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冕

戴永冕

中國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之嫡孫,戴存仁之子。先為內地會,後為美國循理會傳教士。在華從事宣教和神學教育歷50餘載,先後創辦河南開封聖經學校、陝西鳳翔聖經學校,以及台灣聖光神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永冕
  • 出生地蘇格蘭
  • 出生日期:1894年2月24日
  • 信仰基督教
早年背景,河南開封聖經學校,陝西鳳翔西北聖經學院,“中國基督徒遍傳福音團”,台灣高雄聖光神學院,

早年背景

戴永冕(James Hudson Taylor II)於1894年2月24日出生於蘇格蘭,是孿生兄妹中的哥哥。他6個月大的時候,即隨父母從英國搭船遠赴中國。他父親戴存仁(Herbert Hudson Taylor)是中華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Hudson Taylor)的長子,20歲時(1881年)即應召來華,在山東煙臺內地會子弟學校——芝罘學校里任教。二戰時曾被關入日軍在山東濰縣的集中營二年多,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才獲釋返英,前後在華時間長達64年之久。
戴永冕年少時進入由其祖父創辦,父親執教的芝罘學校讀書。他雖然生長於基督教世家,卻自幼以調皮搗蛋聞名,常令父母和師長們頭痛不已。日後他曾說自己年少時非常驕傲,在家裡雖然有讀經禱告,卻是一個“讀經禱告而不信的人。”直到後來有一天他受聖靈感動接受主耶穌之後,才痛哭流涕認罪悔改,此後生命發生改變,轉變成為一個力求上進的好學生。他的這段浪子回頭式的經歷,後來成為有力的見證,幫助許多人悔改信主。
戴永冕高中畢業後,到上海修習醫藥專業。1917年完成學業後,奉派到河南開封內地會興辦的福音醫院做藥劑師,從事醫療宣教工作。因為他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軟弱和失敗,以至於得罪神,因此他覺得基督徒應該靠主得勝,於是他常常禁食禱告,並且操練自己過一種得勝的聖潔生活。
戴永冕在開封的工作告一段落後,就離開中國到美國,就讀於喬治華盛頓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24年,他與愛麗絲(Alice E. Hayes,中文名叫戴永和)小姐結婚。戴家原本為英國籍,從戴永冕開始,即轉為美國籍了。在美期間,戴永冕加入美國基督教循理宗教會。大學畢業後,他與夫人戴永和在美國牧養教會二年多。1926年,戴永冕在循理宗教會被按立為牧師,又接受循理宗差會之差派,偕妻再度來華,重返河南開封宣教。此後一生在中國內地、在台灣事奉主。無論是拓荒布道,建立教會;還是開辦聖經學校,培養基督工人,他們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河南開封聖經學校

戴永冕於1926年重返河南,在洛陽和開封一帶從事拓荒和布道事工。1927年他創辦並出任“開封聖經學校” (Free Methodist Kaifeng Bible School)的校長,致力於神學教育。在此期間,他的4個孩子(愛蓮、紹曾、愛美和紹仁)相繼在開封出生。夫婦倆一生共育有4女3男,其長子即後來成為中華神學院院長與中華循理會會長的戴紹曾(James Hudson Taylor III)牧師。
中日戰爭爆發後,開封於1938年6月陷入日軍之手。當時有一千多名中國婦孺躲進了開封聖經學校。一隊日軍來到學校門口要進去搜查,情況十分緊急。日後戴紹曾牧師回憶說:那時我父親一個人站在門口,和日本人打招呼,用英文說:“對不起,我只會講三句日語。”接著他就用日文說:“你好、謝謝、再見”。很奇妙的是,那領隊的日軍頭目聽了這三句日語後,竟笑了笑帶著他的士兵轉頭走了,一千多名婦孺因此得救了!
因戰局緊張,宣教事業受到阻礙。1939年,戴永冕審時度勢,決定暫時離華。他和戴永和師母先到煙臺與孩子們團聚,並且買好船票,一家人準備啟程返美。就在這時,中國大後方的呼聲臨到,經過謹慎的禱告尋求後,戴永冕最後的感動卻是選擇繼續留在中國,進入更深的內地宣教,與中國百姓共患難。於是他們決定退掉船票,將子女送回煙臺的子弟學校,夫婦二人毅然奔赴陝西。

陝西鳳翔西北聖經學院

1940年,戴永冕夫婦轉往陝西鳳翔。1941年2月,應西北地區宣教之需要,戴永冕與內地會和當地教會通力合作,在鳳翔創辦了“西北聖經學院” (Northwest Bible Institute),並擔任院長。該院院訓為《提摩太后書》3章16-17節:“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首期學員共招收了40多人。當時的教員除了擔任副院長的馬可牧師外,還有何恩證和霍超然牧師等人,多是先前戴永冕在開封聖經學校的學生。
馬可,原名馬培萱,系河南省杞縣人。青年時期考入省立師範學院,師從於中國著名教育家和哲學家梁漱溟先生。畢業後曾在山東省教育廳任職,督辦教育工作。1937年,馬可決定將自己奉獻給神,遂於次年辭去了收入豐厚並受人尊敬的工作,進入戴永冕的開封聖經學校學習神學課程,同時教授文學和歷史。馬可之名即在此時為戴永冕所起。1940年,馬可神學畢業後,應戴永冕之邀前往陝西籌辦聖經學院,同年被按立為牧師。西北聖經學院成立後,馬可先後擔任教員、教導主任和副院長。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爆發。山東芝罘學校的師生們皆被關入濰縣集中營。遠在中國西北的戴永冕夫婦頓時與4個孩子完全失去聯絡。起初,戴師母心急如焚,幾乎無法承受如此沉重之打擊。這時神藉著一位老牧師向她贈言道:“你若關心神所關心的事,神必關心你所關心的事。”這句話使她的心大得寬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分別了五年半的孩子們終得平安獲釋與他們團聚。
到1945年時,西北聖經學院已分為普通班、補習班和專科班,就讀學生約100多人。學院占地面積超過30畝,還建起了一座能夠容納500多人的教堂。抗戰期間,西北聖經學校在戰火中為中國教會培育出許多甘願為主受苦、獻身的福音使者。直到1948年,西北聖經學院因戰亂而停辦。

“中國基督徒遍傳福音團”

西北聖經學院對西北諸省教會的教牧人才培養,以及福音在大西北的傳播有其重要的貢獻。特別是戴永冕參與發起的中國基督徒“遍傳福音團”對中國西北福音事工的影響甚大,在中國教會歷史上有其重要意義。
西北聖經學院非常注重宣教,師生們常常到陝西內地會的宣教區布道,尤其在寶雞影響很大,並擴展到廣大農村,延至解放初期,發展到鳳翔陳村一帶,西至林家村,南至鳳縣雙石鋪、扶鳳、眉縣等地,信徒人數已達萬人左右。
西北聖經學院的另一事工就是差傳。在戴永冕牧師長期影響與支持下,該院師生對普世宣教皆有強烈的使命感。1942年11月25日晚,副院長馬可牧師領受了把福音傳到西北的異像;1943年4月復活節清晨,許多師生一起為此項事工禱告。 1943年5月23日,“中國基督徒遍傳福音團”正式成立,其團名源自於馬太福音24章14節“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一語,故稱“遍傳福音團”;而西方傳教士則稱之為“福音傳回耶路撒冷使團”(Back to Jerusalem Evangelistic Band),馬可牧師被推舉為總幹事。他們所領受的異象是將福音從中國的西北,穿過被視為福音硬土的中亞各國,最後傳回到耶路撒冷。
“遍傳福音團”成員們不畏艱辛勞苦,義無反顧地踏上西行之路。1946年夏,趙麥加、戴彥中、黃清治等人一起被差往青海工作。一路經過蘭州、西寧直到湟源。因湟源之福音需要,戴彥中留在那裡。趙麥加等人則繼續西行,轉往甘肅的張掖、酒泉、敦煌,再取道哈密、吐魯番、庫爾勒,沿著天山北麓西行,最後到達疏勒。
1947年3月,西北聖經學院的女教師何恩證偕樊志介、路得、韋蘇西、張摩西和李近泉五位學生,在西安接客群教會的祝福和差派,前往西寧和趙麥加會合。他們一行人途經平涼、天水、甘谷和蘭州等地,所經之處,一路傳福音,主領奮興會和布道會,直到1948年9月抵達烏魯木齊。

台灣高雄聖光神學院

1949年之後,因政權之更替,西方傳教士相繼撤離中國。1953年,戴永冕舉家遷到台灣,成為戴氏家族由大陸轉向台灣的第一代,距戴德生初次來華宣教整整100年。1955年9月,61歲的戴永冕在高雄創辦了聖光聖經學院,並擔任該院院長。這是他繼開封、西北之後,第三次為中國教會興辦神學教育,培育領袖人才。其子戴紹增牧師也在這一年由美來台,成為聖光的年輕老師,父子同心事奉,令人稱羨。1967年,聖光聖經學院升格為神學院。
戴永冕視學生如同自己的子女。聖光神學院離高雄火車站很近,他有時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親自去車站迎接入學或返校的學生,甚至還搶著為他們提行李,為父之心溢於言表,常令學子們深深感動。他對於講道的重視,聽道時的專注神情,以及他高舉雙手禱告時的敬虔態度,亦深深刻印在學生們的心版上。
除了在聖光的教學和院務工作外,戴永冕夫婦還在高屏地區的平地與山地從事開荒布道工作,參與建立了幾十所教會。戴永冕畢生熱愛中國人的靈魂,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中國。晚年時他曾一再向美國差會請求,終身留華傳道,唯美國教會弟兄姊妹念及老人家的健康,以愛心懇請他們務必返美安享晚年。1967年夏,74歲的戴永冕正式退休,離華返美。事工則由戴紹增牧師接續,使宣教薪火代代相傳。他們在華為主所結的屬靈果子,也隨歲月日增而繁衍綿延不己。他們愛主和事主的奉獻人生,亦成為後世華人事奉的榜樣。
戴永冕人生最後十年在美國度過,仍從事講道以及屬靈書刊之著述,直到1978年5月11日安息主懷,在世享年84歲。而戴永和師母則於1987年10月7日安返天家,享年9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