地吸收。
正常步態:在一個步態周期末,腳尖會帶動腳踝向外輕微旋轉。足與腳踝能夠保持與小腿成一條直線。著地後重心會落在整個腳掌。這就意味著足和腳踝可以有效地吸收來自於地面的震動,支撐並穩定身體。為腳趾蹬地做好準備。
最適宜的跑步鞋:具有良好減震功能的跑步鞋。
足外旋:跑步時,腳尖會帶動腳踝向外旋轉。足著地後重心落在足的外側。但在整個步態周期中,足心並不會翻向內側。由於著地後,足的外側持續受力,這將導致足在離地期蹬地過程中,小腳趾承擔了大部分壓力。
最適宜的跑步鞋:柔軟性強,具有減震功能的跑步鞋,特別是鞋底具有密度適中的透氣性夾層的跑步鞋。
(一) 後跟要牢固,才能使腳踵穩定,不易傾斜。
(二) 後跟的上方要有適當突起的襯舌,既能保護跟腱,又不會刺激跟腱才行。
(三) 鞋帶的下方,需有襯舌,才能保護腳背及伸趾肌腱。
(四) 鞋頭最好要高且圓,才不會夾住腳趾,或造成趾甲床血。
(五) 鞋跟要寬大穩固,鞋底要有柔軟的的夾層,以吸收衝擊的效果。最後端須呈斜面狀,以利腳向前移動。
(六) 鞋底要分層,前後的厚度及材料不同。最下層直接和地面接觸的部份要堅固耐磨,但也不要硬到失去緩衝的效果,並且須有適當分布的突起物,對地面才有牽引力,才不會滑倒。
(七) 鞋底的前1/3處要柔軟,才能適合庶趾關節的背曲,減少跟腱的傷害。
(八)選鞋時間最好在下午。因為那時的腳已經活動了幾個小時,會比早晨時大。並且選鞋時要穿著
運動襪,最好先一腳穿新鞋,另一腳穿舊鞋,這樣相互比較之後,才兩腳都穿新鞋,最容易看出是否合腳。
(九)腳趾前端應預留空間,不可和鞋頭接觸,因為鞋子穿久了可能變寬,但不會增長,因此鞋子的長度一定要比腳的實際長度多2、3公分以上比較適當。
(十)各廠牌的跑鞋售價不一,有的高達幾百元,對一般人來說,並不需要去買最貴的,因為較貴的跑鞋往往是名牌的競賽鞋,為了減輕鞋的重量而有所不同,這種競賽用的跑鞋並不適合平時的訓練,因此不要被價格所迷惑。
(十一)鞋面材料對價格的影響也很大。使用上等皮料製成的鞋面理論上比較耐用,但是實際上往往是鞋底 先磨損。GTX面料和
尼龍網編織成的鞋面比較輕,透氣性較佳,腳比較容易保持乾燥涼爽,在長距離的賽跑時,也能適度的伸展以容納稍為腫大的腳,這些都是它的優點因此不必堅持非買皮面的跑鞋不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穿跑步鞋從事籃球、網球等球類運動。因為球鞋兩側都需要特彆強化,以利於腳的轉動及突發性的移動,鞋底前後厚度也比較平,如果穿跑步鞋來打籃球、網球等會常常會發生扭傷腳的運動傷害。
選擇
不管從事哪項運動,其實穿的鞋是很重要的。在跑步時候,跑步穿什麼鞋需要我們很認真去選擇,因為一個好的跑鞋能給運動者帶來輕鬆的愉悅感。
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跑步鞋,如果只是偶爾跑跑步,喜歡穿著跑鞋
逛街、上學上班,可以選擇造型經典更好搭配的款式,如NIKE Cortez、Air Max、SuperNova等,喜歡長跑應選擇輕質的跑鞋,如
adiZero和Marathon系列,腳步容易出汗應選擇透氣性良好的跑鞋,如愛迪達清風系列、NIKE Free系列,或
GORE-TEX(R)面料系列,容易崴腳或者扁平足應選擇有防側翻控制系統的跑鞋,如LunarGlide系列等等。
解析跑鞋背後秘密 教你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利器
當你決定要跑步的時候,肯定會想到買一雙跑鞋,但是,當你看到眾多跑鞋時,是不是有些不知所措了呢。別急,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關於跑鞋的知識。
第一:跑鞋存在的意義
我們日常的跑步都會對膝蓋造成衝擊。而衝擊的力量大約是體重的3到5倍。跑步的時候,我們整個人騰空而起,接著落地,然後瞬間再騰空而起,這些動作反覆進行。跑步時產生的這些衝量則主要由膝蓋的軟骨吸收。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有60公斤左右,那他的膝蓋在跑步時接受的衝擊就有200千克左右。很多保護不周的跑步愛好者下半生都承受著膝蓋傷病的折磨,甚至走路都需要扶著東西。所以我們在跑步的時候就需要一個東西來代替膝蓋吸收衝擊力,保護骨頭。因此,跑鞋就出現了。
我們可以把跑鞋想像成一個彈簧。我們跑步時要用一個東西代替膝蓋的軟骨結構吸收衝擊,完成這個任務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術。它能把膝蓋軟骨原來該承擔的形變分一些給這些材料來承擔,膝蓋的工作就會少一些。跑鞋不是為了讓我們跑得更快,而是為了讓我們跑步的時候不受傷。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義。
第二:跑鞋的種類及區分
1、
慢跑鞋:為普通跑步愛好者準備的。全力注重保護,避免運動傷害。一般壽命是跑程1000千米。特點是重,保護完善。
2、性能訓練鞋:為專業,半專業長跑運動員準備,賽道訓練專用。這種鞋注重的是保護和輕巧的平衡性,一方面要避免運動員訓練受傷,另一方面也要讓運動員出成績。
3、馬拉松鞋:僅為跑馬拉松準備的鞋,不適合日常慢跑。它輕到幾乎沒有重量,保護性能差,壽命極短。
知道了跑鞋的種類,我們就來看看區分它們的方法:慢
跑鞋一般都比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訓練鞋居中,能感覺比普通運動鞋輕,比慢跑鞋遠輕。馬拉松鞋非常輕薄,幾乎沒有重量,
鞋底也很薄,和容易分辨出。跑步愛好者更適合慢跑鞋。這種鞋的保護比起慢跑鞋是遠遠不足的,因為一方面專業運動員身體狀況遠好於我們這些愛好者,避免運動傷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為了追求輕便,廠家必須放棄大量保護技術。這種鞋存在只有一個目的,為專業馬拉松運動員追求比賽最高成績。
三、判斷自己該用什麼鞋
判斷自己改用什麼鞋子,這涉及到四大點
1、跑步路況
道路首先分為了越野和徑跑兩種。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么“好的”,山路,土路,樹林。徑跑就包括賽道,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膠,水泥,柏油,都算。
2、跑步姿態
這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錯的一步。如果搞錯了,結果可能讓你花幾百上千跟買來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一般跑步的姿態有三種,外翻,內翻,嚴重內翻。這三種是連續漸進關係。
對應關係:
外翻——高足弓——沒有八字腳或內八字——對應跑鞋:避震型
內翻(外翻不足)——沒有八字腳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對應跑鞋:穩定型
嚴重內翻——典型扁平足——嚴重外八字——對應跑鞋:姿態矯正型
絕大多數人都是外翻或者內翻,嚴重內翻的鞋很難買。
3、足型判斷
可以自己脫下
襪子判斷足型,但是這個判斷是不準確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內翻的。百分之百準確的判斷需要專業測定跑步姿態的機器,或者有經驗的人看你跑步時候的姿態狀況。
另一個百分之百準確的辦法需要你找一雙沒有姿態矯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馬拉松鞋等等,跑到嚴重磨損,然後看磨損情況判斷。明確沒有姿態矯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馬拉松鞋,雙星一般的板鞋之類,如果用這種鞋子跑過,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側(小腳趾頭一側),那就是外翻,如果是內側(大腳趾一側)就是內翻。如果兩側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間磨的厲害,那避震和穩定型跑鞋都可以試一下。
高足弓主力考慮避震型,也嘗試一下穩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嘗試穩定型,也去嘗試一下避震型。
4、裝備量
裝備量是兩個概念的集合:體重+鍛鍊強度。
體重越大,鍛鍊強度越高,跑步的衝擊就越大。體重代表著單次衝擊的力量,鍛鍊強度代表這個衝擊會持續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於你的膝蓋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說來,好的
跑鞋都設計為足以應對單次3千米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鍛鍊強度。跑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裝備量級,輕量級,大量級。
大量級是“針對”大體重設計的,這就意味著假如你體重不夠,你跑步的衝擊力可能不夠大,那這些“頂級款”設計來吸收大衝擊力的彈性材料就顯得太硬了。對於跑者來說,明顯的感覺就是:鞋底好硬!這樣的情況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蓋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所以,儘量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裝備量級,不要只盯著頂級款。大裝備量級和輕裝備量級的分界一般是75千克,如果你的體重緊接這條線,而跑步距離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據自己情況靈活選擇。
跑步新人要注意:防曬泡腳休息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