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出任知縣,吏部做官,為人品質,得罪奸佞被罷黜,回鄉後情況,遭貶引民怨,再回仕途,個人著作,史料記載,
簡介
父親趙應魁,莊稼漢出身,曾靠務農發家,後以子封為奉政大夫。母親高氏,秉性嚴毅,治家勤苦。趙邦清幼時,母親促其讀書,不分寒暑,每日伴守直至深夜二更。邦清稍有懈怠,母親嚴厲批評。邦清若睏倦酣睡,母親經常拖手扶背,推邦清至燈前,讓其繼續攻讀。明穆宗隆慶六年(1572),趙邦清進入學堂,先後在三水縣(今陝西省旬邑縣)和真寧縣湫頭興教寺閉戶讀書7年,人戲稱“閉戶先生”。在此期間,“邦清連應鄉試未第”,因父親辭世輟學務農2年。
出任知縣
趙邦清入仕途,首任山東滕縣縣令,時年36歲。赴任前,其母高氏告誡邦清,為官要清正廉潔,莫貪莫占,為民造福。其妻“隨之任,衣服飲食惟甘淡薄,毫無官家色相,每遇邦清退食,叮嚀勿貪財害民”。每遇節日,將宅中所剩菜果分給獄囚,獄囚們感動得流淚。趙邦清之所以能成為“明世一清”、“忠烈清臣”,與家庭環境、父母及妻子教育他如何做人、做官是分不開 的。
趙邦清在滕縣任縣官之前,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賦稅差徭繁重,百業凋敝,民不聊生。由於連續遭了兩年饑荒,老百姓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苦難生活,饑民將樹皮、草根吃光,有的人甚至吃起了觀音土,因中毒浮腫身亡。當時,餓莩遍野,人犬相食,十室九空,賣兒鬻女、流亡異地逃命的比比皆是,悲狀慘不忍睹。為把百姓從危難中解救出來,趙邦清不辭勞苦,跋山涉水,走村去寨,遍訪災民,發現了滕縣“土地不分等,以丁載糧,豪紳大戶霸占土地,地多且沃,隱瞞丁畝,偷漏賦稅。農民丁稠地少,地瘠稅重,破產流亡”的弊端,於是發布公告,令“自名其田,戶度之,無寄隱而後可”。他親臨田野,丈量土地,均平賦稅,懲治富豪,使縣內“耕各有田,地各有主,賦各有頭”,百姓無不拍手叫好。為了應急,趙邦清還辦起了數十處粥場施捨災民,救活人命7萬餘;收回流亡戶74戶;贖回災民被賣的妻子、兒女;還從鄰邑求借糧食,賑濟災民。他做官不但分文不貪,還從歷年節存中擠出不少銀兩,購買了上千頭耕牛和大批種子,分給貧窮人家,並幫助他們修復家具。他傳授北方的傳統農耕技術和種植方法。他平常不住縣衙,多在田間,和災民同吃同住,教民稼穡。滕縣雖說土地平展肥沃,但農耕水平相當落後,大片土地未墾或者墾後種植幾年後棄置荒蕪,邦清覺得太可惜了,決心開發利用這一寶貴資源,解救災民,為民造福。他鼓勵農民開荒種地,並拿出自己俸銀,費盡口舌動員有識之士和縣衙官員捐資,向農民收買草根。草根價錢從1個錢2斤,增至5個錢1斤,縣民不分男女、老幼紛紛挖草根賺錢。不到幾年,滕縣百姓開荒3000餘頃,收買的草根在縣衙外堆起了兩個大垛,狀若小山。到了乾隆十三年(1718)才付之一炬。焚燒草根之日,濃煙滾滾,烈焰騰天,幾十里之外清晰可見,1月以後才熄滅,場面十分壯觀,百姓爭相觀看。趙邦清借收草根之名,收開墾荒田、促農業發展、救濟災民之效,百姓無不懷念其大恩大德。
為了治理滕縣,趙邦清殫精竭慮,廢寢忘食,他果斷地採取了一系列治理方略,發展地方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他讓滕縣百姓發展畜牧,養牛養羊養豬,增加經濟收入。他動員百姓植樹造林,綠化荒山荒坡,在道路兩旁栽植槐樹、柳樹,在地埂庭院廣種桑樹、棗樹,在官舍和公共場所種植花木,並制定了嚴厲的管護制度,凡損壞樹木花草的,那怕是達官顯貴、公子少爺,一經查實立刻命令衙役圍捕,罰其賠償10倍以上才肯罷休。他還注重興修水利、改土造田。親臨現場、風餐露宿,勘察設計,晝夜指揮,曾多次暈倒在工地,終於修成了長80華里的漕運工程和10多條灌渠,平整了數千頃土地。他還採取以工代賑的辦法,開辦礦業,挖掘煤井幾十眼。為了活躍商貿,他在縣邑設立錢莊、興辦商號。他很重視教育事業,興辦學校,選拔人才。他任職僅5年,便使一個貧窮不堪、滿目瘡痍、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滕縣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庫中積金3千、余谷6萬石,官道楊柳、田原桑棗垣樹表列,魚塘連片,賓舍有序,學士誦歌,商貿井然,市賈無飾,“河洛之間,蔥然一善國也”。
吏部做官
萬曆二十六年(1598),因趙邦清治滕政績卓著,加之湯顯祖上書薦辟和安南使者的褒言,邦清從滕縣縣令提拔為吏部驗封司主事。萬曆二十七年(1599),升為吏部稽勛司郎中。趙邦清任此二職前,安南國正使、禮部侍郎馮克寬來中國進貢,途經滕縣,去拜見知縣,一打聽,衙役、百姓都說縣令教民種田去了。馮克寬到京城後,萬曆皇帝問他說:“你到我國訪問了46個縣,你感覺我國官吏政績如何?”馮回答說:“自我來到中國界,所到過的州、縣,未見過官吏們有誰如趙邦清那樣清正、一塵不染。”萬曆皇帝求賢若渴,聽其言大悅,遂提筆書贈“清、清、清”3個大字,立即下詔召趙邦清進京。聖旨下來,滕縣的老百姓捨不得趙邦清離去,苦苦挽留,邦清實難立即動身赴任。萬曆皇帝又第二次下詔,督促其立即到任,否則,治邦清的罪。趙邦清無奈,只得啟程赴京。滕縣百姓聞訊,扶老攜幼,聚集了幾千人,灑淚為邦清送別,並派人帶上糧秣、盤纏護送趙邦清進京謁見皇帝。趙邦清感動至極,熱淚盈眶。以後滕縣百姓為紀念這位好官、清官,為他修建了生人祠,“黃童白叟,羅而拜之”。就連毗鄰的沛縣也為得益於邦清,在夏鎮為趙邦清修建了生人祠,“制度壯麗,尤佳於滕”。當時滕縣傳唱著一首膾炙人口的歌謠曰:“趙邦清,趙邦清,為官一任一邦清,清正清廉清滕縣,百姓為他塑清身。”
為人品質
趙邦清為官清正,執法如山,不畏權勢,嫉惡如仇,兩袖清風,一塵不染,貪官污吏都懼怕他,“六部大老不敢囑一言”。他任吏部稽勛司郎中剛兩月,原兵部尚書張學顏的兒子張承祚疏請賜官,邦清堅決不從,吏部正堂三番催促,趙邦清不屑一顧,嗤之以鼻。趙邦清嚴懲吏部出現的腐敗現象,彈劾了吏部尚書李戴及文選郎中鄧光祚。驗部郎中侯執躬等人收受了賄賂,亦被邦清罷官。他還將貪贓枉法的文運司新都吏王火宏 充軍,舊都吏王炫問刑,驗封司都吏謝天成革職為民。刑部王理怕邦清彈劾自己,暗地裡給邦清送了1千兩白銀,邦清不但拒收,還將白銀抬到御殿面君,使王理受到制裁。邦清雖在京為官,但時刻都不忘故土,他念及桑梓地瘠民窮,差役繁重,不少百姓背井離鄉,外出逃生,便上疏裁革真寧不屬寧州轄,直屬於府;裁革鵰翎巡檢1名、工兵36名,實行一府五縣一條鞭法,每年可節省白銀7千兩,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得罪奸佞被罷黜
趙邦清仕途十年,雖說政績輝煌,譽滿天下,但因得罪了奸佞而遭受誹謗,他們捏造了一些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趙邦清。順天府推官郝道行對趙邦清大為不滿,耿耿於懷。他捏造說邦清罵了當朝權相沈蛟門。於是趙邦清又遭受沈蛟門誣陷,萬曆三十年(1602),邦清被貶官三級。萬曆四十五年(1617),因南北黨事之爭,被削職回到故鄉。趙邦清被罷黜歸里時,京師朝臣揮淚送別。有一義大利人利瑪竇入京進貢,送趙邦清時失聲大哭,難分難捨。後畫趙邦清像,如神一般供奉。山東兗州府滕縣人、閔鄉縣潼關倉副使陳炫贈詩曰:“世道傾頹難已復,奸佞盈朝丈夫無;海內惟有趙仲一,獨木難支誰與扶。”
回鄉後情況
趙邦清回鄉後,清貧度日,家徒四壁,債務累累,囊中羞澀,住居茅屋,身著布衣,頭戴草帽,躬耕于田,奉養老母,歷盡艱難,自號“草帽山人”。長安人、壬辰進士、河南懷慶府知府梁隆吉題詩曰:“放逐回來臥草廬,美人懷抱近如何?尤時賈誼空垂淚,去國虞卿且著書。鳥雀人情從冷暖,農桑事業有耕鋤。青蠅白壁休相訝,詩酒留連金可聚。”江西南昌府豐城縣舉人李復初,平時與趙邦清交往甚深,情同手足,他千里迢迢來真寧看望趙邦清,和趙邦清同住茅舍,夜夜傾談,經常到雄雞報曉。時值嚴冬,滴水成冰,趙邦清被褥衣著單薄。其夫人衣服更為單薄,向邦清索要一件衣服禦寒,邦清“默默然無一應”。過了幾天,趙邦清從柜子里取出了3件官服,官服顏色已褪,讓夫人翻新改做一下禦寒。李復初見之,百感交集,倍感淒涼,不禁為邦清的清貧淚若泉涌。嘆曰:“有臣心若水,猶疑門庭若市,邦清之苦心,誰則知之!”隨即吟詩道:“無人不道北地苦,公復與世相睽違;袱被而來袱被往,夫人自是泣寒衣;清臣維風臣節揚,處世大潔眾所忌;漢臣賢婦數王章,貧時羞向牛衣泣。”出家人荏雅田仰慕邦清的人品與才識,賦頌曰:“擺脫塵世臥林丘,江湖時有廟廊憂;了心了心真了心,回頭回頭早回頭;降雪玄霜清淡淡,瓊樓玉宇歲悠悠;有人問君家何處,笑倚蓬瀛看海籌。”有一次,因債主上門逼債,邦清無力歸還,遭受了債主的辱罵,受辱後中氣,左肋下突然生了一個大腫塊,塊大若茄,疼痛難忍,幾乎命喪黃泉,多虧了陝西涇陽人王福源治療,才保住了性命。這就是“雖少青蚨酬債主,幸多綠野起龍蟠;九重宵旰急宜補,華發年來漸映冠”詩句的由來。
遭貶引民怨
趙邦清遭貶之事,朝野震驚,民怨沸騰。從做官為宦的,到普通老百姓,都紛紛為他鳴冤叫屈,盼他復出如冬夜想日出、久旱盼甘霖。連出家人如賢也曾嘆曰:“朝堂是非混嚷,何日是休?邦清一清如水,百折不回。願邦清高推上卿、為特國家幸慶,即吾教衰落,亦有賴其回春耳。”並吟詩曰:“義氣三秦頌,才名四海生;官情薄如紙,斯道直如往。滕邑甘棠在,銓遭德望懸;何時重應昭,朝野盼目穿。”盼望邦清復出的呼聲當時也不時傳入萬曆皇帝耳中,但由於奸臣當道,邦清還是不能平反昭雪。以後萬曆帝晏駕,光宗朱洛是瞬息王朝,直至熹宗天啟二年(1622),明王朝才給趙邦清平反昭雪。趙邦清復出後,出任為四川遵義道監軍參議。陝西涇陽人陳應徵為趙邦清復出心情激動難捺,特賦詩云:“臥龍不日起羅川,大汗雲霓望有年;蓋世甘霖蘇枯槁,而今莫把眼來穿。”
再回仕途
趙邦清被起用後的這一年,宣撫使屠崇明及其子屠寅反叛作亂。至7月,貴州水西土目安邦彥也犯上作亂,四十八馬頭與安邦俊、魯連、安若山、陳其遇與安鑾、陳萬等也蜂起和之,所到各處,圍城掘墓,甚囂塵上,幾次征討難以平定。於是,朝廷下詔讓趙邦清率兵前去征討。趙邦清奉詔後,先派人與賊黨了相、喻文富接頭,對他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其戴罪立功,協助朝廷平息叛亂,這兩人對邦清口服心服。此時作為奢寅臂膀的安鑾也有些心動,因考慮妻子在軍營,不敢輕易發兵。邦清督官兵抵達大河口,把奢寅打了個大敗。安鑾見奢寅敗下陣來,就和邦清秘密相約,商量投降事宜。邦清派副總兵侯良柱領兵,佯裝挾取安鑾的妻子,並派羅安良進陶公灘以牽制叛賊。邦清率親兵700人,同安鑾部乘深夜直入叛賊巢穴。但見火光熊熊,銃炮震天,喊殺聲連成一片,叛賊措手不及,倉皇棄寨,狼狽逃竄。
趙邦清出生在西北黃土高原,奉詔去貴州平叛,由於貴州森林茂密,濕熱蒸郁,邦清不服水土,偶染瘴嵐(瘧疾),治療無效,卒於貴州水西山林的軍旅途中,時年64歲。
個人著作
趙邦清一生著述頗多,有《鶴唳草》、《瞑眩錄》、《夢遇仙記》、《神柏記》等,多已散佚。流傳下來原來能夠見到的有《夢遇仙記》、《神柏記》。近年,正寧縣政協文史委張志英同志從趙氏家譜中又發現了《遊藝海納集》,已整理出版。
史料記載
據清《正寧縣誌》折本記載,趙邦清與被世人稱為16世紀屹立東方和西方的偉大戲劇家莎士比亞並立比肩的湯顯祖交往至深,情同手足。趙邦清在滕縣任縣令期間,湯顯祖以朝廷“上計”(考核組)成員的身份兩次赴滕考察趙邦清的政績。趙邦清政績卓著、滕縣變化之大,令湯顯祖驚嘆不已,“褒其為伯才”,認為趙邦清當委以重任,極力向朝廷舉諫,同時還寫了《過河間題留示趙仲一》詩,詩云:“九河已成陸,卑棲猶問津。道心能似此,滄海亦生塵。”不久趙邦清升為吏部稽勛司郎中,湯顯祖認為“趙君第可用御史……在其中(吏部)非其處也。”趙邦清後被罷官歸里,湯顯祖與其常有書信來往,對邦清屢屢慰勉激勵,以詩文唱和。並為趙邦清的《鶴唳草》、《實政錄》、《鄉行錄》、《夢遇仙記》等多篇著述作序。趙邦清母82歲壽辰,湯顯祖為其撰序,書寫《壽歌》一首。趙邦清曾約湯顯祖相會晤面,但終未實現。但湯顯祖曾慰勉趙邦清的歌行體詩《歌書答趙乾所先生》卻留給後世,其詩曰:“景清白血流正寧,邦清吾友如其清。欲留關尹言道德,稍知公子近刑名。風塵兩度相攜手,笑語悲歡一壺酒。長安貴人相見知,鄉里小兒亦何有。翩翩世故不可窮,睨柱碎璧成英雄。空聞越客詛秦客,未葬滕公得趙公。有母閒居差不惡,無家古寺堪留客。雖知世人眼難青,何得此中頭皆白。我今與子一詼諧,為民光景正須來。去官只有耕田手,處世都無避債台。溫公袖中誰書寫,坐我不羈置林下。一番西笑秦無人,龍泉太阿知我者。”
另據《慶陽文化春秋》載,趙邦清與“公安派”文學領袖袁宏道亦為摯友至交。經常相聚吟詩賦詞,切磋學問。袁宏道曾以《過滕縣贈滕尹趙年兄乾所》為題賦詩,盛頌趙邦清政績曰:“乘月過滕里,踏沙度薛城。山雲封去馬,野葛翳行旌。官舍栽花遍,民家種柳成。停車間父老,之子有能聲。”
在明真寧縣縣治古城羅川(今正寧縣羅川鄉)街道正中、東、西聳立有3座氣勢宏偉的大石牌坊,依次是恩寵坊、天官坊、清官坊。恩龐坊高9.7米,寬8.35米;天官坊、清官坊均高8.4米,寬約8.23米,共16層。據史料記載,天官坊、清官坊分別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4月和12月,是朝廷為表彰明代清臣趙邦清所建。恩寵坊則建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是趙邦清為感念生母劉氏、養母高氏教養之恩建立的,又一說是鄉里為趙邦清的母親建立的。這3座石牌坊都刻有文字、浮雕,場景宏大,造型優美,布局嚴謹,刀法細膩,形象逼真,匠心獨運,令人嘆為觀止。從明至今越數百年,但雄姿不減,至今完整無損,傲然聳立。它向世人訴說著一代廉吏趙邦清那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也給世世代代的正寧人的臉上增添了自豪的光彩。(文正廉)