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麥加

趙麥加

趙麥加,基督教徒,第一個到南疆傳福音的漢人宣教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麥加
  • 別名:趙崇義
  • 出生日期:1919年
  • 出生地:河南省林縣
人物生平,人物家庭,

人物生平

因為饑荒,幼年時隨父母逃難到山西長治地區屯留縣市澤莊。那裡的居民多來自林縣,當基督福音傳到市澤莊後,人們紛紛信主,因此這個村莊就被叫作"福音莊",直到解放後才被更名為"市澤莊"。 趙崇義有兩兄兩姊,剛到山西時,因為沒有房子住,他們只能住在窯洞裡。父親當挑夫,母親幫人納鞋底,收入非常有限,生活十分艱難。小崇義三歲時,母親去世了。13歲的姐姐擔負起家務和照顧弟弟的責任。有一次,小崇義染上嚴重的痢疾,差點兒喪命。父親經常外出,往返於河南、山西之間挑貨,以賺取一些運費來養活一家人。由於繁重的體力勞動和飢餓,父親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害,當小崇義10歲時,父親也離開人世。所幸他二哥找到一份好工作,有能力供他讀書直到中學,使他成為村中最有文化的青年。
趙崇義從小跟家人一起到教會聚會,長大後卻不信上帝。國中畢業後,他到山西省城太原讀高中,但唯讀了一半。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爆發;不久二哥又因病去世,趙崇義遂失去經濟支持而輟學。無奈之下,他投筆從戎,入伍當兵。經歷過生死危難之後,因病回長治鄉下休養。正當此時,張蒙恩牧師到長治地區布道,趙崇義跟隨大哥趙思義前往聽道。經過三個星期之久的內心掙扎後,有一天他讀到聖經中詩篇第32篇第8節:"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戒你"。這段話深深地打動了他,其後他繼續懇切尋求神的引領。一天深夜,他獨自在教堂里跪在地上禱告,把自己的一切心事向神傾吐,懇求神指示他當走到路。默想中,他清楚看見一張白紙,上書"麥加"二字。當時雖然他不解其意,但堅信這是神給他的名字,而且神對其一生的計畫也都包含其中。於是,他給自己改名叫"麥加",並鄭重寫在聖經上面。第二天,當他在會眾中間分享自己的奇妙經歷時,大家根據主耶穌所講的:"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籽粒來",將"麥加"二字理解為:像麥子那樣,為主犧牲舍己,而後就會有許多籽粒結出來,加給教會。趙當時很接受這種解釋,並願意一生過舍己的生活,走十字架的道路。
此後,趙麥加心裡火熱,到附近的礦場傳福音、讀聖經,為人禱告,領人信主。不久,日本人占領了他的家鄉,為不當漢奸、亡國奴,他離家遠走他鄉。在一位同學的介紹下,參加了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日敢死隊,到太行山去打游擊。因為他有文化,旋被送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期間還要參加挑水、挑糧等體力勞動,從而鍛鍊出良好的體魄。兩年後畢業,又被送往炮校學習。完成學業後,因腿瘡復發,只好入院接受治療。不久,日軍入太行山掃蕩,在撤離時,趙麥加因傷與部隊失去聯繫。情急之下,自己孤身下山,打算去林縣投奔親戚暫避一時。那時,國共合作破裂,因他身穿八路軍服裝,打著綁腿,而落入國民黨軍隊手中,先後被關押在洛陽和西安等地集中營,吃了不少苦頭。在此情況下,他的基督教信仰得以恢復,每天除了努力工作外,其餘時間都用來讀經、禱告。
1943年5月,24歲的趙麥加獲得釋放。流落西安街頭時,得遇昔日帶領他信主的張蒙恩牧師。在張牧師的幫助下,他先到陜西大荔縣的一個教會學校教了半年書。1944年6月,張牧師又推薦他到陜西鳳翔的西北聖經學院讀神學。入學時,他正式改用"麥加"這個名字,並經院長馬可牧師指點,始知麥加是伊斯蘭教的聖地。由此他更堅定了上帝引導他向西、向穆斯林傳福音的信念。馬可牧師早在1942年11月發起成立了"中國基督徒遍傳福音團",口號是"把福音傳回耶路撒冷"。他們立志要把福音向西傳,經由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出去,一直傳向伊斯蘭教國家,直到耶路撒冷。"遍傳福音團"的宗旨和目的與趙麥加的心志完全吻合,於是他正式加入了"遍傳福音團"。此後,他在生活上更加節儉、刻苦,有意鍛鍊自己的身體和意志,為將來宣教做準備。
1940年時,除新疆外,西北各省都已建立了教會。因此,新疆就成為"遍傳福音團"首要的宣教目標。1946年夏,趙麥加和戴彥中一起被差往青海工作。一路經過蘭州、西寧直到湟源。因湟源之福音需要,戴彥中留在那裡,趙麥加則繼續西行去都蘭。旅途中充滿艱險,高山、曠野和沙漠中除了成群的野獸外,還有土匪、盜賊出沒,趙麥加時刻面對著飢餓、乾渴和暴力的威脅。在寫給馬可牧師的信中,他說:"如果沒有從主而來的明確帶領,千萬別走上這一條路"。
都蘭對趙麥加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環境,他所接觸到的人是回族人、蒙古人、藏人和哈薩克人等,在食物、語言和生活條件等方面都有許多的困難,而最為艱難的事是叫當地人聽信福音。在給聖經學院的信中,趙麥加寫道:"......去西北宣教者,要先來都蘭這裡;去西亞各國宣教者,要先去南疆的喀什。......從湟源到都蘭這一條路是獻身者的洗禮池,......往喀什的道路則是信心的火爐。經過這些熬煉之後,我們蒙召的心志才會真正的落實。我們才真正有可能將福音傳向西北,傳回耶路撒冷"。
1947年3月,陜西鳳翔聖經學院的女教師何恩證帶領五位西北聖經學院的學生----樊志介、路得、韋蘇西、張摩西、李近泉----在西安接客群教會的祝福和差派,前往西寧和趙麥加會合。他們的目標是新疆最西面的疏勒,那裡是中國的西大門。他們準備在那裡邊布道,邊學語言,最後走出國門,向穆斯林國家挺進。
何恩證一行人途經平涼、天水、甘谷和蘭州等地,所經之處,他們服事眾教會,帶領培靈會、布道會和奮興會。趙麥加得知她們要來的訊息後,特意從都蘭趕到青海湖去迎接她們。到都蘭後,他們又購買了駱駝,備足糧食和水,以及帳篷等旅行用具,一行十一人,不顧茫茫沙漠曠野,不顧野獸、盜賊出沒,勇敢地踏上西去的征途。在旅途中他們也確實經歷了缺水斷糧、險灘、迷路;也曾遭遇土匪和盜賊等危險,但他們靠著禱告,都得以安然度過。但當他們經過格爾木,穿越柴達木盆地,準備繼續前行時,卻遭到信奉伊斯蘭教的馬步芳軍隊的阻攔。除趙麥加獲準留下來處理駱駝與什物外,其餘人都被用軍車強行送回西寧。形勢所迫,何恩證人等只好轉往西北不同地方的教會,一邊工作,一邊等待時機。1948年,何恩證和韋蘇西被再次派往新疆,她們經過武威、張掖、酒泉、安西和哈密等地,一路服事教會,主領奮興會和布道會,直到1948年9月才抵達烏魯木齊,在明德路教會一直工作到1949年3月。
1948年春,趙麥加獨自一人轉向甘肅的張掖、酒泉、敦煌,再取道哈密、吐魯番、庫爾勒,沿著天山北麓西行。沿途他以刻制印章賺錢支持自己,幾個月後終於到達疏勒,此後他再也沒有回過內地。
趙麥加在疏勒租了一個房子開始聚會,次年就已有二、三十人之眾,教會正式宣告成立。接著,戴彥中和路得相繼來到南疆與趙麥加同工。1949年,"西北靈工團"也來到疏勒開展宣教工作,趙麥加就把疏勒教會轉給了西北靈工團,自己則同戴彥中和路得轉往莎車、和田等地傳福音,建立教會。
1949年之後,公安部門來人調查趙麥加,卻發現他是八路軍出身,畢業於抗日軍政大學,還參加過抗日敢死隊。按趙麥加這樣的背景,完全可以去當官受祿,但他卻甘願放棄一切,留在新疆宣教。
從1951年開始,新疆"西北靈工團"的多位同工,如張谷泉、趙西門、劉德明、石新民和文沐靈等人,相繼被捕。1952年,在疏勒和莎車的基督教會也先後被關閉,但信徒們仍堅持聚會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
1953年,在張蒙恩牧師的介紹下,何恩證同意嫁給遠在新疆疏勒的趙麥加。當時好些人都為她擔心,認為那邊環境兇險,勸她不要去。但她義無反顧地說:"南疆好不容易才開了門,建立了教會。他(趙麥加)如果死了,教會怎么辦?他已經釘進了那裡,他不怕死,我怎么可以怕死?如果他被勞改,我可以給他送飯。如果他死了,我可以接續他的工作"(同上,151頁)。
何恩證搭乘貨車離開烏魯木齊,經過七天的顛簸,最終抵達疏勒。趙麥加接到電報後,趕緊從莎車趕回疏勒與何恩證完婚。趙西門師母文沐靈為他們證婚。婚後,趙麥加攜何恩證一起回到莎車服事教會。1954年,長子趙郇出生;1955年,次子趙虹出生。為傳福音,當地的穆斯林曾威脅要殺他們;政府也視他們為反革命或特務,一再要他們坦白、交代問題。當教會被關閉後,何恩證先後到成衣廠和幼稚園工作。無論在哪裡,趙麥加夫婦都以服事神的心態來服事人,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在民眾中口碑甚好。
1966年,何恩證帶著兩個孩子到趙麥加的故鄉山西和自己的老家北京住了兩年,躲過了文革時期在喀什地區的大逼迫。而留在莎車的趙麥加卻被扣上間諜、特務、反革命分子、逃兵等罪名,受到殘酷的批鬥與迫害。風暴過後,趙麥加仍回莎車做會計工作,直到1987年退休到喀什居住。何恩證也再次回到南疆。
1989年,趙麥加不幸中風,此後便不大會講話了,只能很慢地走路。但每當他聽到"遍傳福音團"的異象或有關詩歌時,總會激動得流淚。2007年3月7日,這位在新疆事奉了近60年之久的宣教先驅,"回歸耶路撒冷運動"的代表人物,終於歇了他的工,安息在主的懷抱里。趙麥加確實像一粒麥子,埋在了中國的遠疆喀什。但他的異象非但沒有泯滅,卻成為中國教會寶貴的屬靈遺產,鼓舞著千千萬萬的基督徒繼續為之奮鬥不息。誠如趙麥加所說:"新疆到耶路撒冷的道路,銅門深鎖。然而我們辦不到的,總希望新的一代可以繼續承擔"何恩證亦如此說:"我和趙麥加會死在這裡,當年我們往這邊走的時候就沒打算活著回去。但你們還得繼續走下去"。

人物家庭

何恩證師母如今(2009年)已92歲高齡,仍在忠心事主。趙氏後人則與台灣農業專家合作,在南疆的喀什建立了"迦南農場",並設立了"現代農業示範園",引進最為先進的農業機械與技術,雇用當地農校畢業的維吾爾族青年,以基督的愛心影響他們,幫助當地的穆斯林民眾脫貧致富,深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