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於南宋慶元年間的石樑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趙鎮橋、橋頭橋
- 地理位置: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趙家硐村
- 門票價格:0元
- 全長:12米
此橋位於北白象鎮趙家硐村
該橋為三孔石樑橋,東西走向,全長12米,寬2.46米,造型非常古樸。橋樑石板兩側均陰刻有字,字跡比較模糊。據橋樑石板南側的銘文記載,該橋建於南宋慶元己未年(1199),距今已有807年的歷史,當地人叫這座橋為橋頭橋。每組橋墩由三根粗石柱和一根粗石樑組合而成,東側橋墩兩側粗石柱已斷裂,西側橋墩一側粗石柱已被水泥柱代替。橋的每一孔上均由四條花崗岩質條石並排鋪設,兩側兩條石比中間兩條石略寬,橫架在兩組橋墩上,呈現出一定的弧度。此橋橫跨於小河之上,東岸植有樟樹,保存著濃郁的江南的水鄉風貌。1991年,趙家硐村為了方便交通,在離該橋北側5米處修建了一條水泥橋(趙家硐大橋)作為主要交通津梁連線兩岸交通,此橋才得以保存。
該橋是樂清境內目前發現最早的橋樑,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慈濟橋(1250)年還早51年。宋橋保存到今天實屬不易,趙家硐村又位於樂清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保存的難度相對而言更大。雖然古橋刻滿了歷史的滄桑,但卻是研究南宋時期的橋樑建築風格和當地人文歷史的重要實物,值得我們好好去保護。
該橋為三孔石樑橋,東西走向,全長12米,寬2.46米,造型非常古樸。橋樑石板兩側均陰刻有字,字跡比較模糊。據橋樑石板南側的銘文記載,該橋建於南宋慶元己未年(1199),距今已有807年的歷史,當地人叫這座橋為橋頭橋。每組橋墩由三根粗石柱和一根粗石樑組合而成,東側橋墩兩側粗石柱已斷裂,西側橋墩一側粗石柱已被水泥柱代替。橋的每一孔上均由四條花崗岩質條石並排鋪設,兩側兩條石比中間兩條石略寬,橫架在兩組橋墩上,呈現出一定的弧度。此橋橫跨於小河之上,東岸植有樟樹,保存著濃郁的江南的水鄉風貌。1991年,趙家硐村為了方便交通,在離該橋北側5米處修建了一條水泥橋(趙家硐大橋)作為主要交通津梁連線兩岸交通,此橋才得以保存。
該橋是樂清境內目前發現最早的橋樑,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慈濟橋(1250)年還早51年。宋橋保存到今天實屬不易,趙家硐村又位於樂清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保存的難度相對而言更大。雖然古橋刻滿了歷史的滄桑,但卻是研究南宋時期的橋樑建築風格和當地人文歷史的重要實物,值得我們好好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