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分支菌病 - 簡介,足分支菌病 - 病因,真菌引起,放線菌引起,足分支菌病 - 臨床表現,
足分支菌病 - 簡介
足分枝菌病,又稱足菌腫(mycetoma)、足菌病,系皮膚和皮下組織的一種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疾病,伴有瘺管形成和流出帶有顆粒的膿液,由多種致病菌引起。足分枝菌病好發於熱帶、潮濕和多雨的地區和季節,亞洲的印度,非洲的蘇丹及中美洲的墨西哥最為多見,中國亦有報告。患者男多於女,中年最多,赤足的勞動人民最易感染。
足分支菌病 - 病因
病因有放線菌屬、多種菌屬,兩類各占一半。
真菌引起
真菌性足分枝菌病(eumycetic mycetoma) 由條件致病性真菌引起,已報告的已有16種之多,如馬杜拉足腫菌(Madurella mycetomatis)、波氏足腫菌(Pseudallescheria boydii)等。研究發現皮膚癬菌如奧杜盎、羊毛樣、鐵鏽色小孢子菌及石膏樣、斷髮、疣狀與紫色毛疣菌也可引起足菌腫病變。
放線菌引起
放線菌性足分枝菌病(actinomycetic mycetoma)由放線菌屬的巴西奴卡菌(Nocardia brasilliensis)和馬杜拉放線菌(Actinomadura madurae)等8種引起。
病原菌不同還表現在顆粒大小、硬度和顏色的不同,如馬杜拉足腫菌顆粒一般0.5mm大小,無菌鞘,質硬,黑色;而波氏足腫菌顆粒1mm大,有菌鞘,質軟,黃白色;馬杜拉放線菌顆粒一般大於0.5mm,質軟,有菌鞘,黃白色;而巴西奴卡氏菌顆粒0.5mm大,可有菌鞘,質軟,色白;只有白利梯足腫菌顆粒為紅色。上述致病菌除伊氏放線菌外都存在於土壤,也是植物的致病菌。人因工作或生活接觸這些致病菌,通過破損的皮膚而引起感染。與其他同類真菌病一樣,傳染途徑通過皮膚者,損害常為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